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吐蕃签到十年,率百万大军归来 第219节
红薯的出现,将会大大增加粮食的多样性和产量。
秦牧命沈万三在益州开垦土地,种植了大量的红薯。
沈万三在极短的时间内,在益州大部分的荒地都种上了红薯。
不难想象。
等到红薯收获的时候,将会是何等夸张的数量。大秦的粮库估计都已经不够用了。
这便是第一波收获的红薯。
“哇,这个红薯也好好吃啊!”
长乐捧着红薯大快朵颐。
香甜软糯的口感让她爱不释手。
“没想到这世上竟会有如此美味的食物。”
长孙无垢也惊叹不已。
真是长见识了!
“启奏陛下,沈万三到了。”
“叫他进来吧。”
“遵命!”
沈万三走进御膳房,恭敬地向秦牧行了一礼:“微臣参见陛下!”
“说吧,什么事?”
“启奏陛下,红薯与成猪已经全部收获完成。其中收获红薯共30万吨,待宰成猪共计15万头!”
轰!
当沈万三将这个数据报出来之后,长孙无垢与武媚娘的脸色瞬间就变了。
天哪!
30万吨的红薯!
15万头待宰成猪!
这是什么数量?
长孙无垢作为曾经的大唐皇后,对这些数据可谓是了如指掌。
一般来说。
大唐各地每年收获的粮食总共加起来不会超过1万吨!
每亩田地收成也就是300?400斤。
再加上各种自然灾害,想要有个好收成,更是难上加难。
曾经秦牧在那篇千古奇文里面提到的曲辕犁,也帮助大唐提高了不少产量
可与大秦的产量比起来,还是有着天壤之别。
在这样一个时代,丰厚的粮食代表着什么?
人口!
爆炸性增长的人口!
只要有粮食,人才能生生不息的繁衍下去。
可以预想。
或许用不了多少年,大秦的人口将会增长数倍甚至数十倍。
名副其实的超级大国!
“收成还算不错。”
秦牧微微颔首,并未表现出过多惊讶。
之所以提前布局这么多的粮食,是为了大秦的将来考虑。
大唐贞观年间是一个非常邪门的年份。
各种旱涝灾害持续不断,周边各国也大多是军事强国。
无论是稳定国内治安还是征战在外,重中之重的根本便是粮草!
储备足够多的粮食,才能保证有备无患。
毕竟大秦不可能偏安一隅,永远待在益州这个地方。
北边的突厥,南边的暹罗,早晚都会是大秦的国土。
那时,大秦将会有更多的人口,需要的粮食也将会呈几何式的增长。
以目前的粮食产量,即便是将突厥和暹罗全都打下来,也不会存在粮草不足的问题。
这便是秦牧为何亲自要来御膳房的原因!
就是为了全方位的检测猪肉和红薯的质量和产量。
目前看来。
应该算是大获成功了!
“夫君,真没想到这小小的红薯竟然有如此高的产量,如此一来,咱们大秦的粮库可就要充裕了。
老百姓们就再也不会饿肚子了
李雪雁顿时感觉手中的红薯沉甸甸的,似乎有千万斤之重!
“这也仅仅只是个开始而已。”
“接下来就要推广猴面包树的种植,还有超级棉花的种植。’秦牧淡淡一笑,开始计划下一步的打算。
益州不适合大面积种植小麦和油麦菜等农作物,但雨水充沛,猴面包树可是性价比极高的粮食作物,之前也都有过介绍。
从皮到根都是宝!
不过重中之重还是超级棉花的种植!
秦牧打算将益州稀有的田地全部都种上超级棉花。
之前沈括还有宋应星通过天象推断。
山林茂密,很适合种植猴面包树。
今年的冬天将会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寒冬。
为了提前准备,必须要将超级棉花尽快推广下去。
“喂!你们还吃不吃啊?不吃的话,我可就要吃光了哦!”
在秦牧等人谈论政事之际,小馋猫长乐早就已经将一大盘饺子吃的不剩几个了。
“咯咯咯!”
看到她那副可爰的样子,御膳房内传来阵阵银铃般的笑声。
时光如梭,转眼便到了夏芒时分。
经过数月的整顿,如今的益州早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天府之国。
各个郡县的街头巷尾,商贩五花八门,人潮川流不息。
各种吆喝声叫卖声此起彼伏。
卖书籍的,卖红薯的,耍把式的,唱戏的,应有尽有。
还有各种评书段子,层出不穷。
从吐蕃高原迁徙而来的千万人口,极大地充实了益州各地,处处都变得愈加繁华。
宋运星刊印的各种珍贵书籍,如今以极为廉价的价格飞入千家万户。
随便路过一户人家,便可以从窗口处听到朗朗的读书声。
人人有书读,在这样一个时代,堪称一个不可能完成的奇迹。
大街小巷的人们步伐轻快,面带笑容。
气氛显得极为欢快而又幸福。
在秦牧的统治下,益州再也没有了世家压迫,再也没有吏治腐败,再也没有吃不饱肚子饿死街头的现象存在。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如今已经成了益州标准的治安形式。
老百姓们最开始对大秦统治的担忧,如今也变成奋不顾身的拥护。
在这个地方,若是有人敢说大秦或者秦牧一句不好的话,估计在路上都会被人给打死!
正当大秦上下一片热火朝天的发展景象之时,一场史无前例的大灾难正悄悄蔓延至中原各地。
长安城郊外。
入夜。
一个庄稼汉拎着锄头,趁着月色赶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