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我继承破道观后被奉为神仙

大明:我继承破道观后被奉为神仙 第646节

西方那帮白皮强盗,可不是什么笨蛋。

只要是能强大自己的武力,便于更好的在全世界抢东西的武器,他们一定会不留余力地模仿、超越。

所以云逍肚子里面的一些存货,不能一股脑儿全都交代出去了。

得留着压箱底,在他的有生之年,也许是用不上了,但是可以跟《武穆遗书》一样留给后人。

要是后人不争气,被白皮超越,到时候再拿出来。

可以想象一下,白皮们使出吃奶的劲,追啊,赶啊,终于追上了大明。

后世子孙又亮出黑科技,直接对其施展降维打击。

到时候白皮们就会体会到,什么叫无法超越,什么叫绝望。

那感觉简直不要太爽。

毕懋康这才停止了做笔记。

此时看云逍的眼神,就像脑残粉看超级巨星。

没办法,自家的闺女被云真人这么一改,立马从一个平胸瘪臀的冬雨,摇身一变成了寡姐。

不服不行。

啥,羞辱自家闺女?

求求云真人,再羞辱几次吧!

云逍想了想,又郑重地补充了几句。

“火器制造,最重要的还不是枪管、炮管,也不是燧发、定装弹药,而是标准化、制式化。”

“要制定标准化生产规范,保证造出的每一支火枪,每一门火炮,包括每一个零件,都要达到相同的规格,不同的枪支、火炮,零件、弹药可以互换。”

这才是火枪大规模生产,并且还能保证质量的前提。

以往的机制不改,依然是换汤不换药,即使暂时领先西方世界,也很快会没落下去。

毕懋康将这些话又记录下来,并且用毛笔做了重点标记。

孙元化提出了一个问题:“云真人所言,下官深为赞同。只是大明的度量不一,难以对火器部件进行精细衡量,这该如何是好?”

这是实情。

大明的基本长度单位是尺,最小到寸。

不仅不够精细,由于测量工具缺乏统一,导致各地、各行业的尺度长短并不一致。

比如营造尺、量地尺、裁衣尺,同样的一尺,却并非是一样的长度,中间误差达到数厘米。

这样的度量肯定无法用于精密制造。

云逍想了想,然后看向崇祯,微微一笑。

崇祯愣了一下。

叔父这是个啥意思?

云逍说道:“我建议,废掉以往的度量单位,重新制定统一的规格。”

孙元化问道:“以什么为标准?”

云逍向崇祯说道:“请陛下伸直右臂。”

崇祯一脸懵,却还是依言做了。

云逍用手指从崇祯的左肩,一直延伸到右手指尖。

“这个长度,就是一米,十分之一是一分米,百分之一就是厘米,然后是毫米。”

“以此作为标准,推行全国,沿用到后世。”

这个长度大约是后世的一米。

至于精确不精确……云真人可没那个闲工夫,去测量子午线的长度。

之所以要改长度单位,那是因为云真人脑袋里装的很多东西,都是用后世的公制。

若是换算成明制长度单位,不仅麻烦,还会出现很大的误差。

索性全都给改了。

至少在精密仪器制造上,要统一到这个标准上来。

崇祯顿时激动起来。

叔父这是要让朕,名垂千古啊!

以自己的身体为长度单位,并非是云逍的首创。

古代常以人的身体长度为根据,“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寻。”

一人高为一丈,故有“丈夫”之谓。

李世民以左右脚各行一步,作为尺的标准,叫“步”,并规定一步为5尺。

此时大明沿用的长度单位,标准正是来自于李二。

这还不算随意的。

13世纪初期,英吉利的度量衡十分混乱。

约翰王不耐烦地在地上踩了一脚,然后指着凹陷下去的脚印对大臣们说:“就用这脚印,作为丈量标准!”

这就是英尺的来历,一直沿用到后世。

云逍见崇祯兴奋的样子,笑了笑,索性再让大侄子高兴一下。

他随即对毕懋康说道:“按照刚才所说的改进意见,尽快造出样品,新式的火枪,就叫‘崇祯式’。”

崇祯的眼睛顿时又亮了起来。

叔父指点造出来的新式火枪,那肯定是要名留青史的。

以朕的年号来命名火枪,必定跟崇祯剑一样,在史书上留下一笔。

叔父为了朕,真是费尽心思啊!

毕懋康感到肩膀陡然一沉。

以陛下的年号命名的新式火枪,弄好了肯定是大功一件。

这要是弄砸了,陛下肯定是要龙颜大怒,说不定就脑袋不保了。

第572章 皇太极要梭哈?

如今军器局和兵仗局,都被打破了铁饭碗,并且二者属于竞争关系。

军器局有了崇祯式,以后的订单肯定是源源不断,根本不愁没有销路。

这可就苦了兵仗局。

兵仗局擅长的是冷兵器,火器制造本来就是弱项。

单靠造冷兵器,兵仗局倒也不至于没饭吃。

可哪有火器订单赚得多?

并且随着火器变得越来越强大,冷兵器迟早会被淘汰出局。

到时候兵仗局岂不是要去喝西北风?

于是乎,宋进忠这个新任兵仗局掌印太监,跑到曹化淳和王承恩那里苦苦哀求。

兵仗局毕竟是内廷名下的产业,要是就此衰败下去,曹化淳和王承恩面子上肯定是挂不住。

你们不是跟云真人关系好吗?

为啥云真人帮军器局,却把兵仗局给晾到一边?

更为严重的是,长此以往,内廷的影响力会逐渐减弱。

于是乎,也就有了今日的拜访。

云逍很是无语。

没想到让军器局和兵仗局竞争,首先竞争到自己的头上。

这算是哪门子事?

帮左手打右手,还是帮右手打左手?

不帮的话,肯定也说不过去。

云逍认真地思索了一会儿,在箱底里翻找了一番。

最终给兵仗局找了一条路子。

还是火枪制造。

军器局走的是规模化的路子,制造燧发前装滑膛枪,用于列装全军。

那就让兵仗局走精细化的路子,造线膛枪!

由于造价高、装弹慢的原因,线膛枪是个坑货,无法列装全军。

首节 上一节 646/69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无双皇子,镇守北凉十三年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