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吐蕃签到十年,率百万大军归来

大唐:吐蕃签到十年,率百万大军归来 第58节

皇帝嘛!

才会导致昏迷不醒。”

谁能不紧张自己的安危?

“这个……微臣也说不好,只知道这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房玄龄尴尬的摇摇头,继续皱眉道:

“陛下,我总觉得这里的人都有些怪怪的。他们的穿着打扮和我们竟然没有丝毫区别,像是从咱们大唐迁徙过来的一样。不仅如此,他们似乎对大唐都有一种特殊的敌意。”

“哦?竟然会有这种事?”

李二顿时起了好奇之心。

吐蕃位于大唐的西南地区,也算属于西域诸国之中的一个。

这里的人无论穿着打扮还是面貌长相,与中原地区的人都有极大的区别。

怎么可能会有唐人住在这个地方?

不过对大唐有特殊的敌意就很好理解了。

毕竟这个地方确切的来说已经不是吐蕃了,而是秦牧所建立的大秦!

他本就与朕有深仇大恨,他的子民仇视大唐,这也无可厚非。

“不错!陛下,我们出门在外,还是小心为上。称呼什么的,最好要改一改。”

“有道理,从今日开始,你别叫我老爷吧!我也不再自称朕了。”

李二点点头,同意了房玄龄的建议。

就在此时,一位老者从房外走了进来。

“呵呵呵,病人已经醒了吗?”

老者慈祥的笑着。

“老爷,就是这位老人家救了你。”

房玄龄赶忙站起来,给那位老者让座。

“老人家,在下谢救命恩人!”

李二也肃然起敬,恭敬的行了一礼。

“嗨!这算什么?举手之劳!”

“只不过是普通的高原反应而已,但凡你去任何一户人家,都会随手给你医治的。”

“毕竟我们大秦可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人以善举为荣,以作恶为耻。”

一提到大秦,老人家腰板便挺得直了一些,似乎有种说不出的骄傲。

李二与房玄龄迅速交换了一个眼色,很快便达成了共识。

这老者在吹牛!

开什么玩笑?

吐蕃是什么地方?

别人不知道,难道我们还不知道吗?此处以部落群居为主,教化未开。人们只知耕猎,不知礼义廉耻。

怎么可能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第六十四章千古绝句,震撼李二!(求鲜花,求票)

“呵呵呵,老人家,听你说话,看来也是个饱读诗书之人,估计祖上也是书香门第,怎么会落魄到在这样一个恶劣的地方生存呢

李二继续问出自己心中的疑惑。

“哈哈哈!恶劣的地方?”老者像是听到了天大的笑话,顿时哈哈大笑道:“看来你们两个人不是我们大秦本地的人吧?不如我带你们四处看看好了。”

说着,老者便向外面走去。

“老爷,我们……”

房玄龄望着老人家的背影,回头看了一眼李二。

“跟上去!说不定我们能掌握吐蕃这里的一些情况。”

李二当机立断,立刻便带着房玄龄跟上老者。

很快。

老者便带着李二一行人到达了目的地。

当李二与房玄龄看到眼前情景的时候,惊讶的眼睛都快掉下来了

只见眼前房屋村舍井然有序。

肥沃的农田遍布,绿油油的庄稼随风飘摆。

数不清的庄稼汉正在农田里面辛勤耕作。

周围还有很多孩童嬉戏打闹。

一副繁荣的农家院形象油然而生。

这里哪像荒芜贫瘠的高原地区?

简直堪比长安城附近最肥沃的郊外田野了!

当然。

长安城郊外的田地可没有这么繁荣的景象。

毕竟那些肥沃的土地都掌握在世家大族的手中。

“这……这是怎么回事?”

“上次我来的时候,从来没有见到过这幅场景啊。”

房玄龄心里的震撼比李二更要大上许多。

上一次。

他出使吐蕃的时候。

这里处处都是战火纷飞,尸横遍野。

贫瘠的土地,硬的无法种植出任何庄稼。

赤野千里的地界,走上一天估计都碰不上一户人家。

可如今..

这是怎么了?

李二的脸色也变得极为难看。

他与房玄龄的想法一样,以为这里只不过是一些贫瘠的土地,根本就不足为虑。

可现在看来。

无论是土地的肥沃程度,还有人口的密集程度,几乎都已经快要赶上大唐了!

越是这样,李二的心里越沉重。

眼前的场景是冰山一角,还是大秦举国上下皆是如此?

“二位先生,现在看来,还觉得老夫所在的地方恶劣吗?”

“还有,老夫并不是出自什么书香门第,我们这的人,无论是在田里耕作的庄稼汉,还是那些送饭的农妇,哪怕是三岁孩童,都会读书识字,懂圣人之言。”

老者捋着胡须,语气和表情带着颇为得意的炫耀。

“什么?”

“连这些庄稼汉和农妇都会读书识字?”

李二瞪大了眼睛看着不远处的田地,心中的惊讶和差异已经到达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不可能!

绝对不可能!

即便是大唐,也做不到如此程度啊!

李二的想法倒也正常。

在古代。

读书识字那可是上层贵族的专利。

而普通的老百姓别说一辈子看不到一本书,甚至连一个像样的名字都没有

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朱重八!

大唐盛世繁花似锦,可掩盖在盛世之下的弊端依然数不胜数。

无法让百姓读书识字,便是其中最大的弊端之一!

归究其根本。

还是由于大部分的书籍都由世家把持,从而导致文化垄断。

首节 上一节 58/6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家祖李世民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