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我贴身太监竟是徐妙云

大明:我贴身太监竟是徐妙云 第169节

“等这件事办好了,朕给你一个皇商的身份!”

沈万三闻言大喜,这可是天大的恩赐。

不说官办水泥厂本来现在建好了应该移交工部,他一个商人的身份管着水泥厂,等于老朱变相给了他一个小吏当当,

皇帝赏赐的真正好处,皇商,这才是一个商人最大的荣耀。

大明朝的商人,可不是什么都能干的,

有些行业必须是官方垄断,

就如官办的玻璃厂,水泥厂,都是如此,

如果能得到皇商的身份,沈万三也可以给皇宫供应货物,可以给前线运送粮食,

特娘的,他还被皇帝免税十年,

这样算下来,修应天府那些破路,算个屁。

朱橚在一百年,啧啧称奇,

自从皇帝跟沈万三解开心结之后,他们倒是有点哥俩好惺惺相惜的味道。

皇帝该交代的交代完,转身走了。

剩下的百官,跟朱橚不757熟,自然不会留下来套近乎,

只有几个皇子,过来锤了朱橚一下:

“好小子,有你的1”

“未来的圣人,要不要提前给您认识一下?”

“老五,你自己装到了,可是害我们被父皇训斥!”

朱家的皇子们关系还是挺好的,秦王和晋王虽然表面上在指责朱橚,但语气却是恭喜。

“二哥,三哥,你们就别拿我开刷了!”

“我老底都被抄光了,你们还幸灾乐祸!’

“哈哈哈!”

朱樉和朱棡看朱橚郁闷的模样,心里也平衡了许多。

此时,王氏走过来:

“恭喜叔叔即将封圣成功,王氏在这里谢谢了!”

“嫂子言重了!”

面对王氏,朱橚赶紧回礼。

这个王氏虽然是齐王王保保的妹妹,但老朱家的人却没有把她当外人,

一来她和王保保其实都是察罕帖木儿的养子养女,其实并不是亲兄妹的关系,二来就是她嫁入朱家,本人也算是贤良淑德,朱樉纨绔,要不是王氏引导着,估计还要更加过分。

朱橚对这位嫂子,也算尊重。

“殿下,臣妾累了,想回去休息!”

“王妃,那你先回去,我和我五弟再聊聊!”

“乌兰图雅,扶王妃上车!”

王氏再朝着朱橚行了一个礼,趁着朱樉跟朱橚告别的时候转身上车。

“这大明的国运,越来越昌盛了1”

“哥哥,您还要苦苦支撑着的北元,真的还能打回中土吗?”

王氏身边的婢女,小心翼翼看了外边一眼,赶紧说:

“小姐,我们的探子听说,前方徐达给中书省(cdei)密报,如今他合围的局势已成,是要跟齐王决战的时候了!”

“罪臣朱亮祖这次被陛下发配到敢死营,但他凭借前半生的能力,又立下不少功劳!”

“徐达给朱亮祖请功,并决定利用自己做饵,以朱亮祖为奇兵,给王爷一次突袭!”

王氏询问:“这消息可靠吗?”

“小姐,这消息来自中书省吕昶,咱们的人已经接触到这位大人了!“

“他一直心向我们北元,消息绝对可靠!”

“奴婢已经让探马军司的人将消息日夜兼程,送去漠北!”

“如果顺利的话,齐王会及时收到我们的消息!”

乌兰图雅脸上,全是讽刺的笑容:

“如果齐王将计就计,给大明朝来一下!”

“就是不知道那个朱皇帝是不是还笑得出来?”

王氏闻言亦是满意点头:

“能败徐达一次,也是的哥哥梦寐以求之事!”

“大明朝若是因为北伐失败产生乱象,我们这些潜伏起来的人,也有机会!”

“对了,小姐,说起齐王!”

“那蓝玉羞辱王妃的事,我们要不要……?”

乌兰图雅想起这件事,眼中带着杀意,

王氏摇摇头:“那是我们女人的命,她命不好也没有办法!“

“我们留在大明后方,不能为这种意气用事坏了王庭的事!”

“海别也要跟着过来吧,我有些年没有见过她了!”

王氏揭开马车的帘子,看着路边开始泛黄的树叶,

车上再次陷入沉寂之中。

……

几日后,

武英殿,太子和皇帝正在研读《政治经济学》。

“父皇,儿臣已经将妙云留下那些书都交给宫里印刷了!”

“但这本政治经济学,儿臣拿不定主意,要不要印刷?”

老朱吹胡子瞪眼:

“原来是你小子搞的鬼,我说皇后这两天天天研读红楼,连早饭都不给朕做了!”

“朕要是饿死,都是你这逆子害的!”

朱标傻笑:

“父皇,别说母后了,我家那两位现在天天讨论是林黛玉还是薛宝钗更好!”

“还有老十二那个臭小子,整天说要当大圣呢?”

“儿臣怕了,儿臣知罪,早知道儿臣就不印刷这些东西了!”

“可是父皇,弟妹拿过来的这些书,确实有不少好东西!”

“尤其是这本政治经济学,道尽了天下财道!”

“儿臣犹豫着,要不要给那些大臣们发下去,人手一本?”

朱元璋闻言,也是犹豫万分,

徐妙云那天意外留下来的书中,属这本政治经济学最得老朱的心,

古人在经济学方面的学识,简直就是一张白纸,

尤其是老朱,他本来就是农民出身,当上皇帝之后虽然也努力学习,

可是毕竟底子太薄弱,

他在经济这方面的决策,简直一塌糊涂。

自从改了商税之后,老朱也意识到自己这块短板,可是大明朝只有圣人书,谁没事研究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这本书,算得上是直接给老朱拨开迷雾的经典之作,

这本书如果放在后世,可能只是一本大纲式的读本,

可是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什么叫做货币,什么是宏观经济学,什么是微观经济学,

光是这些概念就可以让皇帝醍醐灌顶,

可是研读了这么久,书老朱是倒背如流了,

而且在后来的税改中,他就用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习的知识,

可是读来读去,

加上太子父子二人研究,

都总感觉差了一层。

首节 上一节 169/3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大耳贼,吾乃大汉皇叔是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