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吐蕃签到十年,率百万大军归来 第373节
重视基建。
这是秦牧打从还在吐蕃的时候,就灌输给群臣的观念。
现在,也已显现出效果。
但这些,都是比较顺的事情。
秦牧可不想光听这个,让自己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而忘了继续加深改革。
“别光说好的,有没有什么困难?”
张居正早有准备。
“陛下,由于大秦百姓生活品质提升,吸引了大约两百万江南百姓,越境涌入。如今这些人,在四处寻找落脚点,购买耕地。导致房价、地价都有所上涨。大部分人,还没有选好地点,这将是一大隐患。”
嗯。
秦牧对张居正的工作,非常满意。
能在这个阶段,就先发现潜在的隐患。张居正的表现,可要比长孙无忌强得多了。
大唐百姓涌入,早在秦牧的预料之中。
由着他们这么四处买房买地,会对大秦社会,造成巨大的不良影响。
“众卿可有对策?”
这时,站出来一个陌生面孔。
向秦牧拱手行礼。
“陛下,臣以为,大唐百姓良莠不齐,其中难免掺杂着细作。应当把他们聚集在一处,集中安置!”
此人不错,倒是有些见解。
秦牧出题考群臣,目的就是筛选出一些优秀的人,予以提拔重用。
果然发现了一个好苗子。
“你叫什么名字?”
被皇帝问名字,那人喜上眉梢。
这次献策,献对了!
“回陛下,臣名叫王玄策,乃是今科第一百九十六名的进士。”
第一百九十六!
亏他也好意思说!
秦牧笑了。
王玄策这个名字,他知道。也是一位有资格记载入史书的名臣!
有些人能力强,但考试成绩不一定好,说的就是他了。
这可是条大鱼!
“王玄策,你说将大唐迁移而来的百姓,全都集中安置。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万一造反了呢?而且,并不是只有眼前的两百万,以后还会源源不断,有更多人涌入大秦国境。”
既然是名臣,秦牧有心出难题,想再考考他。
这个问题抛出,就让很多大臣,皱起了眉头。
这确实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难题。
王玄策反应挺快,只是略一沉思,就拱手答道。
“陛下,抽出其中壮丁,组建军团。再将老弱妇孺全都安置在山区贫瘠之地。没有多余的粮食,就无法造反!”
王玄策的策略,得到了朝中不少大臣的支持。
大唐来的流民,本来就应该安置在最贫瘠的地方。
否则的话,大秦子民的心中,必定会不平衡。
然后抽走壮丁,预防他们谋反。
这计策,也可谓是面面俱到。
能有这种见解,也算不错了。
秦牧赞许的点点头。
“你说的不错。能把事情处理成这样,也算是一位能臣....”
听到皇帝的称赞,所有朝臣,都向王玄策,投去了羡慕的目光。
此人才刚刚踏入仕途,就能得到皇帝的赏识,今后前途无量!
王玄策也很得意。
其实,他并不是每天都有资格上朝。
翰林院里,给新科的三百名进士,排了个班,轮番去上朝。
这样,每个人都有机会见到皇帝,都有机会说出自己的见解。
至于,能不能得到皇帝的赏识,还要看自己的本事和运气了。王玄策有本事,也有运气,抓住了这次机会。
张居正问道。
“陛下,那就按王玄策的方法,去安置这些流民吗?”
张居正果然还是比较了解秦牧。
先试探的问了一声。
秦牧微笑而不失威严的,扫视一遍殿下群臣。
“众卿记住,能解决危机的,就只是能臣,还达不到名臣的标准。真正的名臣,是要能将危机,转化为新的机遇!”
啊?
王玄策傻在当场。
皇帝这话里的意思,就是他还不够好。他这办法,也说不上是什么好办法。
张居正一脸果然如此的表情。
跟了皇帝这么久,怎能不知道,皇帝总是有一些奇思妙想,让所有人都叹为观止。
区区流民问题,别人没什么好办法,皇帝还能没有办法吗?
5.0
满殿群臣,有不少都是新科进士,第一次上朝的。
秦牧的才能,早就在大秦被捧到了神一样的高度。
所有臣子,都视秦牧为偶像。
此刻,所有人都想不出更好办法的时候,都在静静等着,皇帝说出他的方法。
这对群臣,是一个学习的机会。
秦牧的身后屏风上,就是一副巨大的牛皮地图。上面画的是大秦疆域。
每次大秦开疆拓土之后,都会并入大秦疆域,画成新地图。
群臣肉眼可见的,看到大秦疆土不断的扩大,心中的自豪感,也油然而生。
秦牧回来之后,这地图上,又新增了辽东、高句丽、三韩、耽罗岛。
秦牧回首,指向了辽东之地.
第289章玄奘西行,开启传道天下之旅
大明宫。
秦牧朗然开口。
“辽东苦寒,戚继光正在那里经营,十分缺人手。以后大唐涌入的流民,统统送去辽东,建设辽东粮仓!”
送去辽东!!
群臣感觉,眼前的迷雾,被一下拨开。
对啊!
辽东有戚继光的大军,没有大秦百姓。
大唐流民被送去哪里,完全可以实行军管。这样就不用担心,其中还会有什么别有用心的人造反!
那种苦寒之地,大秦百姓也没人会羡慕。
这不仅仅是解决了流民的问题,同时还解决了辽东没有农夫的问题
给辽东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这就是皇帝总说的,危机同时也是机遇。
受教了!
果然不愧是大秦传奇皇帝!
王玄策更是当场拜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