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清话事人

大清话事人 第12节

  李郁一愣,追问:

  “哪儿不安全?”

  “太湖的水匪,喜欢从附近上岸。”

  “真有此事?”

  “不敢瞒大官人,太湖的水匪来无影去无踪,前些年经常从胥口上岸打劫。后来官府在胥口驻兵,打了几次仗。水匪们打不过官兵,就绕道走这附近上岸了。”

  李郁如今在府城里也是有身份的人,常被人叫做大官人,他也接受了这个称呼。

  “这块地,我要了!”

  牙行的人一愣,压根没准备成交。

  “大官人,您要不要再考虑考虑。”

  “不必了,此地山清水秀,当做堂口正好。”

  ……

  牙行的人表现得很有职业素养,先是带领李郁爬上附近的上方山,俯瞰周边地形,详细讲解。

  第二天又约来这块地的主人,震泽县的一位举人,围绕地价进行了激烈讨论。

  最终以103两成交,并在官府备案,重发地契。

  李郁很满意,多给了牙行2两赏银。

  牙行的人开心的屁颠屁颠,结交了一位很有实力的大主顾。

  苏州府的牙行,业务非常齐全。

  买卖房屋、土地、男女、骡马、车船都有涉及。

  一事不托二主,李郁又让牙行帮着寻找几十个泥瓦匠,木匠,准备盖房子。

  此地距离胥口镇不远,而胥口的香山匠人天下闻名。

  这一点,巍峨的紫禁城可以作证。

  3000里外的紫禁城,爱新觉罗.弘历正在听取臣子的汇报。

  他坐的龙椅,就是几百年前的一位香山匠人打造的。

  “皇上,如今四海升平,盛世气象,臣建议向全天下征集善本古籍,修四库全书。”

  “奴才附议。”

  “朕准了,让礼部去办吧。”

  “皇上英明,臣等告退。”

  一干跪着的大臣们齐刷刷起身,低头弯腰,后退数步后,迈出大殿。

  仿佛不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而是机器人。

  直到出了皇宫,一个个灵魂才归位了。

  迈着得体的方步,脑袋昂起来,手背在身后,官威赫赫。

  他们是帝国的精英,揣摩皇权的心意,制定社会运行的规则。

  而数亿草民,都要在这个规则下运转。

  ……

  作为一个落榜美术生,李郁知道这套规则的可怕。

  从出生开始,就被灌输熟悉一套规则。

  慢慢的,规则深入骨髓,世代相传,刻入dna,并成为民族记忆。

  能反思,并挑战规则的人寥寥无几。

  还好,李郁就是这样的人。

  而且,存菊堂的弟兄们也是类似的人。

  和读书人,官绅,商人,还有大部分百姓不一样。

  接下来,给堂口盖房子,李郁不可能全程监工。

  他吩咐范京来负责,监督工程质量和进度。

  范京喜滋滋的接受了,并表示一定做好。

  有野心的人,大多是能干事的。

  盖房子的图纸,是李郁设计的。

  一些细节方面还需要打磨,于是李郁找上了福成。

  这个官二代每天就忙着吃喝玩乐,银子。

  “李兄,什么时候再给本公子画一幅尝马图?润笔费好说。”

  “什么马?”

  “扬州瘦马。漱玉楼新来了两匹西域马,一个字,绝了!”

  李郁说对于女色不太看重,虽然他画的一手好椿宫。

  福成表示打死都不信。

  ……

第10章 豪宅的防贼措施

  去漱玉楼之前,李郁提出参观一个大户人家的宅子,比如潘家。

  福成不解,但还是答应了。

  平江路,潘府。

  潘家不好驳了这位公子哥的面子,因为他爹管着苏州织造署,约等于潘家的财神爷。

  潘家的三公子,潘武,出面陪同。

  这是一座超豪华的府邸,清一色清水磨砖建成,木材用料考究,多是南洋红木。

  中轴线是一道长长的巷子,两侧是互相独立的四进厢房,厢房又各有5间高平屋。

  到了夜晚,每个厢房都可以独立锁门,禁止出入。

  ……

  突然,脚下咚咚作响。

  李郁一愣,停住了脚步。

  一路走来,都是石板路,怎么突然脚下变软了,似乎有一点弹性。

  转角处,一个汉子探出头来瞅了一眼,发现是少爷陪同的贵客,随即退回。

  福成哈哈大笑,示意潘武解释一下。

  “李先生明鉴,这段打鼓路仅有6步长,特殊材料做的。下面空心,人走在上面会发出类似打鼓的动静。”

  “为何要修建这样一段打鼓路?”

  “防贼。自家人走过这段路,步伐平稳,鼓声均匀有节奏,家中护院都能听声辨人。若是贼人潜入,走到这段路,定然会受到惊吓,或停住脚步或加速逃窜。护院就会警觉,出来查看。”

  “原来如此,精妙。”

  福成听了一笑,他知道李郁是市井出身,没见过世家豪宅。

  潘武也只能尴尬的一笑,继续讲解。

  灶房,柴房,舂米间,马厩,都在一侧,奴仆进出不会影响到主人。

  李郁注意到,灶房和其他房子之间是用高墙隔开的,防火。

  “二位,请上楼一观。”

  潘武指着一幢四层高的小楼说道。

  这是潘府的观光楼,顶楼可以坐着喝茶,欣赏姑苏古城。

  从一楼到四楼,楼梯扶手竟然是连贯的黄铜打造。

  李郁感慨,不愧是25万两白银打造的豪宅。

  ……

  三人在楼顶饮碧螺春茶,俯瞰远处风光。

  几个丫鬟在外间,用小炉子煮茶伺候。

  趁着福成走到一边,潘武悄悄的和李郁解释道:

  “连贯铜扶手不是为了奢侈,而是防贼。”

  “嗯?”

  “若是有贼人潜入,楼梯狭窄,刀剑一旦碰到铜扶手,就会发出铿锵的撞击声。声音会一直传导到楼上,主人就有了防备。”

首节 上一节 12/5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开局德械师,造反就变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