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清话事人

大清话事人 第343节

  最后,再浇上一勺清亮的浇头。

  智空轻声说道:

  “香菇,木耳,山蘑菇,豆腐干,加素油,酱油烹制而成。”

  李郁尝了一口,

  滋味清爽,但不寡淡。

  于是,大口吃了起来。

  吃完了,一抬头,

  恰好和邻桌的一道眼神交汇。

  智空连忙介绍道:

  “这位是李施主。”

  “这位是本寺住持,我的师弟,灭空。”

  李郁微微颔首示意,灭空也是双手合十,礼数周到。

  这是第二次见面,

  上一次是在横塘镇,超度死难百姓的法事仪式上。

  不过对于灭空住持而言,是第一次。

  因为上次,他全程没有睁眼。

  李郁礼貌的近距离打量了此人,

  高大,白胖,光头锃亮,香疤醒目。

  手掌很大,手指没有缺失。

  衣服之外区域,亦没有看到疤痕。

  ……

  离开寒园寺,

  智空监寺执意,亲自将人送到了1里外。

  钞能力,恐怖如斯。

  即使是跳出了红尘,也不能免俗。

  所以,

  避世之天才往往后悔,例如龙泉寺之数学天才柳先生,历经波折,总算参悟了人心。

  “智空大师,若是遇上难处,尽管遣人来找我。李某人于我佛有缘,不吝财帛。”

  “阿弥陀佛,李施主定然能修成正果。”

  道别后,

  等走远了,李小五才问道:

  “义父,这寺庙有什么奥秘吗?”

  李郁避而不答,问道:

  “你瞧那灭空住持,像江洋大盗吗?”

  “啊?”

  “智空大师呢,像吗?”

  李小五淡定了一下心神,说道:

  “一个都不像。义父,你是在开玩笑吧?”

  “嗯,就当是吧。”

  李郁紧了紧身上的狐皮大氅,一夹马腹。

  白马,

  立即迎着寒风,奔跑了起来。

  骑术,已经比刚穿越时提升了不是一星半点。

  ……

  兀思买这个鞑子,

  提供了很多养马,挑马的经验。

  李家堡,培养了十几个专门的马倌儿。

  江南不似北方,马匹稀少,金贵。

  李郁不指望有太多骑兵,但是一支小型轻骑兵还是必要的。

  他大张旗鼓的从马市,购买了10匹好马,

  作为一个有钱人,

  满足一下鲜衣怒马的出行需求,这很合理。

  同时,又暗地里派人从其他州县分批购买马匹60匹,送到了西山。

  总之,李郁做事既嚣张,又合理。

  在西山岛,以及李家堡附近,

  又开辟了一些良田,种植苜蓿。

  苜蓿,是上等的牧草,马很喜欢的食物。

  黑豆,盐巴,苹果,鸡蛋,黄豆,也都在马的食谱上。

  李郁告诉兀思买,

  给自己练出一支50人规模的轻骑兵,

  日后,他就是这支骑兵的指挥官。

  火枪,刀矛弓箭,骑兵可自由选择。

  很显然,

  没几个选弓箭的,都选择了霰弹短燧发枪。

  挂在马鞍旁,

  提前装填好,到了临敌前,抽出掰开击锤,轰一枪结束。

  霰弹燧发枪,

  有绳子拴着,防止在颠簸的马背上,意外丢失。

  这是兀思买的建议,

  李郁见了一次,就大为赞赏,觉得很实用。

  骑兵主武器是窄单刃长刀,刀前端有微微的弧度。

  张铁匠监制,徒弟们精工打造。

  ……

  最近,

  李郁有一个发现,武器的质量关键在于钢铁质量。

  只要钢铁优质,铁匠的手艺不必太精湛,也无伤大雅。

  这是个好现象,

  意味着,可以引进更多的庸碌铁匠。

  史书上说,

  当初后金为了入关,

  在盛京城外,大办兵器作坊,打造盔甲,刀剑,枪炮。

  作坊绵延30里,炉火彻夜不熄。

  这样的盛况,要不了多久,

  就能在西山岛,重现了。

  为了腾挪空间,西山岛需要做出一些调整。

  西山煤矿,要封矿了。

  将一半矿工,搬到长兴煤矿去。

  还有一半,编入军中。

  增加6个火枪队的编制。

  李氏军中,每一火枪队编制50人。

首节 上一节 343/5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开局德械师,造反就变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