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让你监国,嫔妃全侍寝了? 第37节
“你去北方吧,秦灭燕赵之地,将直面北地胡人铁蹄,秦国如今需要人治理和防御跟胡人接壤的边境,否则何至于在中山陈兵那么久,为的是防备谁呢?”
扶苏眼眶放大,心跳如擂鼓,荀子的话给他打开了另外一扇门。
正如荀子所言,嬴政在中山放那么多军队,就是为了防备北地胡人。
可问题是,就算扶苏想要进去,也需要时间,而且不是他进入军队,就能够马上掌控得了,毕竟现在燕赵之地的军队,都掌控在王翦之子王贲手上。
而王贲和他父亲一样,只忠于秦国,忠于秦王,不会在任何一个公子中选择站队。
这一点,蒙家如是,王家亦如是,扶苏不敢肯定自己过去,就能打开局面。
“凡事不可能一蹴而就,你如今既然已经想通,那就放手去做,如此一来,他日夺嫡,你也能多几分胜算。”
荀子今日第一次,将夺嫡这两个字,直接说了出来,扶苏心头再一次被触动。
没错,夫子说的没错,自己早就该如此,若是早点如此,也不至于今日这么被动。
秦国毕竟是以军功说话的地方,想坐在任何一个位置上,没有相匹配的军功是不可能的。
若是自己早日想明白,以北地胡人作为自己的磨刀石,锻炼军功,秦国储君之位,怕早就是自己的囊中之物,何至于现在……
不过如今也来得及,只要做出转变,一切都来得及!
扶苏再度朝荀子恭敬施礼:“扶苏多谢夫子教诲,他日若能登上王座,必不负夫子今日所托!”
荀子缓缓颔首,但他内心里对扶苏其实并不看好,只不过这颗棋子,还是值得利用一下。
第51章 人地皆失
以荀子的见识,哪里看不出扶苏根本不可能是他父王和弟弟的对手,但秦国有这样一个人在,总比一个都没有的强。
可荀子这边刚安排妥当扶苏跟小圣贤庄的事情,齐国境内就出了大事。
擎苍对齐国余孽,高高举起了屠刀。
他没有像历史上,秦王那样对待齐国人,对待齐国反抗势力,他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血腥镇压,毫不留情。
擎苍的军队,几乎是一路碾压过去,遇到任何反抗,就地全部处决,而且是直接夷三族,如果遇到更严重的反抗,就诛九族或者屠城。
这种方式看起来很残忍,可是实际在那个年代,却被人司空见惯,甚至秦军巴不得擎苍如此下令,因为这样一来,他们就能够有更多的军功可拿。
毕竟是视人命如草芥的年代,无论是否是在战场上,那时候杀人真的跟碾死一只蚂蚁一样简单,就更不要提夷三族跟诛九族,屠城也就更不算什么大事了。
等到荀子这边反应过来,擎苍的军队几乎已经横扫整个齐国境内。
他这次是专门针对儒家,历史上秦二世而亡,主要原因就是齐国的力量造成的。
既然如此,那就将一切萌芽,全部扼杀在摇篮之中。
儒家现在不是号称弟子遍天下吗?那就拿齐国当个例子,将儒家的中心,遍布儒家核心弟子的齐国,杀他个血流成河。
把那些天天叫嚷着要为齐王报仇雪恨复国的儒家弟子,一个个杀干净,连带着他们的亲族一起,全部杀光,齐国就安稳了。
擎苍很懂得什么叫做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只要儒家没有了这些核心弟子,就算荀子这些人还在齐地,那又能如何。
重新教导一批核心弟子,可不是说教导就能教导起来的。
更何况接下来秦国对齐地的统治,肯定是以法治为主,儒家将会被进一步压缩。
如此一来就能够让儒家的势力,遭到彻底的破坏。
但即便如此,齐地的反抗依旧强烈,蒙恬甚至为此,专门请示擎苍。
“将军,齐地不同于燕地和赵地,此间人受到儒家思想影响不是一日两日,他们的忠君爱国思想,已经根深蒂固。”
“尽管我们之前的镇压,起到一定效果,可眼下他们也做出反应,开始化整为零,组成许多小股势力,对我军进行袭扰,我军如今伤亡比之前,与日倍增。”
擎苍闻言,眉头顿时皱了起来,“如今军中死伤情况如何?”
蒙恬递上一份竹简,“这是最近十日的伤亡情况,已经有超过三千士卒,死在袭扰势力的刀下,据可靠情报,齐地已经有不少读书人,都拿起刀枪,与我军为敌。”
军帐之中,顿然气氛凝重。
十日内损失超过三千士卒,平均一日下来损失三百人。
而随着秦军战略转移,未来这个数字恐怕还会更加可怕。
“还没被杀怕吗?那就再给他们加把火。”擎苍冷笑,丢出自己的杀手锏。
清齐令!
号令秦军上下,在齐地消灭一切胆敢反抗秦国的抵抗力量,任何反抗力量匪首,查明正身诛九族,知情不报夷三族,誓死不降灭十族,从众三代为奴,遇赦不赦!
从这条政令上就能够看出,擎苍针对的就是儒家。
因为现在齐国境内对秦军做出反抗行为的,主要都是儒家核心弟子。
擎苍就是要用这种一劳永逸的方法,换取未来数十年的和平。
长痛不如短痛,那些受到儒家思想侵蚀的人,已经成了大统一的绊脚石。
尽管这些人可能都身负才华,可以成为治世能臣,但是擎苍已经等不及了。
思想不统一,文化不统一,一味靠怀柔去影响,只会适得其反。
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就是以杀止杀,清齐令的目的就在于此。
而且擎苍决心只要自己在军中一日,未来灭他国亦是如此行事。
哪怕为此留下千古骂名,他也在所不惜。
再说了,能不能留下骂名还是两说,毕竟这个时代的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未来史书中对他的描述,绝不可能全都是骂名。
一场血腥杀戮,在齐地很快掀起,擎苍的凶名,霎时间传遍整个齐地,几乎能治小儿夜啼,一时间魏楚两国,风声鹤唳,惶恐不已。
而齐地的风波,已经接近尾声之时,战报才送到了咸阳城。
嬴政也因此召集群臣在咸阳宫议事。
朝臣们都已经收到消息,纷纷以最快的速度赶赴咸阳宫,在看到嬴政那一刻开始,所有人的心,就已经笃定,前线战事的情况,只好不坏。
毕竟今日嬴政的表情,看起来比之前的憔悴,要好太多了。
即便嬴政此刻依旧看上去有些精神不振,但却能看出他眼中的神光,比往日里更亮许多。
昌平君看到这一幕,眼中掠过一道阴霾。
他是楚国送来秦国的质子,在秦国如今位极人臣,甚至许多人都忘了他楚国人的身份。
“大王,可是齐地前线,来了消息?”昌平君第一个发问,群臣顿然纷纷看向高位上的人。
“正是。”嬴政淡淡看了昌平君一眼。
在秦国,如今李斯和昌平君,以及公子扶苏都是主和派代表人物。
李斯是出于公心,老成持重,扶苏是纯粹受儒家思想荼毒,不愿秦国对外作战。
而昌平君,这位帮助嬴政掌权,逼死吕不韦的楚国人,就是纯粹担心秦国下一个就要对他的故国动手,才一直力主避免战争。
嬴政早就看穿了这一切,尽管他们所陈述的理由,之前确实能够影响到嬴政统一天下的决心,但现在怕是再也无法阻止秦国战车的脚步。
“那……”昌平君脸上掠过一抹不正常的红色,“前线战况如何?”
昌平君强压内心的激动,在他预料中,秦军这次凶多吉少,这正合他意。
只要这次擎苍带兵在齐地损失惨重,他就有把握,让秦王至少在三年内罢兵不战。
而有了这三年时间,昌平君就能够从容布置自己的行动,完成他心心念念的伟业。
“吾儿擎苍,大胜齐军!”嬴政轻描淡写吐出这样八个字,顿时震惊全场。
第52章 清齐令
“我军大胜?这,这是真的?我军大胜齐军,那……”
“大王,果真是大胜?那如此一来,我军岂不是可以立刻展开,对魏国作战?”
“不错,齐国灭,魏国三面都在我军夹击之下,已成钳击之势。”
“大王,军报何在?可容我等仔细观瞻……”
……
群臣瞬间被嬴政的话整激动了。
秦国大胜齐国,以他们对擎苍的了结,下一步必定是横扫齐国全境。
如此一来,灭齐已成定局,那灭魏就必须马上提上日程,最后再图如何灭楚,完成大一统的战略国策。
只不过群臣感觉这一切,显得有些不太真实。
之前还都愁眉不展,认为擎苍肯定不是匡章的对手。
而且接连多日都没见到军报,显然前方情况不利秦军。
可没料到这才回来一封军报,就带来如此好消息。
嬴政这次终于满足群臣的愿望,王翦也终于第一个拿到了军报。
等到群臣看清楚军报上的内容,纷纷倒抽一口凉气。
“公子竟然如此骁勇,以疲惫之师,击溃敌军四十多万,真乃天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