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

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 第104节

  “圣,圣驾……自弘农而出,向安邑行走,杨奉护驾在周遭,命其部将徐晃殿后。”

  “徐晃武艺超群,素有威名,其军纪律严明、素养极好,几次交战逼退我等,于是我们莫不敢追,只能打家劫舍以揽财,准备脱逃出去。”

  “之前得到军报,向北走数十里……徐晃占前关一座古城,将军正在集结兵力准备攻破之。”

  话音刚落,典韦抬手准备再砍一根。

  但张韩眼睛迷茫一眨,慌忙伸手拦住:“等等等,你干嘛!?他这次说的不是实话吗?”

  典韦眉头一皱:“俺怎么能分辨,当做真假参半,先砍一半。”

  那副将直接吓得身子一颤,鼻头都酸了,看着典韦凶恶蛮横的模样,不禁想起了塞外武人的无情凶狠,一时间涕泗横流,连忙道:“真话,真话……全都是真话!先生求您救救我!”

  张韩笑道:“哦,我没看到啊,我平庸至极,管不了他。他可是打败吕布的当世猛人啊。”

  “我帐内埋有金银,求两位绕我一命!”情急之下,他只能这般大喊,死马当作活马医。

  他不认为战场勇猛,且能斗败吕布者,会贪恋钱财,但他已经没有别的办法了。

  “在哪?”张韩问道。

  “快带俺去!”典韦也收了手,蹲在他面前略微期待的盯着。

  “我,我……”

  这八字胡,小微胖的副将左看右看,心里暗暗平复了下来。

  我这,看人真准……

第107章 声东击西,摸狗偷鸡

  两人押着这副将到了主帐旁的一座宽敞营帐之内,在角落里按他所说掘地。

  挖一尺左右,挖出一个布角,典韦拉着布角直接上提,奋力连带土沙扯出一个磨盘大小的包袱。

  打开后,里面是金饼、翠玉首饰,还有不少冠帽、锦帛等。

  帛的价格,和金差不多,甚至因为用途比金多,有的时候价格更贵。

  布匹蒸熟之后常见用于大户人家传书、记录大事,或者是儒生写录文章策论。

  帛则是纺织工艺,用于彰显家族的华贵身份,属于奢侈品。

  这里有好几匹完整的布帛,都是堪比金子的值钱东西,张韩甚至还能发现几卷书籍。

  张韩拿起一卷来看,发现是易学的注解,翻开后稍作阅读,可见很多注释的书法都非常飘逸,和自己的颇有几分相似,只是自己所写更加飘逸狂放,这个年代没有人能欣赏狂草罢了。

  张主簿自由是个体面人,书法最喜狂草,别的方面亦如是。

  再看另一卷,题目为《青衣赋》,张韩打开后,小赋内容之中,描述的是出身微贱的女子的爱情故事。

  看到作者的时候,张韩颇为有些意外,看向了还在捂着手喃喃自语“我的指头”的这名副将,沉声问道:“这是蔡邕所著,你为何能得到?”

  “这个,是蔡邕伏诛之后,其长安府邸被抄,家中流失出来,散落在外的书籍还有很多,据说丢失有四千余卷,我就藏了这些,以为能卖个好价钱。”

  “在意的人,出价就高,不在意的分文不值,”张韩看完后,一眼就将里面的内容忘记了,这小赋是才情所作,没有太大的文学意义,但附上蔡邕之名与印,那就值钱了。

  “这个东西怎么会流出来呢?”

  “关中大乱,胡人南下劫掠,外族冲入安邑杀人放火,据说河东卫氏不可避免,这一卷是当时蔡邕遗女丢失的,那些刻在碑上的带不走,这些倒是可以,先生你喜欢你就拿去……”

  这副将哪里还敢要,这个包裹本来是他偷偷藏在地下,等以后能安全立足了,再想办法回来取,毕竟携带在身上回去了也要上缴部分,不如私藏起来。

  没想到,现在统统被眼前两名土匪抄掠了。

  他心里也发苦。

  伱方才痛骂我劫掠百姓,行为非人,为臭虫祸害。

  那你抢我,为和能这般义正言辞。

  “你方才说,河东郡有贼寇入境劫掠?连卫氏也不能幸免?”

  “这消息我刚好知道,”副将抬头偷看了张韩一眼,有点谄媚的挤出笑容:“说出来,能不能换我一命?”

  “可以,”张韩本来打算杀了他,让这些降卒彻底没有首领,只能听命于他,毕竟现在他已经控制了粮食,但既然他求饶了,并非不能考虑。

  “卫氏这一支,在河东盘踞不多,大多数家资,已暗中资助袁绍起兵……”他摸着手指,艰难的坐在地上,疼痛让他龇牙咧嘴,顿了顿后,接着道:“卫氏的公子仲道,早已病死,家中只有其遗孀当家。”

  “所以,胡人抢掠后,继续南下妄图劫掠天子队列,被韩暹、董承、杨奉的兵马击退,遗落了不少物资钱财,但是抢掠去的人,都掳走了。”

  “现下,还在河东境内打家劫舍。”

  “嗯……明白了。”

  张韩想了想,心中略有所得,旋即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出去告诉这些降卒,带我们去找李傕攻伐徐晃的所在。”

  “好!”

  ……

  张韩分了一些粮食给营中被劫掠的女子,大概三十几人,其中不乏皮肤粗糙,但颇有姿色者,都对张韩投以仰慕的目光。

  而且,这名年轻的英俊将军到来,给了她们足够的安全感。

  若是他离开,就好似本来贴合饱满的剑鞘,失去了长剑一样,空落落的有一种说不出的担忧和惧怕。

  是以,张韩又分出十名骑兵为队,命他们沿途收拢愿意一同前行的流民百姓,向东而去接应曹老板,按照估计,那些探哨遇见主公的时间大致是三个时辰,而曹公再领骑兵来追,应当是半日。

  此时往东走,或许一日就可以遇到。

  安置好了这些女子,张韩继续领兵往北,因有向导,故而进度并不慢,不多是就看到了聚集攻伐的李傕大军。

  探哨回来时,向张韩汇报了远处驻军的状况,于是他又和典韦亲自去看,在山丘上得见兵马正在围城而攻,城内的守军岌岌可危。

  “这座古城,原来不是久居之城,看来他们难以支撑……”

  旁边有善于查探地形的骑兵轻声道:“先生,这座古城,是迁徙过留下的残余废墟,弘农历经多年沧桑,繁荣数百年,武帝时期户十余万,人丁近五十万,可谓繁华辽阔,因此城池多有搬迁。”

  “这座古城无名,还未来得及铲去痕迹,或用作他途,世道就已乱了,朝堂更是无钱来修缮。”

  张韩转头去赞许的看了他一眼,也不是每个人都像典韦一样不善学习,这些骑兵的素养很高,每个人现在都能大略识字,有几人甚至可以刻画地图。

  眼前这位,更是在问话的时候,能够记住许多重要信息,是个人才。

  “此城已经废弃许多年,没有防备工事,可见是守城兵马进入城中后,方才仓皇建立。”

  张韩听到这个分析,微微点头。

  但可见前方喊杀震天,李傕兵马源源不断涌入城内,已经攻破了残破的城门,还有不少人绕到城墙一侧,从缝隙之中攻入。

  更有云梯架在城墙,因墙不算高,是以不断攀爬,城内的人左支右绌,难以防备,正节节败退,估计已要弃城而走,张韩此时已清楚了当下的状况。

  “先生,我们攻后方解围吧?”

  典韦当即跃跃欲试。

  “李傕步卒、攻城器械几乎都在,他的营地肯定不会太远,应当是骑兵追逐围住了城中将士,而后再大军冲杀,我料定,城里的这位,恐怕是被当做诱饵,拖延时机让天子出逃去安邑。”

  “到了安邑,则可一路向东奔逃,只要沿途还有兵马阻碍李傕、郭汜的兵锋,就能一路逃进函谷关,回到雒阳。”

  张韩笃定的道:“我们分带两军,一支引军攻李傕后方营地!一支游骑以骑射,扰乱李傕后方,吸引他的兵力。”

  ……

  古城内,一名身材高大,面色堂正的中年武将行走于城墙之上,丝毫无惧飞射而来的箭矢,右手持刀,见到爬上城墙的士兵立即便会挥刀砍杀。

  每每过处,总会高声呐喊。

  而他身前的士兵则会变得奋勇。

  “守住,不容后撤!”

  “所来皆是当年同袍,但不可留手!李傕谋逆,意图谋害天子,为反贼耳!”

  “诸位应当守大汉子民之节,不能为贼谋逆!”

  “大丈夫生于世,岂能无君无父,不忠不孝!”

  徐晃体魄健硕,面容刚正,声如洪钟,一言一语既激励者自己的麾下将士,也在不断刺激攻上城来的李傕兵。

  远处李傕派遣兵马前赴后继而来,此时城内外几乎都是敌军,但他依旧毫无惧色,占据高处,以弓手、刀兵拒之。

  就算守不住,也可全军杀向城内兵马,然后弃城而逃,但现在还需要拖延些许时间,让杨将军能护送天子到达安邑。

  也许就能促成东归。

  前段时日,劝杨将军反李傕,护送天子的人里,有徐晃一个。

  他认为人心向汉,世族、百姓全都对大汉还心怀向往,并没有认为大汉灭亡。

  如果能够护送天子到达雒阳,就是大功一件,如果再护卫雒阳周围,引得朝廷纲常如初,便能名垂青史。

  这时候,他看到了一伙骑兵从后方出现,在一轮骑射之后,扰乱了李傕大军阵脚。

  甚至射杀了不少领兵的小校、副将,徐晃也不知道这些骑兵是哪里来的,但是兵锋所向乃是对准了李傕,那就是友军。

  “援军到了!”

  徐晃顿时发出了震天呐喊,让城上的士兵全部看向远处,众人只是扫一眼,就可以得见李傕大军阵脚已乱。

  而此时,所有人不管看没看见,也都跟着叫喊起来,声音在一瞬间传开了去。

  不光是守城的将士知晓,攻城的兵马也同样听到了这几声呼喊,不少人同时向后去看,果然见阵脚大乱,飞矢无数,骑兵已分去追杀,四周还不知有多少人。

  “徐晃何时留有兵马在我军后方!?”

首节 上一节 104/3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自爆穿越,我为秦续命千年

下一篇:大秦:开局地煞天罡,仙师无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