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

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 第8节

  “呵呵呵,”鲍信饶有兴致的看着张韩,此时戏志才也凑了过来,难以置信的看着他。

  曹操拍了拍身旁的蒲团,示意张韩坐于身侧,同时语气缓而轻松的道:“说吧,有何计策?”

  张韩依言坐下,言简意赅的说出了两个字——军屯。

  “而且是,集中管辖的军屯。”

  “嗯,说得不错。”两人相继点头,唯有如此可以让青徐这些贼寇有所安存,并且能与本地的百姓待遇区分开来。

  拓地垦荒,是百姓的重要生存方式,一为保障民生、二为军队储备粮食,若要实兴屯田制度,只要划分好税收、开垦区域、人手任用等,便能达到稳固的结果。

  曹操和鲍信都明白,时下的确需要靠兴田土,来收归人心了,兖州士族也定不会拒绝。

  不过如何屯、屯在何处,却需要细细商议。

  张韩接着道:“青州、徐州相继生贼,起源在于当地之政已崩塌,丧失了令百姓信服的权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失了人心。”

  “人心离散,民失其粮,为求保命挺而为贼,其实他们本质还是农民出身,所携作战的兵刃大多还是以农具所改。”

  “是以,明公不必继续和贼寇追杀鏖战,此战之后他们军心全无,当以袭扰为主,待其精疲力尽,无粮可食的时候,再出言劝降,定能有所获。”

  “毕竟,贼寇进退维谷,已被困于兖州,退有泰山府君,进有明公大军,若是继续厮杀反而会让他们铤而走险,而不攻不追,只是日夜袭扰,待敌疲乏则能摧毁其心志,一旦他们求降,便可任意拿捏。”

  “那时,收归为屯民也算是给了他们一条生路。”

  张韩深知,屯民可不算百姓,那是收归于曹操麾下随意迁徙的民众,若是选入军屯之中,就要跟随军队四处迁移,为军队耕种粮食,同时自己也能饱腹。一般将领、太守极少管屯民的死活。

  但眼下对于他们来说,做屯民虽然苦涩低贱,总比为贼丢了全家性命的好。

  “而且,日后在屯田之策上,给予这些屯民一点希望,譬如数年之后可令一批苦劳甚多者定居于某县,并且可以租田享收成之果、予以成家婚配等,皆可让屯民有一线希望。”

  “他们若是能有田,有家,有这一线希望,就有了固安之地,定会拜服明公之政。”

  张韩说完,帐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片刻后曹操拍案道:“伯常一言,令我茅塞顿开,以往多思之事也不必在纠结。”

  “袭扰之计甚好,以精锐骑兵率步卒紧追不舍,仿佛游斗逐鹿,将他们扰至疲惫,拖垮其身心,再数战逼降。”

  曹操抓住了张韩的手臂,满眼都是精光,脸上不断浮现惊喜之色,当初将张韩留在身边,不过是想要个武艺高超之人暗中护卫,仿佛君子藏剑于身侧。

  现在看来,张韩居然还有治理民生的才能,这可真是捡到宝了!

  “至于军屯安置之计!等击溃贼寇之后,操定向先生,彻夜请教!洗耳恭听!”

  曹操第一次,神情诚恳的对张韩拱手颔首,礼恭备至,诚意十足。

  “明公,”张韩扶起曹操,脸色期待的道:“事不宜迟,当尽快下令!”

  屯田大计!安置百万民!此等大事我已经迫不及待了,就等伱把这百万人打回来了。

  张韩想道。

  球球追读呀各位大佬,至关重要!!有人在看不,拜托了

第9章 如果不靠脑子,那就靠脸皮

  “屯田,种子、农具、耕牛如何来?划分在何处地域,你心中都已有数了吗?”从主帐出来,戏志才满心疑虑的问道。

  他没想到,张韩腹中竟已有如此谋略,当初他还在自己帐下为文学掾时,未曾显山露水,只是学习自居,听取为主。

  那时候若是多多与他商讨就好了。

  “没有啊,”张韩咧嘴一笑。

  “先赢下这一仗,具体屯田事宜再思考便是,但贼寇归降之后肯定愿意做屯民,只要政令安置得好,不出兵变不就好了。”

  “也有道理,”戏志才白了张韩一眼,眼下当务之急的确是先行将青徐贼寇平定。

  只是想不到,这张韩说话如此直接,就不忧愁吗?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山人自有妙计”的意思。

  啧,烦死了。

  他本来是我的门客。

  ……

  曹操深知计策适宜,下令所部以袭扰为主,追逐青徐贼。

  以张韩所言,“敌退我进、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的战法,以精锐骑兵、脚程极快的轻甲步卒搭配行军。

  于是数千兵马,加上鲍信的五千精锐,追逐青徐贼,也不死战,也不冒进。

  期间进退有度,保持贼寇不失而且也不入险地,一连十几日,比拼的就是耐性。

  可青徐贼一旦有掉队的小股人马,就会被骑兵立刻冲上来围捕逼降。

  数日以来此消彼长,贼寇的粮食早就难以为继了。

  在此刻,曹操抓准战机亲自率军而出,和鲍信带兵昼夜会战,压垮了青徐黄巾的最后一口气,终于在三月底,开始了招降。

  当第一批贼寇归降时,其余他部的首领就会慌乱,毕竟首降的人宛如创举,而后跟随者所受的恩惠就未必能先前的人那么好。

  到得四月初,这些青徐贼开始争先恐后的投降,携民过境而来,祈求归降于曹军。

  不断收降的曹操和鲍信在合计之后发现,这些贼众加上流民百姓,竟然超过了八十万之数,而且还在增多。

  最后达到了百万。

  百万人丁归降,其中有三十万是贼寇的降卒,若说他们罪大恶极,大部分却又只是无家可归,盲从求活;若说无罪,又斩杀了任城相与刺史,好歹是一个二千石,一个八百石。

  刺史这八百石还非是那么简单,早年刺史只有监察权,不过到后来刺史大多也是自太守之中选出,也有兵权在握,府兵制流传百年,早早让各地拥有用兵自立的潜力,所以自然也是重要人物。

  曹操和鲍信,觉得更加头疼。

  不过头疼归头疼,箭在弦上又不得不发,若是这时候说人太多了不想受降,或许名声受损只是小事,接连产生异心、进而兵变才是大事。

  曹操在当年起家的时候,可是遭受过丹阳兵兵变的,差一点就死在创业初期的路上了,等同于集资的时候被人抢劫。那种滋味不好受是一回事,隐患随时会爆发的算计,才是大事。

  但凡曹操、袁绍这样的人物,很不喜欢被人背后算计,所以想事情时就会复杂一些,不愿被人猜透心思。

  四月,春耕农忙的最后一月光景。

  已是春雨绵绵的时候,曹操下了命令将张韩提为主簿,并且赏了十金以褒奖,又给他十人宿卫的挑选名额,随行左右。

  在鄄城赐了一座宅邸,用以安置家眷,不过现在的张韩并没有家眷,故而暂且只有婢女和家仆为他管着。

  时至此刻,他才真正将张韩当做一名真正的谋士来礼待,与其余亲自请其出山的谋臣相同。

  鄄城张府,新挂的牌子悬在门上,进院就是宽敞大气,通铺石板的院落,张韩此时就在院中蹲伏于门槛上,看一些戏志才送来的地志和不知名谋士所写的策论。

  同时脑海中可浮现系统奖励记录的面板。

  【献策有功,平定贼寇百万,统率+3,武力+1】

  【统率:72】

  【武力:83】

  武力代表了气力和基础武艺,而统率则是兵法的悟性、领兵的才情和各项行军带兵的基础能力。

  怎么都和文治不沾边。

  智力提升能够让他读书学文更加容易,那内政则是专精于内治一项,现在张韩更想要这些。

  单纯武力的话,力终有穷时,还是智力好,不然遇到的事情一旦和穿越便利所给的“先知”无关,需要真正处理勾心斗角的时候,说不定会行差踏错。

  我明明是以谋臣身份献策,得到的却还是【武力】,不过无所谓了,内政是实实在在的文治要务,如果能将屯田事宜做好,肯定可以不断提升。

  “我可不想再回去浴血厮杀了。”

  “想想都危险,”张韩之前一年能活下来,主要是没遇到正规军,一直都是跟随曹军在刷黄巾余孽,这些贼寇虽众,但易垮,而且没有名将统率,没有名士出谋。

  这时曹操已经走进了院门,门外的两名宿卫甚至都来不及通报,他就已经大跨步进来,风尘仆仆。

  曹操是刚从军营回来,之前收降残余贼众的事情差不多了,又亲自率军到山里去扫荡贼寇,从出兵寿张到结束收尾,他都是亲自坐镇军中。

  现在回到鄄城,第一时间来找张韩,期待着此前张韩所说过的屯田之策。

  曹操身旁,有儒雅文士跟随,是不苟言笑的荀彧,在东城门接了曹操之后,又随他一路前来见张韩。

  此时再相见,他也开始正色张韩,主要是曹操明言张韩这里有屯田安置之法,可以解决当下之难。

  不过荀彧只是笑而不语,心中所想是可能张韩还不知道青徐归降来的不光是贼寇,还有流民,足足百万。

  如果知道他还敢夸下海口,那才值得敬佩。

  但出于礼貌,还是打算来听一听。

  正堂落座,张韩家中还没有茶水,只能上了点酒菜,几人立刻就商讨起了如今状况。

  “伯常畅所欲言,若有计策不必藏于心中,若有难言之处,可问询我与文若,今日就要定策。”

  “今日?”张韩眉头一扬,他没想到这般雷厉风行。

  “今日。”

  曹操喝了一口酒,而后满脸认真,洗耳恭听。

  他想听听从张韩的嘴里说出来的屯田,有什么不一样。

  如果没有,那明日再回去和荀彧深谈,如果还是不妥,那就去求张邈支援粮草军资来安置流民。

  反正此时局势初定,要么靠脑子解决,要么就靠脸皮。

  总之一定要安定下来,彻底在兖州站稳脚跟,方才能有争雄之姿。

首节 上一节 8/3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自爆穿越,我为秦续命千年

下一篇:大秦:开局地煞天罡,仙师无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