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

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 第4节

  曹操认真的说道。

  “唯。”

  荀彧拱手而下,转身离去,刚走几步又被曹操叫住。

  “等等文若,”曹操走上前来,面露思索之色,沉声道:“不必去请他,明日我去见他。”

  “呃,谨诺。”荀彧神色一滞,心里有点酸苦。

  难道说,明公将张韩当做名士谋臣,欲相请之来尊重对待?!

  他,他是一名武将!明公竟如此礼贤下士!?我才是诚心相待请来的谋士儒生。

  又跟随曹操走了几步,荀彧脚步再从一顿。

  我为何会有这种想法?

  不能多想,君子天地可包容,何况只是人情世故、亲疏关系……不该这般想。

  君子论迹不论心,心里偶尔想一想没事。

  没事没事,不必挂怀。

  ……

  第二日。

  辰时刚到,于祭酒宅邸,戏志才特意将前院划给了张韩用于练武。

  张韩每日几乎都要遍习武艺,戏志才也不愿他忘却行伍的本事,毕竟张韩是浴血杀出来的战功。

  院落内,张韩长枪飞舞如灵蛇出洞,脚步身法、双臂有力,每一枪都能精准的扎在草人上。

  “呼!”

  一枪刺出,扎穿草人脖颈,一点即透,再猛抽而回,持枪中段呈守势,进退有度身形不动如山。张韩体魄健硕,双臂有力,且矫健敏捷,比寻常将士身形快上极多。

  “好武艺,”一道微低沉、威严的声音响起,吸引了张韩的注意。

  收枪站立之后,张韩抬眼望去,见得两人站在院门台阶上,荀彧他自是认识。

  而荀彧旁边的人,张韩也见过数次,个头普通,但身姿挺拔、气势如雄狮一般,着明黄色衣袍,蓝玉束带在腰,腹部微显富态,头戴发髻、面色严肃堂正,双眸微虚略有精光,嘴角却在含笑。

  有藏心高深之感,又隐隐可觉威压在身。

  这就是,当前立足于东郡的雄主,曹孟德。

  “伯常,久闻其名,而今方才得见,怠慢了。”曹操毫无架子走下台阶来,连双手都自然摆动,一路审视到张韩身前,上下打量许久,仿佛发现璞玉一般的舒适。

  “志才可醒?”

  “还没,祭酒昨夜忧思军情,应当还没醒转,”张韩倒是没说喝酒的事,不过曹操显然很是了解,笑而不语将此话揭过去。

  “好,那便让我再看看你的本领。”曹操微笑而视,心中期待。

  曹仁知晓留不住的悍将,竟主动推举上来换取军资军粮,除却枪术身姿之外,定还有别的本领。

  或许此次见完,便可得一员虎将带在身旁。

  “本领?明公欲考校,在下自当尽力施展,以图重用!”

  应当是荀先生去进言时又说了些什么,故而曹老板亲自来考校,而因为喜欢人才,所以又礼贤下士亲自来见。

  倒是一件好事,正好可以以此进言,若可采纳则能立功,立功之后就增加文治的各项能力,此等能力强大之后,可以明理、智慧、洞悉大势而进退有度。

  “好,好啊,”曹操顿时眉开眼笑,大为满意,“你倒是实在。”

  “明公请!”

  张韩在前方先行,一路往偏院走,顺带让宿卫准备吃食果子。

  到偏院,也有一片园子,曹操才放下心来:还以为他要带我坐榻而谈,没想到这里也有空地,许是再舞一段刀剑,身手是否精湛熟稔,一看便知。

  “明公请上座。”

  张韩微笑相请。

  曹操:……

  还真是要坐塌而谈吗?

  “我是说给我展现一下你的本领。”

  “在下明白!是以胸中所谋今日必定全数倾诉于明公,还请明公指点。”

  “我……”我不是来指点的,我意思是伱骁勇善战、武艺高超的本领!

  罢了,也无妨。

  曹操深吸一口气,走入偏院亭下的主位上,而张韩则是在其身侧也坐下。

  不多时随行的将军宿卫远离,荀彧也早早告辞去任上,张韩才在心中谨慎的想好了腹稿,拱手开口道:“明公,在下所言策论,是为平定青徐贼所计。”

  “此前得军情所报,青州贼已南下奔逃,和徐州贼汇合,裹挟百姓过境,北去因惧怕泰山众、公孙瓒、袁绍,故而南下入兖州。

  此是兖州之危,却是明公之机也。

  兖州之地势力离散均衡,唯有济北鲍相用兵宛如坚壁,明公可联合鲍信,坚守不出,待青徐羸弱反攻则易如反掌。”

  “不过,兖州牧刘岱素来高傲,喜功而好大!自以为不弱于公孙瓒,或有进击之意,但在下认为,应当主要是为了击溃青州贼,得取人丁。”

  “人丁何其重也,刘岱定会想要,若他坚持出战则北地归于鲍信所统,应做好准备支援迎敌,如此可于危难之中救万民于水火,更得民心,且不出风头,乃是令刺史刘岱先行。”

  说到这,曹操抬了抬手,咋舌道:“啧,满嘴大势策略,你得是要当军师啊?”

  “明公不是考校这些吗?”

  曹操想了想他方才所言,再与自己计略加以印证,接着点头正色道:“是,伯常,接着说吧。”

  他忽然有一种感觉,眼前这个武艺上佳的年轻小将,恐怕的确也看懂当下大势了。

第4章 来!宝枪配文臣!

  “明公,青州贼自北而南下,所往第一地,恐怕就是济北国。”

  “济北!”曹操微笑着,语气却重了许多,“鲍信的确屯军在济北,他用兵捍勇、进退有度,也许在此就能得胜。”

  张韩当即摇头,眉头紧皱道:“在下觉得兖州济北与东郡一样,新招兵马未曾上过战场,都是乡勇操训,而青州贼虽大败,却是生死搏杀过数战乃至十数战,浴血搏杀而出,新丁如何能敌也。”

  “唯有令其势头颓败,方可力敌,贼兵虽众,却兵眷混杂,彼此相随,拖累极广,等待敌军想攻不得,想战不得的时候,必定萌生退意,如此出精兵便可击溃。”

  “嗯,不错,以逸待劳。”

  曹操做了论断,一语将张韩要说的方略全数总结,不过他脸上却并没有太过轻松的脸色,点头道:“接着说下去。”

  “先败,可令青州贼掉以轻心,自大以深入;而后便可设下伏兵,不断袭扰,将他们困于兖州境内,再逐个分化击破。”

  “现下,主公应当准备兵马,先行沿行军路途,从顿丘将兵马迁移至寿张,随时可支援鲍相。”

  张韩也是经过顿丘、内黄大战的兵校,这一条行军路线,就在一个月之前仍旧还能通行,是以较为轻便熟悉、车马易行。

  安排兵马先行到寿张埋伏并无过错,或许相较于什么都不做,反而是更好的选择,这么说来,张韩真的懂“地利”之便,乃是战事交锋得胜极其重要的一环。

  “你的意思,是令我不与刺史行军,坐看其成败?”

  曹操的脸色沉了下来,伸手在案牍上敲打。

  “不是坐视不顾,”张韩当即拱手,道:“而是刺史刘岱,绝不会让明公出兵同剿,兖州士人也定不想看到此景,故而应当居后设防,以备其乱。”

  “万一刘岱赢了呢?”曹操冷不丁的说道,他刘岱可是世代官宦,家族门庭壮大,门生遍地,还有一弟刘繇正在扬州为刺史。

  一门双刺史,好歹是大人物,并无战胜之可能。

  “若如此,他定然也会损失惨重。若无良好策论,不可安置归降的青州贼,怎能得降民归附?”

  “兖州士族除贼之心盛矣,不愿与之共存,而青州贼所恨,反而主要是名门大族。”

  “明公虽名门,不过却非是以所谓海内名士著称,乃是公正严明、克己奉公而著称,诸如节俭家风、五色棍、推庙宇之事,难道不是当世奇人吗?”

  “若能痛击贼人而使之归降,便可再进一步安定人心,如此可得青州贼众数十万,甚至更多!这些,就是实实在在的兵源、生力!”

  张韩神色认真严肃,双手执礼而下,言语掷地有声,此论不光将当前极有可能发生的局势阐明,并且还隐隐道出了曹操眼下的痛点。

  人心所向!

  陈留、济北、济南、任城等诸多大郡,各自都有名士之族的官吏治理,自不会归心于曹操这个外来人。

  他在百姓心中的名望,甚至还没有当年率先矫三公之诏,奉命讨伐董贼的东郡前太守桥瑁高,战黑山得胜之后,以其军威可立足于此,但要收取民心,不光是黑山而已。

  此次青州贼来,便是最好的时机!

  青徐贼寇,定会下兖州,徐州诸人之中,狼子野心之辈可不少,譬如陈氏、阚氏、陶谦,丹阳众……都巴不得将祸水引入兖州,待乱后趁机可取地盘而治,壮大自身。

  是以,军报消息,曹操早早就已经得到了,并且也做出了类似的判断。

  但,居中位坐观成败,而后出兵定坤之势,怎能出自他口?

  今日张韩所言,倒是与许多宗亲所想一致,曹操心想。

  虽然他满嘴策论计略!一嘴辩驳之语、甚至挺胸的模样还有辩才之感!可他的确很能打,完全可以任用,嘿嘿。

  “哼。”

  曹操轻笑了一声,什么都没说,却深深地看了一眼张韩后,起身离去。

  但没过多久,东郡郡丞夏侯惇,便派遣部将韩浩到来,将张韩请入了郡丞府,为太守府中文学掾,归于曹操麾下。

首节 上一节 4/3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自爆穿越,我为秦续命千年

下一篇:大秦:开局地煞天罡,仙师无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