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清话事人

大清话事人 第112节

  或者是一个帮派中人,为结拜兄弟而犯了帮规,虽然会受到帮规严惩,但是其余人私下谈起还是会赞叹一声,此子义薄云天。

  许多人不解,抨击这是因公废私,毫无原则。

  其实不然,他们只是忽略了人性。

  因为官府也好,帮派也好,那都是集团的利益。

  损不损,和个人没有关系。

  而也许有一天,自己就是那个落难的人,谁不希望有一个义薄云天的结拜兄弟,从天而降?

  所以,这种现象必须颂扬,大大的颂扬。

  而那些过度崇尚集团利益的人。

  可能是年龄还小,信了书本,没有被社会毒打过。

  也可能是蠢,把自己带入了“严阁老,赵尚书”之类的角色,精神上迈入了王侯将相。

  还有那么一小撮,是真的好坏!

  ……

  方捕头的尸体,已然看不出人形了。

  他的死,就是众人纳给李郁的投名状。

  杀官,和造反,就是一步之遥。

  “把箱子搬走,船凿沉掉。”

  林淮生下了命令,然后就返回大船。

  众人知道事情的严重性,最短的时候内销毁了证据,赶紧溜之大吉。

  尸体,随着水流会慢慢的飘到其他区域。

  这桩案子,就成为了无头案。

  金银全部送到了李家堡,等风头过去,再论功行赏。

  这些人都了解李郁的为人,知道不会亏待了自己。

  笑嘻嘻的汇入主力船队,去胥口镇蹭了一顿酒肉。

  ……

  剿匪事毕。

  就是总结经验,请功领赏的环节了。

  马忠义在折子里,将此次太湖剿匪描述的一波三折,非常刺激。

  不过,利用春秋笔法提了一下乾隆关心的江南暗藏大鱼的进展。

  巧妙的引向了秘密帮派和本地胥吏团体的勾结。

  因为,这是他觉得最合理的嫌疑人。

  皇上多疑,对于天下大事都自己的判断。

  去年山东临清的清水教王伦起义,收尾就过于仓促。

  乾隆断定,王伦的只是推在台前的棋子。

  背后,定然还有更大的反贼头目。

  只可惜,被索伦骑兵一波杀光了,断了线索。

  虽然朝中许多大臣觉得皇上是想多了,可结合后来的历史看,乾隆是对的。

  他是个很聪明的帝王,对此近臣多有体会。

  乾隆从不真正信任任何一个臣子,哪怕是满洲亲贵,哪怕是亲兄弟。

  他是一个刻薄寡恩的皇帝,冷冷的坐在龙椅上。

  无论是黔首贱民,还是一二品大员,都是他的棋子。

  随时可用,随时可抛弃。

  马忠义闭着眼睛,沉思已达半个时辰。

  额头上冒出了汗珠,“伴君如伴虎”这五个字在他的脑海中来回晃悠。

  ……

  “皇上,奴才尽力了。”

  他在奏折中,提及了江南地区秘密帮派沉渣泛起的情况。

  这是打预防针,也是预防未来被追究责任。

  方捕头死了,其实无所谓,无足轻重。

  他最近正在权衡人选,看哪一方最有诚心。

  都说人心隔肚皮,看不透对方诚心有几何。

  马忠义可不会因此而烦恼,在他眼里,这个诚心,是要上称的。

  比如说,元和县快班班头黄四送了1000两银子,府衙捕班的赵班头送了500两。

  那黄四的诚心,就是赵班头的两倍!

  衡量世间男女之间的感情亦大抵如此。

  至少,很多人是这么认为的。

  家奴刘路从市井带回的消息里,也盛赞黄四此人公事勤勉。

  把他在仓街那次抓捕江洋大盗的事,添油加醋的说了一通。

  马忠义听的频频点头,面无表情,挥手打发了他。

  让人找来了黄通判,

  一见面,竟非常直接的询问道:

  “维格堂李郁,有没有可能杀官造反?”

  ……

第75章 服从性测试

  黄通判一哆嗦,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马忠义用同样的语调,又问了一遍:

  “维格堂李郁,此人有没有杀官造反的嫌疑?”

  “下官和他不熟。”

  “不要紧张,本官只是想听听你的想法,言者无罪。”

  黄通判定定神,说道:

  “下官料想应不至于,此人虽然贪财,行事乖张,却无造反的实据。”

  马忠义笑了,示意他坐下,聊些趣事。

  半个时辰后,黄通判离开了府衙。

  他的后背全是冷汗。

  若是马忠义说,他欲发兵灭了李家堡。

  黄通判今天定会举双手支持,例数李郁的十大罪,证明他就是个反贼。

  但是,马忠义显然只是询问,并没有立即剿杀的计划。

  那他就不敢说了。

  因为这番谈笑,说不定就会传到李郁的耳中。

  坊间盛传,维格堂招募了漠北刀客12人,称为十二太保。

  前天,李郁又登门拜访,送给他一张1000两银票。

  告诉他,其他同僚都收了。

  拿了人家的银子,不替人家说话。

  无论是在庙堂,还是江湖,都会被人唾弃。

  而李郁若是知道自己给他上眼药,怕是自家失火概率急剧上升。

  这就是个不知轻重的王八蛋。

  当晚,黄通判做了一个噩梦。

  醒来时浑身冷汗。

  ……

  这正是李郁的打算,光脚不怕穿鞋的。

首节 上一节 112/5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开局德械师,造反就变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