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贴身太监竟是徐妙云 第355节
“反击?以前海盗,被吴王直接打死的有上百,千人海盗,歼敌六百,剩余海盗,逃串各处,惶惶不可终日!”
“据说他们被地方官员抓住的时候,听到吴王的名字,还恐慌不已!”
“我大明好久没有见过这等猛将了,上次见识过如此惊人的猛将,还是常帅未逝之时!”
应天府,大都督府,
关于吴王朱橚的战报和23评估,通过各种渠道,流传出去。
就算是看朱橚不顺眼的淮西公侯,也不得不承认朱橚这个家伙在领兵之上的才能,超出其他人许多。
甚至有人,已经将他和开国第一猛将常遇春相提并论。
因为最近应天府的气氛,风波诡谲。
人们的议论方向,也不免朝着皇子夺嫡的方面引导。
在朱橚不在应天府的日子,太子朱标的情况,变得更加悲观了。
就连皇帝,心中都做好准备。
所以,夺嫡之事,变得越来越有可能。
诸位皇子,也不免被拿出来比较。
首先是秦王朱樉,作为朱标死后的第一顺位继承人,他反而是最没有机会的一个。
嫡长子制度,这是老朱亲自定下来的制度,随着朱标去世,肯定要被抛到一边了。
原因无他,朱樉平时的表现,实在太拉垮了。
群臣根本就没有一个人是看好他的。
而如果嫡长子制度被破,代表着其他皇子,也可以不按顺位上位。
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吴王朱橚,这几位马皇后所出,算得上嫡子的皇子,就是皇位的最佳争夺者。
皇子比较,比的无非就是文治武功,为人处世等等。
这些将军,官员,将几位皇子的履历排出来,才发现根本没得比。
比文治,燕王和晋王在这方面,毫无建树,但吴王朱橚的表现,足以用惊艳来形容,无论是发现番薯等神物,还是写出《农经》《异虫录》等著作,吴王朱橚的圣人之位,也是他自己实打实用本事赢下来的。
比起武功,本来这是朱橚的弱项,晋王朱棡武勇之名一直在皇子之中流传,他在军事方面的天赋,也得到过淮西公侯们的肯定。燕王更不用说,亲自上过北伐战场,能在战场活下来,并且回来担任锦衣卫指挥使一职。
就是他的本事。
二位皇子本在军功方面,能稳压朱橚一头,可是山东这一战传来,朱棣和朱棡连最值得拿出来的资本,都上不了台面了。
为人处世……
有一说一,虽然群臣看不上朱橚,可是这家伙在民间的威望,高得可怕这点,他们是承认的。
中都百姓,有许多人还给朱橚立生祠,
尤其是当初被他从山里拉出来的那些蒙人,对朱橚的感激,是所有皇子都比不上的。
这些条件综合起来,
百官才发现,原来不是说皇帝喜欢谁,如果真要比本事。
根本不是皇帝选择朱橚,而是朱橚在诸位皇子之中,鹤立鸡群,
他就是唯一的选择。
“只可惜,你犯了一个致命错误!”
应天府,中书省右相国胡惟庸在书房之中,将外界其他人对朱橚的评价一一汇总,
在别人看来,如果嫡传制度被皇帝亲自废弃,
朱橚当皇帝,似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可是胡惟庸却不这么看。
“你唯独,得罪天下读书人!”
这就是朱橚的原罪,他虽然文治武功都行,可是唯独跟群臣关系不好。
朱橚在苟着的这些年,
因为怕自己的大侄儿猜忌,跟所有大臣的关系都不好。
不说其他人,就是一向刚愎自负的晋王,在群臣眼中的形象都好过朱橚。
朱橚凭借一己之力,得罪了淮西和浙东两大集团,
就算皇帝要推朱橚上去,天下读书人也会反对。
就是不知道,到时候皇帝能不能承受得住压力,或者……皇子们的反击了。
胡惟庸脸上的笑容,冰冷而残忍。
朱家要是乱起来,他是看热闹不嫌事大。
……
“老五,我倒是小看你了!”
应天府的各处,朱棣,朱棡,朱樉,都说着同样类似的话。
……
山东,利津县。
“奉天承运,皇帝诏约:着吴王朱棣,即日启程,马上回宫!”
“青州府知府,革除官职,打入大牢,听候发落!”
“利津县知县……立下大功,即日升任青州知府……”
皇帝的圣旨,终究来到利津县,
有人欢喜有人愁。
朱橚对于圣旨的内容,心知肚明,也有心理准备。
他恭喜谢凡升迁,谢凡却跪地磕谢朱橚。
身为前朝留下来的官员,又有政敌打压,
谢凡自认为,自己这辈子大概就是在知县的位置上定死了,
可是自从朱橚来了之后,他的人生仿佛有了巨大的改变。
让亲王陷入危险之中,他不但没有被打入大牢,反而一路青云,成为青州府的知府,
这可是他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多谢吴王殿下提携,谢凡必不敢忘!”
谢凡在四下无人的时候,对朱橚说出这番掏心窝子的话。
可是朱橚却意味深长的回答:
“提拔你的是皇上,不是本王!‘
“你也不必谢我,做好你臣子的本分就够了!”
“对了,我跟你说一句……”
朱橚提醒谢凡,关于空印案的事。
谢凡脸色一阵青一阵白,这个官场陋习,比起方克勤那个菜鸟懂得更多,
空印之事,他本来早就应该参与,
可是,也亏得他处处被人针对,当初整他的那个人,就是户部大员。
这一来二去之下,其他人习以为常的空印做法,却成了那位整治他的理由,
本来那位死在锦衣卫的诏狱之后,
谢凡以为今年自己就能省点心了。
今天也按照其他官场同僚的做法做就是了,可是朱橚一提醒,他冷汗直流。
原来那个姓甄的狗官,等于间接救了他一命。
“多谢殿下提醒,多谢殿下救命之恩!”
谢凡自然是对朱橚感恩戴德。
“你帮我照顾好那些海水稻,就行了!”
朱橚拍拍谢凡的肩膀,走出去。
谢凡跪下来,恭送吴王殿下。
“希直,这次旅行,有何收获?”
皇帝的圣旨下来之后,朱橚第一时间选择启程。
路上,他问了还在努力读书的方孝儒,方孝儒却读着一封家书,若有所思。
“老师,希直觉得这趟来得特别值得!”
“跟在老师身边,希直每天都有收827获,这次回去,希直准备将射艺也捡起来!”
上一篇:三国:大耳贼,吾乃大汉皇叔是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