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家祖李世民

家祖李世民 第11节

甘露殿外,李厥从无意手中接过托盘双手举着,没一会,畅清又走了过来。

不等畅清开口,李厥就露出笑容道:“畅公,我又来了。”

畅公露出微笑很快收敛,语气和缓的问道:“郡王此来有何事?”

“皇爷爷令孙儿写的东西,孙儿已经写好,自是来复命的。”

畅公双手接过李厥手中的托盘,让他稍等,转身就急匆匆的回到了殿里。

此刻殿里,高士廉听李二问及谁人合适时,当下也说出心中的理想人选:

“晋王仁孝,且已成年,在臣看来乃是东宫不二人选。”

李二眉头微皱,目光看向长孙无忌。

“臣附议,陛下,晋王纯仁,必会善待每一位手足。”

长孙无忌这会也明白了李二担心什么,所以刻意又提醒了一句,只有晋王登基,才能保全所有的兄弟。

“可是…”

李二本想说李治性格有点太软,结果说到一半又看到畅清,他起身暴怒道:“那几人还在没完没了?”

“陛下,几位国公已经离开了,中山郡王求见,还言陛下让他写的东西已经写好了。”

李二有点懵,自己何时给孙子布置作业了,自己怎么不知晓?

虽然如此想,但看到畅清手中的托盘,他还是起了兴趣,一招手,畅清紧走几步,将托盘放在了案上。

李二见是一册顿生好奇,拿起打开,只见首页写着三字经,三个字。

字体是真正的飞白,因李厥年少腕力不足,所以字迹偏软,并没有飞白的洒脱意,

但贵在一笔一画,极为工整。

他心中尚喜,这对于一个五岁的孩子来讲,就极为难得了,别人家五岁的孩子字或许也不能识得几个。

接着才开始细看内容,刚开始他还有些不以为意,但看了几行,他内心震撼,竟不知不觉的念出声来: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他没有读完,看了眼三位重臣,对高士廉道:“爱卿,且看一看这个。”

高士廉有些懵,咱不是在议储吗?

况且一个五岁孺子能写什么,估计字还认不全呢,但他也知道,自己这个陛下啥都好,

就是喜欢戴高帽和臭显摆,估计孙子写的不错,这是要自己夸两句呢。

畅清接过册子,这才递至高士廉的手中。

高士廉翻开首页看了字后,首先道:“中山郡王才五岁,字虽稍憨,但亦见筋骨,殊为难得。”

但当他再翻开一页,开始看起内容时,双眼渐渐的瞪大,他猛的抬头直视李二,

这样的动作其实很不合礼,但他这一刻并没意识到,嘴巴开合了好几次,这才道:“陛下,这是令郡王所抄?”

他无论如何也不相信,这样一纸飘香奇文,会出自一个五岁稚子,

必然是陛下令人所著,然后让自己的孙子抄来练笔和学习。

李二没有开口回答,因为他也不相信这是自己孙儿所写,与悯农一诗不同,

那首诗可以说是孙子偶得,但这三字经不同,这可是实打实的学问,需要积累的,

从第一句人之初开始,几乎每一句都有典故,这是需要阅读大量的史书,从中归纳总结,方能写出。

“爱卿以为如何?”

高士廉没有正面回答,而是突然大礼参拜道:“臣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此经必为启蒙第一经也。”

“爱卿这是作何,畅清还不把高公给扶起来。”

旁边的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也来了兴趣,虽然老高的话有马屁之嫌,但也不用拍得如此夸张啊。

获得李二准许,两人头抵着头也看了起来,两人的表情也没能得到很好的控制,看到一半时,皆都张大了嘴。

刚开始,两人觉得用‘经’定义,还有些不知天高地厚,毕竟治经之人,无一不是大儒圣人,

但当读至一半时,他们就将此念头抛之脑后了。

老房更是从此经中,看出几大好处,一是三字一断,一点不冗长,好记,且每句都压了韵脚,读之朗朗上口,

其三则是,典故极多,且内容多以开蒙、劝学、仁孝为旨。

难得,太难得了。

第13章 求请

作为一个理科生,为啥能记住三字经,李厥还要多亏了孤儿院新来的孩子。

有一段时间,他回孤儿院教学,院儿院新来的一个孩子,两人就较起劲比背书,男人那点自尊心,自然不会让他输给一个六岁的娃,

所以拿出高三学习的劲,不仅把三字经通篇背了下来,甚至连唐诗宋词也啃的差不多。

当然,他在抄的时候,肯定不能把唐之后的内容抄进去,

所以自‘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之后,就直接收尾了,

如果他敢写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估计李二会当先灭了他。

有点饿,早上胡乱吃了一口,就在谋划事情,现在快中午了。

恰在此时,就见畅清走过来道:“陛下谕,郡王觐见。”

李厥弯腰谢过,又对旁边的无意道:“你回去吧,皇爷爷若是高兴留我共膳,你就平白在这受饿,去吧。”

畅清见他如此说,双眼温情一闪即逝。

他可以感觉得出,孩子在说这话时并不是做样子,而是真是如此想的。

随着畅清入内,这次没有再往地上一趴,而是学着朝臣觐见时深躬一礼道:“孙儿给皇爷爷请安。”

得李二免礼之后,他又对长孙无忌三人道:“孙儿给高公、舅公、房公请安。”

这个称呼的顺序可不能乱,李厥是按照长、亲两点来确定顺序的,高士廉最长,长孙无忌最亲,所以两人在前,老房在后。

“郡王多礼。”

三人的目光都一眨不眨的看着李厥,毕竟三字经的威力太大了。

“厥儿,这真是你写的?”李二迫不及待的问道。

“并非孙儿之功,乃是老师与母亲所教,孙儿只是整理了一番。”

李二愣了愣,这明着推功,实则是承认了是自己所写。

房玄龄此刻双眼中异彩连连,一般如此大的孩子干一件事出来,恨不得让全世界都知晓,

但此子不同,如此小的年龄已经知道了推功。

这是什么,融四岁能让梨,这是现实版啊!

孔融是什么人?那是一代大贤,难道大唐也要出一位大贤了吗?

如果说是他人所教,但这清晰的口齿,不骄不躁的气质,无论如何是假不出来的。

“为何想起写这个?”李二又紧跟着问道。

“皇爷爷,孙儿其实是为了偷懒。”

此话一出,四人皆是一怔。

“母亲和恩师让我和大哥背的东西太多,我又背不全,大哥还为此被责罚过,

但我和大哥背诗都很容易,‘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皇爷爷此诗,恩师说了一遍,我和大哥都会背了,所以孙儿就想,为什么不把这些我要学的归纳成诗呢?

最后发现,长诗也太难,就变成三字一句了。”

四人面面相觑,一个孩子为了讨巧不背书,写出三字经?

说得过去?

说不过去,但三字经又真实的出现在他们的面前。

而且,三人现在也看明白了,李二显然之前也不知情,根本没有李二令孙子抄书一说。

再转念一想,李厥提到了自己大哥,所以他的出发点并不是自己一人,

为了自己哥哥能上进,所以自己编了一本启蒙书出来?

天啊!

这要是传出去,那可是皇家兄友弟恭,上千年以来的典范了。

三人能想到,李二自然也能想到,所以他的心中不仅是高兴,还升起了一丝骄傲之情。

李二又看向三位重臣道:“三位爱卿认为此经如何?”

房玄龄当先开口道:“陛下,教化万民就是今日,应速速勘印,分发各州…”

首节 上一节 11/1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签到五年,身份被祖龙曝光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