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清话事人

大清话事人 第289节

  直到走出西华门,

  黄文运回头望了一眼,巍峨的宫墙,还有肃立的黄马褂侍卫。

  才长长松了一口气,

  坐进马车,开始回味皇帝的一些话。

  “你有这份心思,朕很欣慰。”

  “朕的盛世,虽无大患,却有隐忧。各地,小股民乱,匪患,层出不穷。都是一个穷字闹的。”

  “你的这番话,说到了朕的心坎里。江南的很多人太不像话,他们领着朝廷的俸禄,却和白莲、天地会、盐帮勾勾搭搭。就连朕的银子,他们都敢分。”

  “朕不能明发上谕支持你,但是你尽管放手去干。半年内,甭管有多少弹劾折子,朕一概不理睬。”

  “记住,你要干出成绩,朕才能堵住那些人的嘴。干的好,朕会提你做按察使,布政使,乃至更高。若是干砸了,朕也会留你一条命,贬你去关外,和马忠义一起放马。”

  “最后,朕送你一幅字。”

  黄文运闭着眼睛,内心如翻山倒海。

  对于皇帝的忠心,好似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如同那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

  发自内心的,

  被皇帝靠近自己,低声说的以上一番话,感动了。

  那可是天子啊,如此的掏心掏肺。

  作为一个臣子,夫复何求?

  唯有速速赶回苏州府,大干180天。

  ……

  说来也巧,和他有“相同忠心”的竟是一位旗人。

  镶白旗后裔,祖上做过御前侍卫,早已破败的多隆。

  他最近一直在期待着,顶差!

  旗人有个规矩,父辈的差事,子孙继承。

  一般是长子,

  若是长子主动放弃,又或者有疾,就是次子继承。

  这个规矩,倒也不新鲜。

  后世的国//营工厂,也是一样。

  多隆的大哥,意外病故。

  刚办完了白事,除了悲痛之外,也产生了一些合情合理的想法。

  人走了,差事可不能空着。

  该轮到自己了吧?

  于是,提笼架鸟,喝粥吃棒子面6年的多隆,一夜之间就成熟了。

  “额娘,我去都统衙门了。”

  “哎,嘴甜点,多磕头多作揖。”

  “儿子明白。”

  出门之前,多隆犹豫了一下,

  打开了橱柜,柜子里有只粗瓷碗,上面盖着纱布。

  揭开纱布,里面是块猪皮。

  油光水滑,晶莹透亮。

  ……

  前门大街,

  多了一位看起来小日子过得不错,伙食丰盛的旗人小伙子。

  “多爷,同去喝茶?”

  “阿大爷,给您请安。”

  京城的旗人,在礼节这方面非常到位。

  直到几百年后,后裔也会自豪的说,老家儿规矩大。

  坐在茶馆里,

  多隆了一盏茶的功夫,才打完了招呼。

  没办法,都是熟人!

  一个茶馆,半数都是老相识。

  细数起来,父辈,祖父辈就认识了。

  居住在京城,就是这样。

  四九城,谁不认识谁?

  很快,

  就有人主动提起了多隆的心思。

  “我说多爷,您可得去都统衙门走动走动,争取早日顶了你哥的差事。”

  “走动3次了。”

  “害,您~”

  说话的人,伸出右手,大拇指和食指,轻轻那么一搓。

  所有人瞧向了多隆,眼神里都是询问。

  一瞬间,

  多隆感觉自己臊得慌,好似被人剥了衣饰,游街。

  他艰难的说道:

  “我想着先问问,有了准信再给银子。”

  哎,

  茶馆里同时响起了一片叹息声。

  ……

  “多爷,按理说,这事我不该多嘴。我是正蓝旗,你是镶白旗。可是作为长辈,我还是要托大,指导你两句。”

  “阿大爷,您老请讲。”

  “求人办事,就得有个求人的态度。你得先掏银子。”

  “是啊,您当是下馆子,逛窑子。先吃,后给钱?”

  “诸位爷还别说,就小多子这副好皮囊,如果去八大胡同,指不定还能赊账。”

  “为啥?”

  “姐儿瞧着他俏,图个欢迎光临,下次再来呗。”

  哈哈哈哈,

  茶馆里充满了快活的气氛,这就是京城诸多闲散旗人,平平无奇的一天。

  灌了一肚子茶水,

  散场,衣着光鲜的茶客们各回各家。

  有的吃干炸丸子,有的啃窝头。

  虽说,

  其实旁人都能猜得到几分,但是不会说破。

  打人不打脸,面子比什么都重要。

  旗人们,

  除非有深仇大恨,否则绝对不会当面撕破别人的面子。

  给别人留着面子,就是给自己留着面子。

  坏规矩的人,会被逐渐排挤。

  京城,丰隆钱庄。

  白影壁上,一个大大的“当“字。

  多隆站在门口,犹豫了好一会,才一跺脚一咬牙进去了。

  ……

  2米高的柜台,小小的窗口。

首节 上一节 289/5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开局德械师,造反就变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