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吐蕃签到十年,率百万大军归来 第371节
否则,继续发展下去,一定会亡国。
“咬金言之有理,大唐也应该涨物价。铸造金银币!
另外,从暹罗国大量进口低价大米!”
咱们也跟着涨价,跟大秦拉平,不就完了。”
这两个方法,是李二多日来,苦思冥想的对策。
耗费脑细胞无数。
大唐的损失,也可以转嫁他国。暹罗和倭国,就成了最理想的目标。
“对了,倭国使团,可曾来到金陵?”
长孙无忌站了出来。
“回陛下,半月前倭国使团已经到来。按照陛下信中吩咐,与倭国使者,签订了铜钱换白银的契约。”这件事,李二比较在意。
忙问道。
“兑换比例如何?”
长孙无忌微微一笑。
这件事是他谈的,一直想憋着邀功。
好不容易才等到这个时刻,才有了表现的机会。
“陛下,臣从倭国使者提供的白银品质,认为倭国白银不纯,
一两银子换一千铜钱!
“好!”
李二忍不住叫了一声好。
这一笔,赚大了!
民间百姓买首饰,通常都要三千多铜钱,才能购买一两白银C
倭国白银稍微提炼一下,价格就可以翻三倍。
这是许久以来,李二听到最好的一个消息。
因此每一两白银,仅可兑换铜钱一千枚!
“无忌辛苦了!你为大唐做了这么多事,朕决定,恢复你司空的职位,重为百官之首!”
李二就是要重赏。
也让其他的官员看看,为朝廷做事,会得到多大的好处!
殿下。
百官并没有多大反应。
每个人都知道,长孙无忌跟皇帝的关系,非同一般。
恢复司空的职位,只是早晚的事。
他们没有感受到激励,只是觉得皇帝找到了一个,让长孙无忌恢复官职的好借口。
和倭国之间,铜钱换白银的交易,让李二重新找回了一些信心。
虽然大唐在秦牧的手中,吃了不少的亏。
但李二相信,只要自己多多把从秦牧身上,学来的本事,用于实际的地方。大唐一定会再度辉煌!
“朕决定,为了增强朝廷的威信,朕要再办一次科举。给朕的大唐子民,一些做官的机会!”这个决定,李二酝酿了好久。
最终还是说了出来。
这一次的科举,他不会再让那些世家独占全部的位子。
一定要留一些给寒门学子!
万一,再出一个像秦牧一样的人才,能为大唐所用呢?
宣布了科举的消息,底下就窃窃私语了起来。
这对世家大族,也是个机会。
有人奏道。
“陛下,之前大秦科举,五姓七望族中子弟,有不少都去参加了。谁知,
请陛下派使者,跟大秦交涉,还回那些世家子弟。”
砰!
李二重重的拍了一下龙案。
“大秦科举,谁让你们派子弟去参加了?现在人被扣了,就让朕解决?
你们活该!朕不可能管你们那些破事!”
长久的压抑,借着这一次的机会,总算是吐了出来。
别的事情,李二也不好太过指责世家。
唯有这一件,他能放心的骂。
当初刚知道的时候,他就对世家子弟,去参加大秦科举,有些不满。
其中的大部分人,都被秦牧派去了西域受苦。
总算是骂出来了!
第287章深夜见李二,长孙无忌的阴招
骂归骂。
李二不可能跟世家翻脸。
这件事,他已经想明白了。
大秦对这些世家,是一种比较仇视的态度。也因此,世家的势力,根本没有办法,在大秦境内发展。
世家当然不死心。
所以,才会趁大秦科举,派出大量的族中子弟,去参加。
想要借此跻身大秦官场。
结果,被秦牧一个命令,就全扔到西域去了。
大唐不同。
大唐的朝廷,很多事情,还必须?要依靠世家。
不可能完全仿照大秦,做的那么彻底,那么干净
“杜如晦,这次科举,你做主考官,务-求公平公正!”
只要能够做到公平,就能把所有人的情绪,照顾到了。
读书人的学识来说,还是世家子弟受到的教育更好,见识也要比寒门学子更多一些。
公平,就是最好的门槛。
“臣领旨!”
杜如晦接下了这个烫手山芋。
身为皇帝的左膀右臂,必要的时候,自然要站出来担责任。
但,不能白接。
“陛下,臣请求一件事。”
李二就知道,这么重大的一副担子,交给了杜如晦。一定得给他一些好处。
大唐科举,即便是公平处事,也一定会得罪很多人。
杜如晦敢接旨,就是帮了朝廷的大忙。
当然不能亏待他。
“什么事?尽管说来。”
杜如晦抿了抿嘴唇。
尽管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说了。
“陛下,我杜家的根基,原本在长安。秦牧通过一些卑鄙的手段,将我杜家在东西两市的商铺,全部据为己有!
这些损失,我杜家也认了。但希望陛下恩准,能将暹罗的生意,交给我杜家来经营!”
这话,让朝堂瞬间炸开。
不少人,对杜如晦表达了不满。
“杜如晦,东西两市商铺被收,吃亏的又不止你杜家。凭什么你就要独占暹罗的生意?”
“做点事情就要回报,你杜如晦就是这样忠君爱国的吗?”
“不行,暹罗的生意,我们韦家也要分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