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仙师:我赐皇明五百年

大明仙师:我赐皇明五百年 第374节

这并不是出自于天启的意愿,而是源自于王朝的意志。

毕竟。

偌大的大明王朝,总得有个储君人选在京,这是为了国本考虑,一旦自己不测,能够继续维朱家王朝的传承。

既然天子没有了亲儿子,那这个储君人选的名单,自然而然的落在了天子唯一的亲弟弟的头上。

父死子替,兄终弟及,这是祖训。

“敢问仙师。”

“我…我何时驾崩的?”

天启帝下意识继续问着。

“明年的这个时候。”

季伯鹰瞥了眼天启帝,淡淡出口。

这小子的生死,的确也是个问题。

从各方史料来看,天启帝被文官集团毒死的概率,极其之低。

毕竟有老爹朱常洛的事例在前,天启帝很早就建立起了自我防护意识。

尤其是在竖起了魏老狗这面检疫盾牌之后,就连他的日常吃食,都是由魏老狗一手操持,其他人根本无从下手。

而魏老狗肯定不可能毒害天启帝,老狗的权力完全来自于天启帝,天启帝要是死了,魏老狗第二天就得被人剥皮炖了狗肉。

所以魏老狗自然是希望天启帝长命百岁。

再看先前病历单上的辐射病因,显然是有些扯淡了。

王恭厂大爆炸,且不说这一次爆炸究竟有没有达到传说中记载的那般规模,就算是有那般规模,那也是火药硝烟,顶多是产生一些有毒气体,污染了大气,不一定比得上一阵沙尘暴。

但是有一点。

天启帝死于肾衰竭,这个基本上是可以完全确认。

史书上明确记载了一件事,那就是天启帝在生命中最后两个月的时间,全身水肿,这一点极度符合肾衰竭的症状。

“明年?!”

座位上的天启帝闻言一愣。

他想过自己可能死的比较早,但真的没想过竟然会这么早。

今年的他还龙精虎猛,能赤着个膀子,酣畅淋漓的坐在地上研究折叠床工艺,明年就只能干躺在自己做的床上等死?

“不用着急,七位大国手这会还在楼上开方,等会让他们给你看看。”

季伯鹰看了看一脸惊愕失落的天启帝。

好在。

李时珍这几位大国手都在,今天顺便就可以给天启帝把病给看了。

这天启帝的病大概率是长期的慢性肾衰竭,而且很早就应该患上了,再加上登基后不加节制,肆意用肾,以致于二十三岁病情大爆发,一命呜呼。

而紫禁城里的那些御医,大可不谈,天启帝也不敢用。

“大国手?”

天启帝心中打鼓,因为老爹当年的死,他已经有点讳疾忌医了。

“问那么多做甚,好生等着。”

老朱瞥了眼天启帝,眉间有着一丝不悦。

他这老朱家短命的皇帝,咋就这么多,一个个真就不能和咱老朱学一学?!

真要算一算命,大明天子中刨除老朱、朱棣、万历和嘉靖这几个活过五十岁之外,其他的命真都不长,朱瞻基、朱祁钰、朱厚照、朱佑樘、朱祁镇、朱见深、朱常洛这些有一个算一个,都是三十来岁就挂了。

“遵太祖爷圣命。”

天启帝行了个礼,正要坐下。

“不用着急坐,你还有事。”

季伯鹰言罢,折身便是落座在讲台中心的太师椅之上。

既然天启时空的辽东已经有一支数量达十万,成建制的、能够与建奴硬刚的关宁兵,那就择日不如撞日,将天启帝这个最大的问题,先行给解决了。

‘事?’

天启帝心头一愣,不由琢磨起是什么事。

接着,仙师的声音响起。

“第一件。”

季伯鹰微微抬眸,眉头微微皱起,看着赤着膀子的天启帝。

“从今天开始,你不可再光着膀子。”

“尤其是在上课的时候。”

光着膀子上课,严重影响班级班容,这样还怎么评选优秀班级。

话音落,天启帝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木匠活是个体力活,容易出汗多,而且一开工就是飞溅一身木屑,他都已经习惯脱衣服了,这样干起活来更加畅快淋漓。

“第二件。”

“你回去之后,当即下旨,抄没福王与襄王之财,用于辽东军费。”

天启末年的福王和襄王,这已经是肥的不能再肥了,加起来少说有个几千万两白银。

这两货,一个后来被李自成煮了,一个被张献忠点了天灯,万贯家财都被充为了起义军军费。

与其如此,不如提前宰了。

而且。

天启末年和崇祯末年不同。

崇祯那是属于自废武功,主动把厂卫这两把刀给废了,天子的圣旨只能在京畿之地生效。

出了京畿,狗都不理。

就算是崇祯想把福王和襄王给宰了,那都是有心无力。

可是天启时空的情况就不一样了,魏老狗作为天启帝麾下第一老狗,左边的爪子握着东厂这把西瓜刀,右边的爪子捏着锦衣卫这柄斩骨刀。

只要天启帝一声令下,人就算是跑到岭南,魏老狗都能给你刨出来剁了。

实在不行的情况,还能雇佣一波加钱居士。

“这……”

天启帝脸色迟疑,有些犹豫。

毕竟。

福王是他的叔辈,襄王也不遑多让。

“爷爷批准了!”

一道声音响起。

老万历强撑着三百斤的胖躯站了起来发声,作为一个挨了几次揍的鳖孙,老万历已经深谙其道,知道这个时候自己如果不站起来力挺,下课后怕是很可能还得挨揍。

尽管他的内心在滴血,自个苦命的娃,为什么每个人都要宰你一遍。

“孙儿遵命。”

有了老万历开口,天启帝心头一松,那可就没有什么心理压力了,而且说实话,他早就想把这两头肥猪给宰了。

季伯鹰瞥了眼老万历,目光再次回到天启帝身上。

“第三件,回去后即刻复起孙承宗,将其调往辽东,筹备大军出征事宜。”

‘出征?’

天启帝听的又是一愣,怎么突然就出征了?!

在他的想法中,对待建奴的最好法子,那就是耗,耗这帮建奴个十年八年,总能把这帮建奴耗死。

这也是天启帝和孙承宗的一致想法,孙承宗在辽东经营四年,建了上百个大小堡垒,就是做好了和建奴打长久对峙战的准备。

理想状态下,这个法子确实是可以。

但是时间就是变数,这其中充满了太多的未知,比如皇帝的生命长度问题,朝局的更替问题,皇太极的奋发图强等等。

沉默片刻后,天启帝开口了。

“仙师,非学生惧那建奴,而是我这一朝,实在找不出善征之将,且我军与建奴野战,大多为败绩。”

这话。

天启帝一点没错,而且说的太保守了。

明军与建奴野战,并非是大多为败绩,而是全部为败绩,压根没赢过。

也正是因为前期的一味进攻和野战,让大明在辽东的局势变得不堪,等到易攻为守之后,局面才稍加安定下来。

所以说,天启帝之所以选择防御生耗这个办法,也是被迫。

自从李成梁和李如松这李氏父子退出历史舞台之后,偌大的大明,基本上就已经找不出几个能征善战之将了。

首节 上一节 374/6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不当谋士的我汉末求生

下一篇:特种兵:签到一百天,活捉秦三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