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清话事人

大清话事人 第168节

  可以在岸上置个更大的家业,而且略有盈余。

  经此一事,

  儿孙们,也更为孝敬。

  他们再一次深刻的意识到了,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姜还是老的辣等等古训。

  ……

  短短两天,

  西山岛就空了,几百户人家全部搬迁走了。

  对李郁的仇恨不多了。

  反而内部仇恨颇大,上岸后四散居住,并未再聚居。

  因为有人赚,就有人亏了。

  搬迁的人当中,显然不是家家都划算的。

  但是,其余人都搬走了。

  自家也待不下去了,所以仇恨就很神奇的转移了。

  杜仁看到透彻,暗呼军师实乃神人。

  世人皆以为李郁最擅长的是涩画,其实在拿捏人心方面,他才是个妖孽。

  傍晚时分,

  李郁在一群人的簇拥下,爬上了岛的最高处。

  海拔300多米的缥缈峰。

  俯瞰全貌,

  “此处乃是太湖第一大岛,东西长30里,南北宽20里。”

  “除掉山地,滩涂,低洼处,还有很大的面积可以发展。”

  “精心选址,把那些工坊全部搬过来。”

  岛屿有一个天然优势,那就是隔绝。

  只需一些瞭望哨,巡逻队,配合水上船只,就可以确保安全。

  比如,冶铁,试炮,军事训练。

  随时都可以进行,不必担心泄露出去。

  李家堡不方便做的事,西山岛都可以。

  距离最近的陆地,也有6里。

  岛上就算枪炮震天,也不怕泄密。

  尽量在山谷中,或者面向太湖一侧进行枪炮训练即可。

  从此,世上再无西山岛。

  李家岛!

  ……

  经过了械斗考验的矿工,也大不一样了。

  其中150人,已经脱离了矿工身份。

  在听了李郁慷慨激昂,极具蛊惑的演讲后,

  他们都成了李氏的家丁,

  生活待遇提升了两个档次,不必再像鼹鼠一样下井。

  和最恶劣,最艰苦的环境斗争,获取微薄的果腹食物。

  而是在阳光下,在天地间。

  握着长矛,列队训练。

  等互信建立起来后,会配发火枪。

  李郁告诉他们,

  与其窝窝囊囊,死在阴暗的矿井,或死于疾病,或死于饥饿。

  不如搏一把。

  羊群有了狼的带领,就不再懦弱。

  回到李家堡,

  范京从石湖巡检司匆匆赶来,就为了告诉自己。

  没钱了!

  西山岛搬迁这一项开支,掏空了最后的家底。

  ……

  “怎么办?”

  “不急,车到山前必有路。”

  “可是,我们的哪个生意能挣钱?”

  “获得财富最快的方式,不是生产,而是掠夺!”

第91章 这是个圈套,速逃

  半个时辰后,

  范京匆匆离开了李家堡。

  脑海中还是回荡着李郁那些“惊世骇俗”的言论。

  “大清的这张桌子上,人太多,肉太少。

  想上桌吃肉,就必定要掀翻别人。

  李家堡的产业是配套造反的,并不产生利润。

  在我们有实力和朝廷叫板之前,都甭指望靠正经产业挣钱。

  相反,还需要从其他渠道掠夺钱财,扶持产业。

  还有,

  一旦我们独立把某个正经产业做大了,就是被人鲸吞之时。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到了那个时候,不想反,也必须要反了。

  所以,还是掠夺吧。”

  ……

  至少在一段时间内,可以保证安全。

  即使是搞点生意,也要把地头蛇们全部拉上,有钱大家赚。

  这样一来,即使有些人发现什么。

  也会装作不知道,为了未来的分红。

  大清朝的官吏多数比较现实,

  公私分明,深知朝廷的是朝廷的,自家的是自家的。

  什么都是假的,银子才是真的。

  大清朝的地方官吏升迁,其实是很难的。

  知县以上的官职,绝大多数是空降。

  仅有2成空缺,是留给基层的卓异者。

  而吏部天官,堂官,司官,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

  ……

  至于掠夺的目标,李郁没有下定决心。

  而是先给潜在目标做个评估,捏个油水大,后患小的。

  官,匪,绅,商,都在考虑之列。

  每月的食物,钢铁,火药,饷银,日常修缮,官府人脉维系,都是固定开支。

  赖二去潮州府,是一笔临时的巨额开支。

  西山岛赎买搬迁,又是一笔。

  而且,给官吏股东分红的时节,近在咫尺了。

首节 上一节 168/5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开局德械师,造反就变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