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黑神话:大唐

黑神话:大唐 第556节

片刻后。

电母进入房间,在见到国师时目光有些恍惚。

那一袭青袍越发潇洒磊落,面如冠玉,目若朗星,泼墨般的长发被一根木簪斜插着,五官丰神俊朗,如雕如琢。

最主要的是那皎皎如月的出尘之气,并未刻意拿捏,却在举手投足间自然流露。

他就仿佛从画中走出的仙家妙道,浑然不似人间之物。

电母望着他,就觉得自己好像在望着一轮明月,或是一抹朝霞。

少女心如芳草。

她容貌上佳,又身居高位,不管是长安中的王孙子弟,还是修道界的后起之秀,许多人都对她暗示过钦慕之心。

然而她总觉得那些人难入眼中。

不是他们不优秀,而是在她最美好的年华,偏偏遇见了一个太过惊艳的人。

只不过她深知自己与国师之间有云泥之别,因此便将那份青春慕艾藏于心中,拼命修炼,努力做出更多的成绩。

谁曾想在登州还差点坏事,以至于让国师不得不亲自出马,实在让人羞愧。

“这次登州之事,你做得不错。”

听到国师的话,电母猛地抬起头来,面具下俏脸火辣辣的,以为国师是在讽刺她。

李道玄摇摇头,笑道:“虽然一开始莽撞了些,但后来认识到错误后,能主动帮助柳明月对敌,也算是将功补过。”

“您真的不怪我?”

“为国奔波,何怪之有。”

“倒是我有另一件事想让你跑一趟阴山。”

电母眼中一喜,立刻道:“属下这次必定小心谨慎,不辱使命!”

她最担心的,其实是国师再也不肯重用她。

李道玄手中的黄豆飘起,落到了电母手中,看上去平平无奇,与其他黄豆并无二致。

那上面的力士图案,唯有施术者才能看到。

“你携此物赶赴阴山,相助李靖大将军。”

电母有些疑惑地望着这枚黄豆,问道:“国师,这,这不就是一颗黄豆吗?”

既非法宝,也不是灵丹妙药,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

李道玄微微一笑,道:“记住,你只有在唐军遇到危险时,才能用出此物,接下来凝神静听,我将口诀传授于你。”

电母立刻聚精会神,将国师的话一丝不苟全部记下。

临走前,她犹豫了一下,问道:“国师,咱们大唐……是要和突厥打仗了吗?”

虽然这五年时间,大唐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国力提升了很多。

但当今天下,突厥才是最强的国家,东自契丹,西尽吐谷浑、高昌诸国,率皆臣服,控弦百万,戎狄之盛,亘古未有也。

而且从武德二年到八年,突厥曾八次入侵大唐,烧杀抢掠无数,让长安十室九空的渭水之盟,便是在第八次入侵时签下的。

对突厥的恐惧,潜藏在无数大唐百姓的心中。

李道玄并未正面回答这个问题,他望向窗外,看着那瑰丽的晚霞,还有无垠的苍穹,眼眸深邃。

“有些人,不能白死。”

“有些账,也该去要了。”

……

电母连夜离开了长安城,飞电穿空,向着遥远的阴山赶去。

一道身影却趁夜来到了玄都小院。

雄姿英发,气如龙虎,眼中有着一丝激荡,正是当今天子,李世民!

“父皇,您怎么来了?”

长乐放下手中的柳枝,笑嘻嘻地挡在李世民面前,头发绑成了两根长长的辫子,穿着绿色的荷裙,在夜风中微微飘动,青春又俏皮。

“师父在休息呢,他在登州和蝗神大战一场,还受了些伤,您就别来烦他了~”

在那座名为师父和父亲的天平上,长乐已经完全倒向了一方。

李世民好气又好笑,道:“好呀,现在敢拦父皇了?”

长乐挺起胸膛,豆蔻年华的少女,已经有了曼妙的弧线。

“父皇,您每次找师父,总没好事,上次是去登州打蝗神,上上次是去洛阳打摩罗,这次又不知道要去哪里……”

长乐噘着嘴吧,很为自己师父感到委屈。

李世民瞪了她一眼,笑骂道:“好呀,现在翅膀硬了,不仅敢私自逃出宫,还敢和父皇顶嘴了?”

他狠狠敲了一下长乐的脑袋。

“唔……”

长乐吃痛。

李世民不解气,自家小棉袄漏风成这样,必须要教训一番,他伸出手,就要再敲几下。

门突然自动打开了。

李道玄的声音悠悠响起。

“陛下,何必和小徒一般见识,快请进吧。”

李世民摇头笑道:“太冲呀,你就宠她吧,都快宠坏了!”

说罢他进入房间,房门自动关上。

长乐娇哼一声,喃喃道:“父皇,既然你不仁,可就别怪我不义了,等明天我就去母后那里,告诉她你在宫外微服私访的时候,偷偷逛过青楼……”

第552章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房间中。

李世民笑道:“太冲,朕这个女儿,可是快被你宠到天上去了,再这样下去,以后可就嫁不出去喽。”

李道玄微微一笑。

“修道之人,婚姻之事随缘便好。”

李世民调侃道:“那可不成,要是像你太冲一样,都快而立了,却还没有成家立业,朕的耳朵,恐怕就要被皇后给唠叨了。”

李道玄的笑容微微一滞。

好家伙,莫名有一种前世被催婚的感觉。

“不聊这些,陛下,可是登州之粮已经运到了?”

李世民也收起了笑容,神情变得严肃起来。

“不错,如今万事俱备,朕终于能放手一搏了!”

当年隋失其鹿,群雄逐之,他带领军队征战天下,平定刘武周、宋金刚、窦建德等枭雄,受封为天策上将。

可以说,大唐的天下,有一大半都是他打下来的。

然而玄武门之变后,突厥趁虚而入,兵临长安,向来战无不胜的李世民,终于品尝到了渭水之盟的屈辱。

那日在渭水河畔,李世民望着突厥骑兵离去时荡起的烟尘,听着他们嚣张而肆意的喊声,心中便暗暗发誓。

终有一日,剑指漠北!

这一天,终于要到了。

“太冲,这是朕亲自撰写的对突厥的宣战诏书,同时也是招贤令,号召天下英才从军报国,你看看,写得如何?”

李道玄接过诏书,仔仔细细看了一遍。

文字慷慨激昂,雄浑激荡,如江水滔滔,有金石之声。

他注意到诏书的末尾故意留了一片空白,没有加印,心中一转,便猜到了李世民的想法,不禁微微一笑。

“陛下恐怕不仅是想让我看吧。”

李世民哈哈大笑,道:“果然什么都瞒不过太冲,朕确实有个不情之请。”

他指着最后的空白部分,道:“我大唐人人好诗,而太冲之诗才,朕向来钦佩不已,故而想请你写下一首出征之诗,一来鼓舞将士,二来可振奋天下人心!”

那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让李世民十分欣赏,还有“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等言,更是让他常常吟诵,澎湃不已。

李道玄心中叹了一声。

看来自己这个文抄公的名头是抹不掉了,只是借用了别人的诗,将来再还一份机缘便是。

他正要研磨。

“太冲且凝神作诗,朕亲自为你研磨!”

李世民提起衣袖,身为帝王,竟然亲自为李道玄研磨,他毫无芥蒂,反而眼中露出一丝期待。

首节 上一节 556/8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最狠丞相,始皇求我别杀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