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清话事人

大清话事人 第316节

  ……

  李小五没听出来什么,但是刘武不一样。

  他是造过反的人,很敏感。

  听了王六的话,他的眼神就有些玩味。

  一个广西读书人,跑这么远下井干矿工,还有如此清晰的认知。

  不寻常。

  这是文盲率95%的大清朝,寻常百姓哪会懂什么大道理。

  会总结,能评点朝廷的,都不是普通人。

  西山岛,

  除了扫盲识字的儿童班。

  还有不定时开办的高级班,只面对骨干分子。

  李郁是主要讲课人,

  课程内容很随意,多是对大清天下的剖析,还有李家军的发展路线。

  有些道理,若不是李郁掰开揉碎了讲,

  他们这些骨干分子也不会悟道。

  ……

  在古代,

  知识是真正的奢侈品,寻常人无法触及的。

  对于皇帝来说,

  也是需要封锁信息、和控制知识无序传播的。

  黎民懂得太多,就会离心离德,属于是朝廷资产的一种流失。

  “李爷,我建议重新开竖坑。”

  “讲理由。”

  “煤层有浅,有深,有厚,有薄。我建议在那边,开一个竖坑,前期投入大,但是应该可以持续开采一年。”

  “投入有多大?”

  “要炸山,坑道要大量加固,否则会不断的坍塌。”

  李郁没有作声,王六有些惴惴。

  又小声补充道:

  “那边的煤层厚,估计有5丈。”

  “以前一直在挖浅层煤,挖不了半个月就要重新开坑,长久算下来,其实也不划算。”

  ……

  “你开个单子,需要多少火药,多少圆木,还有工具。我一并送来。”

  “谢李爷。”

  “我不看过程,我只要结果。明白吗?”

  “您放心。”

  李郁停下了脚步,指着窝棚问道:

  “这是?”

  王六尴尬的说:

  “这是我们住的地方。”

  “太简陋了,不遮风不挡雨。卫生条件,令人发指。找个人,给他们重新规划一下,所需材料,就地购买。”

  “属下遵命。”

  消息传出,

  矿工们都兴奋不已,

  遇上良心老爷了,关二爷显灵了。

  在筹集矿上所需物资的时候,江北来人了。

  乃是两淮盐运使,尤拔世的心腹。

  看衣着,气质,是师爷一类的幕僚文人。

  “鄙人是两淮盐运使司的师爷,免贵姓贵。哦对了,我可以代表尤大人。”

  李郁一听,妙人啊。

  “贵师爷?”

  “正是在下。”

  “长兴县衙,已经去过了?”

  “李爷不简单。昨日去过了,知县那边没问题。”

  贵师爷,长得很瘦。

  一副精明强干,不好骗的样子。

  他很有兴趣的打量着李郁,心想你这是秀肌肉,暗示你在县衙里有耳目。

  “我仰慕尤大人,已经很久了。”

  “尤大人,也求贤若渴。”

  “真的吗?”

  “尤大人有句口头禅,大清朝什么最贵,人才最贵!”

  “可我听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光跑得快有啥用,它得忠心呐,不能跑错方向。”

  “可这控制方向的缰绳,不是握在伯乐手里吗?”

  “这马,它得先低头,才能上笼头马鞍缰绳呀?”

  ……

  贵师爷,和李郁哈哈大笑。

  半晌,才结束了试探。

  “师爷,先别急着返回江北,随我去骑马如何?”

  “比扬州府的马,如何?”

  “别有一番滋味,跳出了红尘之外。”

  “老夫还挺有兴趣的。”

  在护卫的簇拥下,二人直接去了长兴县城,附近的一家船舫。

  高大的楼船,挂满了红灯笼。

  佛号悠扬,木鱼清脆。

  船娘,姑子,这些元素叠加起来,

  最能让人兴奋。

  很有想象空间!

  贵师爷一上船,就不对劲了。

  结巴:

  “李爷,这,这,这都是尼姑?”

  “正是。”

  “真的假的?”

  一位姑子,走了过来。

  光头锃亮,眉清目秀,左手持木鱼,笃笃的敲着。

  “施主,为何无故污人清白?”

  “世间之事,何谓真,何谓假?从眼?还是从心?”

  贵师爷都震惊了,

  卧槽,可以啊。

  这玩的像真的似的,有趣有趣。

  在扬州府的顶级楼子,要靠书画叩门。

首节 上一节 316/5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开局德械师,造反就变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