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清话事人

大清话事人 第164节

  过度信任,约等于怂恿犯罪。

  李郁又派了6个忠心的手下,随他一起同行。

  是保镖,也是监视。

  完善的制度,比人心可靠。

  虽然是初创组织,也要把这个观念灌输下去。

  这一趟的采买,只能算是探路。

  李家堡需要海量的物资,无疑广东是最好的选择。

  最近,从衙门书吏那打听到了一些消息。

  江浙的许多商人,都是某种特殊手套。

  背后的东主,是两省的官绅。

  只不过为了避嫌,而隐身幕后。

  而广东的行商,却不一样。

  他们虽然每年都要向粤海关,还有京中贵人输送固定比例的银子。

  但,这些人只管分红,不插手经营。

  ……

  李郁担心,在江浙商人处采买太多。

  幕后的东主,早晚会意识到不对劲。

  一旦这些人产生怀疑,他们甚至会杀人灭口。

  直接把李家堡夷为平地,不让朝廷察觉。

  为何都说王朝平稳期造反,成功率极低。

  这还仅仅是原因之一。

  巡抚衙门最近人心惶惶,抚台大人病倒了。

  趁着这段混乱期,书吏们偷空子,把一些机密廷报也誊抄送来换钱了。

  其中,李郁最感兴趣的是金川之战的军报。

  乾隆再怎么混账,也不会瞒着各省督抚。

  金川之战,已经收官。

  各路大军,陆续撤回驻防区。

  粮草,火炮也陆续运走。

  改土归流后,官府组织了大批的民夫拆碉楼。

  以及,捡炮弹。

  一份廷报中,提及了征西大将军阿桂发起总攻的前三天。

  前线直接参与轰击的火炮数量高达3000门,一天就轰出去了一万多枚实心铁球炮弹。

  这些实心铁球遍布山野,不能浪费了。

  同时,押解金川俘虏工匠百人。

  至京郊的西山健锐营,仿造碉楼5座。

  以供云梯兵实战训练。

  还有,将山下的火炮工坊拆除,匠人遣散回原籍。

  现有火炮,按照口径大小。

  重炮运回京师,拨给京师八旗火器营。

  中等口径的火炮,分别拨给荆州、成都、江宁、德州驻防八旗。

  小口径的,例如劈山炮则是挑选一些品质精良的,配发给几省绿营。

  其余的,全部就地融铸,成为官仓铜铁存料。

  这些廷报,看的李郁心惊肉跳。

  一个农业国,竟然能动员如此庞大的资源。

  金川的地形险峻,道路崎岖。

  清军为了把火炮拉上去,疯狂的修路,这才有了3000门火炮炮击索诺木大营的一幕。

  很无赖,然而很可怕。

  李郁翻阅了十几份廷报,得出了一个结论。

  军事上的胜利,火炮贡献了7成。

  若是3000门火炮,拉来轰自己。

  棱堡也扛不住。

  ……

  范京在石湖巡检司,杜仁去了西山煤矿,赖二去了潮州府。

  老胡毕竟是绿营军官,在横塘汛待着。

  李郁感觉,身边冷清了许多。

  整整半天,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琢磨造反的路线。

  韦秀已经得知了哥哥的下落,松了一口气。

  本想来感谢李郁,却发现大门紧闭。

  林淮生在门外,示意她不要进去。

  “在休息吗?”

  “不是,军师最近压力比较大。”

  “哦,那得释放压力啊。”

  韦秀突然又觉得自己这话有歧义,尴尬的走了。

  她在堡内,和杨云娇走的最近。

  二人私底下会聊很多话题。

  而清月村的那些乡亲,虽然还是熟悉的面孔,却再也不是一个整体了。

  前些天的大水,石湖水面上涨。

  把清月村的那些破房子,全部冲垮了。

  有人回去看了,不过却很无所谓。

  因为,他们在李家堡住的是砖瓦房。

  没人愿意再回去了。

  清月村,已经自发的融入了李家堡。

  只有杨云娇看的最清楚,但是她不敢说出来。

  她只想着,以后能有个名分。

  实在不行,有实无名也可以接受。

  天下虽大,除了李郁,她还能依赖谁?

  ……

第90章 做人,要听劝

  堡外,

  一人骑马狂奔而来,竟是巡抚衙门的抄手。

  “李大官人在吗?”

  李郁翻阅了一下他带来的誊抄副件。

  皇上的惩罚,虽迟但到。

  这很乾隆!

  处罚如下:

  江苏巡抚,布政使皆罢免,回去养老。

  按察使已死,不再追究。

  苏州知府马忠义办事不利,贬到盛京去管马场。

  苏州城守营参将斩首,千总以上流放西北军前效力,家眷没为官奴。

首节 上一节 164/5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开局德械师,造反就变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