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是西方世界的上帝之鞭 第137节
恨不得快点儿长大,也跟着上战场上去溜一圈。
但是,对读书,就没有那么大的兴趣了。
所以,这个时候朱樉问他们书读的怎么样,两个人都是苦瓜脸。
生怕这个时候,二哥忽然如同那位大哥一样,忽然考校他们学问。
“这你可就问对人了,他们两个跟你一样,不爱读书!”
坐在他旁边的朱标,对自己这个二弟,还是很了解的,当初读书的时候,也是能把先生气背过气的主。
作为大明太子,他从小就接受儒家教育,而且,在很多地方,那些老师都非常认可这位太子。
聪慧,坚定,从小就表现出来的宽仁,让很多大臣,都愿意坚定的站在太子这边。
结果,他的几个弟弟,除了老五,好像有些愿意看书,剩下的,好像都不怎么喜欢看书。
老二如此,老三老四也是这样,每次,因为这几个家伙读书的事情,他这个哥哥,可是操了不少的心,也没任何用。
整日里,除了不读书,其他的事情,那叫一个积极。
到了读书这一块儿,不是头疼,就是脑热。
先生天天气的一佛出世,二佛升天,就是拿两个人没有任何办法。
尤其是老四,调皮捣蛋是出了名的,他爹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就是一点儿用都没有刀.
第183章朱元璋:你小子竟然还会改良牧草?到底有多少瞒着咱的?
“嘿嘿,咱作为大明皇子,认识字就好,又不去做学问!”
朱樉凑表脸的笑了笑。
后世好歹也是大学生,学习的东西还是很多的。
对于这个时代的读书人。
在宋朝时期的读书人,是要会写策论,学习经意,算数的。
各种知识,都要会一些。
考试的时候,也不单纯的靠四书五经,还要会看一些基础的数学,会写计划书。
毕竟,出去当官,最起码,县城的人口,每年收多少钱,这些基本的东西,都是要会的。
而到了明朝初年,老朱怕这些读书人,太过优秀了,到时候,影响到他们的统治地位。
开始让这些读书人,专门去研究学问。
数学,策论等,考试的时候,“五三三”就不在涉及了。
整日就是八股文,结果很多官员出来之后。
偏科是非常严重的。
哪怕是后世,清北出来的,也不一定都是国家最优秀的人才。
所对政务一窍不通,不得已,还得配个师爷。
专门去帮着管理一些财务,税赋等这些方面的事情。
甚至某些地方官员,什么时候农民要种田,什么时候要收成,都不知道。
弘治皇帝时期,有个状元写了个劝农的。
那文章写的,那叫一个花团锦簇,结果,跟实际根本毛线关系都没有。
老百姓看到之后,都嘻嘻哈哈的听个笑话。
而皇帝看着,却是认为非常完美。
其中的东西,但凡老百姓能够听懂一句话,也算是他干了个好事儿。
所以,对这种读书人,他以后是不会要的。
“哼!”
朱元璋听着自己这个儿子的话,脸上闪过了一丝满意。
对于士族,他的内心,其实也是很不舒服的,对这些家伙满口仁义道德,其实都是争夺自己的利益。
也是很不爽,才开始弄出来个八股考试,来选拔官员,就是弱化士族的影响,弄一些忠诚的士族,来帮着自家管理朝政。
而四书五经之中,很多教导的都是什么?
仁义礼仪廉耻。
然而在真正的利益面前,谁还会在意这些东西呢?
他朱元璋,在意过吗?
所以,这种模式,其实不过是自欺欺人,掩耳盗铃罢了。
而朱橚看着朱樉的时候,他的表情,就有些古怪了,陌生,脸上有些好奇。
“怎么,老五,你小子倒是不认识咱了?当初我可是带着你小子掏鸟窝,给你取鸟崽子来的,那时候,还让老爹给揍了一顿,你不会是忘了吧?”
看了一眼,几个孩子之中,一个看上去很柔弱的孩子。
这就是自己老妈最后一个嫡子,被封为吴王的朱橚。
这个封号,他么。
还敢有人说,这个儿子是庶子。
老朱没登记的时候,号吴王,这个吴,是随随便便能封出去的吗?
随后,老朱自己都觉得,这个封号不太合适,给老五改了个周王。
要是不是眼珠子,给庶子封个这个封号,马皇后和太子会同意,还是满朝文武大臣能同意?
立太子,还立个庶子为吴王,想要干啥?
“二哥!”
朱橚也赶忙叫道,不过声音之中,带着一丝柔弱。
“哈哈哈,咱们家老五,倒是越来越秀气了!”
历史上,这位老五,比起其他几个哥哥,就不那么显眼了。
这位在打仗这一块儿,好像也不怎么喜欢。
听到了朱樉的话,倒是让朱橚红了脸。
“你就是二哥吗?”
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走了过来,好奇的看着他。
这小姑娘,正是他的妹妹,宁国公主!
“对啊,你是小宁吧?”
看着这个小姑娘,朱樉笑着抱起来。
“是啊,二哥,那个是什么?”
小姑娘看着不远处,那个驼峰,好奇的问道。
这个时候,这些烤肉,都散发着浓郁的香味。
让她的眼睛,都快跟着过去了。
小孩子,都是想吃好吃的。
“那个是好吃的,一会儿好了,二哥给你吃好不好?”
“好,谢谢二哥!”
小姑娘也不认生0 ....
而最小的那个小姑娘,躲在老妈身边,却是不敢过来。
“老二,你这一顿饭,得吃下去多少银子?”
看着这又是羊,又是驼峰的。
还有各种奇怪的烤肉,烤串的。
“也不多,顶多也就十几两银子!”
朱樉很随意的说道,自己在青海诸部,牛羊都快超标了,手底下的士兵,天天牛羊肉都吃的快吐了。
“什么?十几两银子?”
朱标有些不敢相信的看着自己这个弟弟,不会是跟自己开玩笑吧?
就这么多东西,就十几两?
“恐怕不止吧?这又是牛肉,又是羊肉,又是骆驼的,这些东西,恐怕不止这个价格吧?”
朱元璋看了一眼自己这个儿子。
在这儿跟老子藏心眼儿呢?
一头牛的价值是多少?在明朝,一头牛的价格,便宜的都要上百两银子!
还是有价无市,最为重要的是,牛都掌控在权贵,地主阶级手中,老百姓是买不起的。
上一篇:特种兵:签到一百天,活捉秦三炮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