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我继承破道观后被奉为神仙

大明:我继承破道观后被奉为神仙 第604节

崇祯这才醒悟过来,满腔怒火顿时化作乌有。

“军器制造,牵连极广,早就形成了一条庞大的贪腐链,军器局、兵仗局的人,都不过是链条中的一环。”

“这次陛下微服私访,查出军器局的问题,并且下令彻查。这些人不死,他们身后的人又岂会放过他们?到时候不仅是他们,连其家人都难以幸免。”

“此时自尽,才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云逍道出真相。

崇祯更深地体会到了军工腐败之深,也随之越发忧心,问道:“既然军器局和兵仗局已经糜烂至此,正该借此机会,清除积弊,云真人却又为何有意放纵?”

云逍说道:“军工腐败,反,则军工崩溃,不反,军工糜烂。你选哪一样?”

崇祯一怔,想了想,露出苦笑。

李邦华和何可纲也听出云逍话中的意思,不约而同地一声叹息。

“大明军工沦落到如今这种境地,军器局和兵仗局的贪腐,不过是表象,根源却是体制的问题。”

云逍也是颇为无奈。

当年朱元璋以4万人,击退了劲敌陈友谅的60万大军,后来在“鄱阳湖之战”彻底击败陈友谅,焦玉所研制的新型火器居功至伟。

朱老四更是创建了神机营,组建了世界上第一支火器军队,比西方领先了一个世纪。

到如今,反倒要山寨西洋火炮、火枪。

着实是让人扼腕。

究其根源,正是官僚体制的问题。

万历年间的著名军械专家赵士桢,就曾《神器谱》中,痛斥大明官营手工业的产品质量弊病。

西洋人造枪炮是一门产业,采用竞争淘汰制度,因此保证了质量。

而大明的军械制造作坊,都是公家所有,自然会产生各种弊端。

大明真的造不出好枪好炮?

东南亚那边的西夷,就喜欢购买广东出产的火枪。

那些私营的火枪作坊,卖给他们的私产枪械质量极高,比官府造的垃圾强得多。

大明不是做不出精良火枪,是没有那个积极性啊!

崇祯更为担心的是,即使孙元化造出新式的火炮,在大明这样的军工体制之下,最终再怎么厉害的火炮,也会毫无用处。

崇祯问道:“可有根除军器制造弊端之良策?”

云逍淡然一笑,“办法倒是有一个,不过还不成熟,让我再琢磨琢磨。”

说完,他闭着眼睛陷入沉思之中。

崇祯三人不敢打扰他,在一旁静静地坐着。

马车来到赶到位于西山的军器局试炮场。

试炮场设在一座山谷中,谷口有一支京营军士把守,闲杂人等不得进入。

郑芝龙和朱成功父子俩,早就在谷口等候着。

崇祯等人下了车驾,父子二人赶忙上前参拜。

崇祯这次是微服私访,因此并没有大张旗鼓地进去,而是命一名侍卫,拿着锦衣卫的腰牌前去跟岗哨交涉。

可惜锦衣卫的招牌,在这里也不怎么好使,门口的守卫让他们在外面候着,然后去禀报上官。

不多久,一名武官匆匆而来。

“锦衣卫有何公干,要到试炮场来……何将军,怎么是你?”

武官是一名游击,竟是何可纲的旧识。

何可纲大笑道:“黄得功,黄闯子,居然是你!”

第534章 超级猛人黄得功

“黄得功?!”

云逍眼睛亮了起来。

黄得功,大明超级猛将。

壮年出关投军,靠杀敌之勇猛,积功至游击,后又因军功提拔为参将。

黄得功猛到什么程度?

战前必饮酒,烈酒入喉,更加勇猛。

然后摔坛怒吼,骑马冲杀,铁鞭所及之处,敌尸遍野。

每次战毕,铁鞭之上敌人之鲜血必沁满手腕。

故而得以绰号“黄闯子”。

这简直就是一个人形坦克!

崇祯十四年,黄得功杀张献忠麾下猛将王兴国。

十五年,黄得功以五千骑兵,大败张献忠,斩首六千。

此战,黄得功杀的张献忠溃不成军,仓皇逃窜。

在追杀张献忠时,二人相距一步之遥,只可惜黄得功的战马跌倒,张献忠这才侥幸得以逃脱。

南明时期,黄得功为江北四镇之一,被弘光帝所倚重。

黄德功军纪严明,所过之处对百姓秋毫不犯,驻地百姓为他建生祠。

后来左良玉以清君侧名义造反,黄得功率军击败叛军几十万大军。

建奴攻破南京,众将降的降,逃的逃。

唯独只有黄得功保护弘光帝,死战不降。

在与建奴血战中,黄得功手臂受伤几乎脱落,依然以布裹臂,指挥麾下八大总兵继续迎敌。

后来叛将刘良佐招降,黄得功怒叱,被暗箭射中咽喉。

黄得功痛骂刘良佐:“花马儿,黄将军是男子汉大丈夫,岂能如你这般下贱?”

然后掷刀于地,拔箭而死。

其妻闻讯,自杀而亡。

其部下总兵翁之琪,赴江自沉。

云逍怎么也没想到,此时竟在试炮场,见到黄得功。

“大明英雄豪杰之辈,何其众多!”

“穿越大明,能见到这种英雄豪杰,又是何等幸运?”

云逍看着黄得功与何可纲,又想到阎应元、曹变蛟等人。

一时感慨万千,体内热血开始沸腾。

接着云逍又想到另外一位,与黄得功不相上下的猛将乙邦才,现在不知身在何方。

李邦华在一旁解释道:“为组建新军,从边军中调集精兵强将,这位黄游击正是其中之一,年前才从辽东调入京营。此次试射新式火炮,特意将其调来镇守试炮场。”

忠烈祠祭祀大典之后,兵政改革就已经展开。

组建新军,就是其中的一步。

新军以京营为基础,从各地抽调精兵强将组成,人数为一万人。

不仅是黄得功,曹变蛟这个猛人也在新军中任职。

崇祯见云逍神色有异,心中一动,问道:“叔父也认得此人?”

我是大明伯乐……云逍郑重地答道:“此人,堪比常十万!”

崇祯、李邦华以及郑芝龙都是震惊不已。

朱成功好奇地打量着黄得功。

所谓常十万,正是明初猛将常遇春。

云逍将黄得功比作常遇春,这种评价不可谓不高。

对于云逍的话,几人都是深信不疑,不由得对黄得功另眼相看。

何可纲在那边,提出进入试炮场,却被黄得功婉拒。

试炮场重地,没有得到将令,任何人不得进入,旧识也不行。

何可纲无奈,只得朝这边看来。

崇祯点点头。

他也十分好奇。

这个黄得功,到底何德何能?

竟然能得到叔父如此赞誉?

首节 上一节 604/69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无双皇子,镇守北凉十三年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