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清话事人

大清话事人 第135节

  ……

  “横塘汛胡把总,要派人通知他吗?”

  杨云娇悄悄走过来,问了一句。

  李郁一愣,最近太忙,差点忘了这个结拜兄弟。

  不过,他还是有些犹豫。

  “奴家觉得,还是试试吧?是真心是假心,正好试试成色。”

  说着,她突然脸一红:

  “你做匪,奴家就去压寨。”

  “若兵败,奴家就投湖自尽。”

  杨云娇说的很认真,倒是真心的。

  李郁点点头,丢给她一把短手铳。

  自制的,还是用火绳的。

  不过,打的是霰弹,适合近距离防身。

  “赶紧熟悉一下,不会使就去问小五。”

  ……

  “林淮生,你去横塘汛,告知一下胡把总。”

  “怎么说?”

  “只告诉目前的情况即可,其余什么都不要说。”

  林淮生坐着小船去了。

  横塘汛的位置特殊,是在京杭大运河和胥江的交汇处。

  坐落在河中间的三角洲上。

  兼具邮驿和水路关卡职能。

  驿站的人,和汛兵加起来,有近百人。

  还有小船,战马等等。

  在绿营兵驻扎的汛中,属于极其重要的枢纽。

  老胡的成色,这一次就能知晓了。

  李郁面无表情,站在围墙上望向远方。

  要说遗憾,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搞出火炮。

  他已经安排了20个青壮,随时准备转移那些机床。

  这才是李家堡最精华所在。

  人没了,还可以再练。

  机床没了,造枪的难度和速度就都变了。

  ……

  府城西南方向。

  枫桥镇。

  一路打马狂奔的江苏按察使,顾不得官场礼节。

  径直闯进行辕,大喊:

  “钦差大人,城东施粥出乱子了。”

  钦差一愣,赶紧把他拉进屋里。

  “出什么乱子了?”

  “有一叫李郁的商人,施粥引起了乱民抢夺。抚标左营已经出城弹压。”

  “城门呢?。”

  “安然无恙,抚标把乱民拦在了城外。”

  “死了多少人?”

  “自然是有一些刁民,被当场格杀了。”

  钦差脸色一白,往椅子上一铺。

  这种事,是打脸啊。

  皇上他老人家最爱面子,自己若是报上去,怕是要不妙。

  他是上三旗,很了解乾隆的脾性。

  这位皇上,坐龙椅四十年,最在意盛世脸面和尊卑有序。

  乱民闹事,同时就犯了两个忌讳。

  一个是撕破了盛世的裱糊,另一个是打乱了三纲五常。

  即使是及时弹压了,也不美。

  皇上人老心善,越来越听不得这些“不美”的糟心事。

  没一会,巡抚,布政使都来了。

  其实这些人都算是了解乾隆的,互相在小心试探着。

  经过了1个时辰的太极,他们终于放心了。

  原来,大家想法都一样。

  瞒!

  今天发生在娄门外的事,不是乱民闹事。

  而是太阳过于毒辣,饥民们又虚弱,一时间中暑死了一些人。

  官府派员收尸,并好生安葬。

  墓前人心平稳!

  在折子里轻描淡写的提一笔,就过去了。

  呼,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粉饰的太平,也是太平!

  ……

  “钦差大人来江南,不如尝尝咱这的地方吃食?”

  “好,好。客随主便嘛。”

  然而,话音未落。

  气急败坏的马忠义冲了进来,大声说道:

  “出事了。”

  一炷香前,枫桥镇外正在排队喝粥的流民突然有人倒下了。

  紧接着,又有十几个人倒地,大喊腹痛。

  没一会,就七窍流血断了气,死相凄惨。

  有经验的衙役查验尸体,结论是砒霜中毒。

  30个施粥点,有4口锅旁喝粥的人出现了中毒。

  程度轻重不一。

  马忠义宦海沉浮,经验丰富,意识到今天有人要搞事!

  而且所图甚大。

  首先怀疑的就是其他派系的人,借着这个机会发难。

  以小博大,用区区几十个流民的命,拿掉一堆红顶子。

  这种事在历史上屡见不鲜。

  乃是文官集团中的清流最擅长的一种方式。

  好比是,一粒小石子砸出20米滔天巨浪。

  他立即下令,先停止施粥。

  查清楚这是怎么回事,再继续。

  不过,饥民可不这么想。

  他们有很多人已经走了半天,才赶到了这里。

  排队站在太阳底下,又是一个时辰。

首节 上一节 135/5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开局德械师,造反就变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