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清话事人

大清话事人 第355节

  ……

  洪大昌将案上的稿纸收集了起来,放入炉中。

  火苗中,稿纸扭曲,

  上面的各种持枪小人,仿佛也活动了起来。

  他是个谨慎的人,

  在计划实施之前,不想被人猜到心思。

  烧毁的厚厚一叠稿纸,就是他进行军旗推演的过程。

  完事后,

  他才背着手,走过几道门,进入了隐秘的小楼。

  这幢小楼,

  处于卧牛村的中心位置,被树木掩盖。

  乃是他锤炼圣女的基地。

  地下室内,嬷嬷低着头汇报道:

  “教主,这一批女子,太单薄了。已经死了4个。”

  “无妨,大浪淘沙嘛。”

  所谓的大浪淘沙,

  第一关就是水刑,在口鼻处覆盖牛皮纸,缓缓倒水。

  并询问,是否愿意为白莲付出生命。

  回答是,则继续浇。

  回答否,则视为意志不坚定分子,淘汰。

  能熬过这一关,而且没死的女子,都是狂热教徒。

  不必怀疑,

  人类在酷刑面前,作不了假。

  而且,连续2天不让睡觉,意志力处于崩溃边缘。

  刑罚的痛苦,会加倍。

  洪大昌接过毛巾,

  对着被捆在木椅子上,奄奄一息的女教徒,露出了微笑:

  “你通过了第一道考验。”

  “现在,本教主要考考你,其他的业务能力。”

  ……

  值守在小楼周围的两个信徒,又被惊叫声吓醒了。

  年长者摇摇头,将毯子裹紧,

  年轻者则是歪着头,侧耳倾听了一会,小声说道:

  “你说教主真的是刀枪不入吗?”

  “困了,睡吧。”

  “就我俩,没别人听得见,悄悄聊几句。”

  “瞎琢磨,不是个好习惯。”

  第二天,

  年轻守卫突然消失了,不知去向。

  年长者,得到了晋升嘉奖,

  成为了可也支配10个人的小头目。

  他跪地,虔诚的高呼教主万岁。

  然而,深夜却是躲在被子里,

  抖得像筛糠,恐惧的不敢睁眼。

  渐渐的,

  他得了一个绰号“哑巴”。

  ……

  淮西帮,在二狗的推荐下,正式入伙。

  投名状,很有分量。

  干掉了吴县两个负责征收漕粮的大户。

  漕粮征收,

  有许多的猫腻,比如淋尖、踢斛、划削斛底、改换斛面、取样米、取斛面余米,以及利用米价的变化折征等手段,盘剥纳户。

  清廷收1石,

  到了州县,就得收1石5,

  到了具体收粮的大户手里,就要收1石8。

  美名曰,漕耗,漕费。

  淮西帮得了指示,了两天时间就得手了。

  在夜晚,摸进大户的宅子。

  干脆利落,一刀毙命。

  然后留下了一封歪歪扭扭的书信,

  误导了官府的视线。

  大户催粮,每年都会有好几个纳户被逼的家破人亡。

  所以,

  人家来寻仇,很合理。

  尤其是前年,有几家纳户特别惨。

  因为不愿承担过多不合理的漕粮负担,被大户买通官差,关进了站笼。

  其中有一户人家,十几口人死在了站笼里。

  仅有一儿子逃了,销声匿迹。

  所有人都说,这是人家回来寻仇了。

  多行不义必自毙,正义虽迟但到。

  大清的老百姓是善良的,他们总愿意用这些信念,修补心中这破烂的社会。

  官府也没啥异议,

  画影图形,悬赏捉拿人犯,其他也就没啥了。

  俩大户的家眷心里有鬼,想走,

  先留下一半家产,作为搬家税。

  用黎知县的话说,

  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本地富户,把家产转移到其他州县,便宜了外人吧?

  ……

  这两个空缺,

  由范典史推荐的人补上了。

  衙门里,没人有异议。

  范典史平日里对同僚大方,很讲义气。

  背景还深厚,有李爷抬举,还是范氏的女婿。

  知县黎元五更是懒得管这种小事,

  他和李郁的合作很深,从银子到人脉,

  还有自家侄子的前程,

  所以一般的小事,他直接开绿灯。

  犯不着得罪人。

  淮西帮,悄然登上了两艘漕船,离开了苏州府。

  临行前,

首节 上一节 355/5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开局德械师,造反就变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