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清话事人

大清话事人 第148节

  “诸位兄弟,我已决定了。”

  “明日清晨出发,在寒山寺西侧的大运河动手。”

  ……

  2条船。

  一大一小,大的载50人,小的是诱饵。

  船舱太小,又冒雨在前甲板加装了一层。

  火绳枪手,不可能暴露在雨中打仗。

  两门丑陋的虎蹲炮,临时打造了木制架子。

  保证能够水平轰击。

  清晨,所有人登船了。

  被油纸布包裹的武器,也冒雨运到了船上。

  堡内的妇人们,缝制了白布头套。

  众人一看,都傻眼了。

  “这,这是孝帽?”

  李郁拿过一顶,套在头上。

  整理了一下:

  “是这样用的。”

  劫匪专用头套,戴上后,只露出眼睛和嘴巴。

  黑头套,能彰显悍勇。

  白头套,甚至有点萌。

  众人狂笑,甚至笑的肚子疼。

  “笑够了吗?”

  “把头套戴上,从现在开始,无令不得摘下。听明白了吗?”

  “遵命。”

  ……

  几十个戴着白头套的人,默默坐在船舱内。

  除了水手,其余人不得出舱。

  外面是哗哗下雨,倒是方便了隐蔽。

  10米外,就看不太清了。

  小船紧跟在后面,上面只有两人。

  韦秀和小五,都是清月村出来的,水性好。

  他们的任务,是必要的时候制造水上交通事故,把官船的路堵住,最起码也要被迫降速。

  有人说过,

  计划越周密,出纰漏的概率就越大。

  李郁已经尽可能的把计划的复杂程度降低,再降低。

  简单的说,就是府衙的押运官船一出发,监视的弟兄就打马狂奔。

  到约定的岸边,传达消息。

  骑马肯定比船快,这是常识。两骑,是为了确保不出纰漏。

  然后,大船就在胥江和大运河交汇处等着。

  等官船出现,就起锚跟着航行。

  直到,抵达绿洲处加速。

  和官船并排,靠近了开炮。

  这个计划,已经是最大限度的简单了。

  李郁闭目养神,其余人也有样学样。

  ……

  直到,尾舵处水手喊:

  “他来了。”

  派去侦查的一人,踩着跳板爬上大船。

  抹了一脸雨水:

  “官船出发了,一共两艘。”

  “犯人在哪艘船知道吗?”

  “知道,我在码头瞧着他们登船的。”

  “好,一会你指出来。”

  报信的人,跑到船舷,对着岸上的骑士交叉手臂挥舞了两下。

  岸上的蓑衣骑士也挥挥手,然后骑一马,牵一马离开了。

  他的任务已经完成,返回李家堡。

  “押运船上,有八旗兵。”

  “什么?”李郁一愣。

  “绿营兵三四十人,八旗兵十几人。”

  “你怎么判断出是八旗兵?”

  “大脸盘,罗圈腿,穿甲,壮的很,人人挎弓箭,一看便知。”

  李郁点点头,这是个人才。

  他观察的这些特征,确实符合。

  长期骑马,都会罗圈。

  大脸盘,也是鞑子明显特征。

  等待的时机,是最熬人的。

  官船的速度很慢,小半个时辰才到了。

  船舱内,一个穿甲的汉子,透过窗子欣赏着:

  “江南四百五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旁边一位押司,欲言又止。

  算了,还是别多嘴纠错了。

  很显然,这位骁骑校是个汉文化爱好者。

  一路上,已经背诵三次古诗了。

  正确率,高达五成。

  ……

  “押司,你是哪儿人?”

  “小人是常州府人氏。”

  “我有几个文学方面的疑惑,想请教一二。”

  “您客气了。”

  “为何有的诗,读着十分优雅。有的诗词读着,却让我想纵马杀敌?”

  押司一听,有点意思。

  赶紧问道:

  “却不知大人,您读的是何人的诗?”

  骁骑校思索了一下,答道:

  “是个姓辛的,好像叫什么辛没病,还是辛去病。”

  押司差点吐血,强忍着尴尬,说道:

  “您说的应是宋人辛弃疾。”

  “对,对。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骁骑校这一回,发挥异常的好,竟是一个字都没记错。

  押司心想,看来他是真心喜欢辛弃疾的词。

首节 上一节 148/5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开局德械师,造反就变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