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清话事人

大清话事人 第1455节

  ……

  四九城,气氛诡异。

  瞎子都闻到了空气里弥漫的火药味。

  东宫密室,

  一群人正在商议如何兵不血刃夺取鸟位,啊不,大位的事。

  “皇上年迈,如今身子骨不济。若是能自愿退位,尊称太上皇,实乃大清之幸。”

  “是啊。郭嘉危难之际,朝廷需要一位年轻的舵手。”

  “现在的关键,是派一位贤臣前去劝谏皇上,急流勇退,颐养天年。”

  在场官位最低的福寿,突然开口了:

  “奴才愿带南营兵丁前去午门劝谏。”

  众人吓了一跳~

  兵谏?

  手段是激烈了些,但出发点还是好的。

  ……

  永琰当然不在场。

  这种事,自己怎么好在场旁听呢。人嘛,还是要点脸面的。

  之后,

  他给出了 3点指示:

  一,绝不能杀皇阿玛。

  二,要顾全大局,不能让地方督抚心生芥蒂。

  三,自己想早点掌舵,为大清力挽狂澜。

  东宫的心腹趁着夜色拜访和珅、于敏中,间接传达意思,希望 2位老臣能否出点力?

  和珅眼睛红肿。

  一想到宠妾被永琰那小子折腾就觉得悲愤。

  原来,所谓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就是个 p。

  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自己兼了无数差事,唯独没有碰过兵权。

  ……

  次日,

  和珅匆匆进宫。

  至于他和乾隆聊了什么,外人不得而知。

  总之,

  太监们听到了殿内的哭声。

  下午,于敏中也来了。

  又哭了一场。

  养心殿内外如丧考妣,好似亡国就在眼前。

  乾隆惊恐的发现自己的影响力已经仅限于皇城之内了。

  但是,

  他依旧恋恋不舍,不想做太上皇。

  人呐,只有坐上龙椅才知道那种难以用文字形容的感觉。哪怕在死亡的前一刻,也舍不得松手。

  ……

  八大胡同,一小院落内。

  “主子,大喜,奴才有重要军机请示。”

  听完事情的来龙去脉,情报署驻京城站长蒋天木露出了惊喜的笑容。

  低声道:

  “你,明日带步军统领衙门南营所有兵丁,刀枪齐备,巡游皇城外,伺机而动。”

  “事先告知嘉亲王吗?”

  “不,先斩后奏。”

请假一天,整理思路

  啊~

  脑瓜子嗡嗡的,需要一天时间梳理剧情走向,兵棋推演。

第542章 只有嘉亲王才能救大清

  次日,朝议正常进行。

  太和殿内,

  乾隆照样威严,殿内大臣照样恭敬。

  但是,

  嘉亲王永琰却很少参与朝会。

  即使参会,也会内罩软甲,靴藏利刃,护卫们甚至开入午门,在广场上就地等待。

  提防之心,昭然若揭。

  父子失和,各怀鬼胎。

  ……

  突然,

  一名侍卫急匆匆闯入太和殿,单膝跪地:

  “报~午门外来了大批兵丁。”

  乾隆瞬间起身,喝道:

  “他们是哪个衙门的兵?想做什么?”

  “看旗号是步军统领衙门南营, 2000多人,兵甲齐全,旗帜鲜亮。”

  殿内哗然,

  和珅问道:

  “他们有攻击午门守军吗?”

  “并无,只是列队。”

  和珅犹豫了一下,急匆匆离开太和殿登上午门城门楼子查看。

  外面,

  兵丁们大喊:

  “捍卫大清,保卫大清。”

  ……

  周围,无数京旗子弟聚拢。

  议论纷纷~

  这一次,素来云淡风轻的这帮人没了往日的轻松,人人眼里都露出了惊恐。

  京旗懒、混、刁。

  但一点不傻。

  相反,他们特别精明。

  久在皇城根,他们什么套路、什么玩法没见过?

  当前的局势,父子俩稍有不克制,四九城立马作战场。

  所以,

  京旗特别不希望打起来。

  他们希望乾隆识趣,速速认清当前形势,莫要执迷不悟,赶紧去做太上皇。

  做太上皇有什么不好?

  李渊也当过,过的很不错。

首节 上一节 1455/14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开局德械师,造反就变强

下一篇:白粥榨菜管够,我怎么皇袍加身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