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我一身反骨,你夸我好圣孙

大明:我一身反骨,你夸我好圣孙 第224节

“600亿吨!”

“好!好啊!”

“整个大明的百姓,再也不用担心没粮食吃了,他们再也 不会饿肚子了!”

从底层出来的朱元璋,比谁都清楚粮食的重要性。

对此,他只有无尽的欣喜。

“如此丰收,真是天佑我大明。朕的好大孙,做得好啊!”

一想到百姓家里堆满了粮食,人人都能吃上大白馒头的场景,朱元璋就发自内心的高兴。

想当年。

他小的时候,就经常饱受饿肚子的苦。

每年田里种出来的粮食,不够一家人吃不说,还得将大部分交给朝廷和地主,自己全家只能挨饿。

这也是他后来,当了皇帝以后,为何会对贪官污吏,那么憎恨的原因。

可如今,在朱高煜的统治下,大明竟然取得如此丰收,所有百姓都能有吃的,这是何等幸福的事!

朱元璋当年,要是也能填饱肚子,恐怕就没有今天了。

不仅是他。

就连朱元璋身边的老太监,也不仅眼眶湿润,一片感慨。

“陛下,这一切,都要感激皇太孙啊!”

“老奴当初,也是因为家里吃的不够,才进宫当了太监。”

“如今的大明百姓,再也不用受这个苦了!”

众人纷纷赞同,不由聊起了大明这些年的变化。

自从皇太孙监国以后,百姓的生活就一天好过一天,各种新鲜事物不断往外冒。如今的粮食产量,足够养活所有人不说,还有大量剩余。

说不定以后,哪怕是最普通的大明百姓,也能吃上肉,喝上酒,过上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日子!

几人说得兴起,越聊越热烈。

朱元璋有些坐不住,转头对老太监吩咐。

“去,准备几个下酒菜,咱要跟几个老兄弟,一起喝几杯!”

接着招呼蓝玉几人。

“咱今天高兴,也不讲什么君臣规矩了,都来坐!”

“一醉方休!”

蓝玉等人更加感慨激动了,小心坐到朱元璋身边,陪他喝酒谈天,回忆往昔峥嵘岁月。

当初,朱元璋还没得天下的时候,他们就经常这样,一起喝酒吃肉。可自从大明建国后,君臣身份有别,他们就再也不敢了。

甚至前几年,朱元璋大开杀戒,几个大案子,牵连无数老臣,让蓝玉等人胆战心惊,惶惶不可终日。

如今,一切又仿佛回到了当初,回到了他们几个老兄弟一起争夺天下的光辉岁月。

朱元璋兴致很高,从蒙古的残暴,到贪官的腐败,一路说到建立大明的艰难。

“咱这一辈子啊,南征北战,该做的都已经做了,也该退休归隐,好好享受享受了。”

“剩下的,就都交给朕的好大孙,让年轻人去折腾吧!”

“朕相信,在他的手上,大明只会一天比一天更兴盛,百姓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好!”

第二百七十章 大航海计划

皇宫,华盖殿。

朱高煜在宫女的服侍下,洗漱完毕,正准备去早朝。

他看着书桌上,昨晚锦衣卫上奏的折子,将其拿在手里,很是兴奋。

“属于大明的铁甲战船,终于建造得差不多了。”

“大航海时代,即将开启!”

铁甲战船的建造,朱高煜一直在关注指导,从技术资料,到材料人手,都没有放松过投入。

之前,因为种种原因的限制,只能凑合着在木质战船外面包一层铁皮,去远渡重洋,征战东瀛。

但如今,在朱高煜不计代价的投入下,终于有了成果。

不仅建造出了真正的铁架战场,并完成了试航,就连相关的海军水手,也完成了训练。

铁架战场和木质战船截然不同,风帆倒是依旧在,不过早就换成了辅助作用。

真正推动这个大家伙前进的,是蒸汽轮机!

虽然如今的蒸汽机,依旧十分简陋,时不时的出现点小毛病,效率也不够高,但对于大明人来说,已经是极为厉害的动力来源了。

即使没有一丝风,在海上的航行速度,也可以超过木质帆船数倍!

这一系列的变化,让铁架战场对水手的要求,更加严格。

而且,携带足够煤炭的话,还可以去探索未知而广袤的远洋海域!

这就对航行地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今,朱高煜训练的水手,早已不再是只会卖力气和水性好,更对要求他们读书识字,懂得蒸汽机和航海定位!

正是有这个底蕴,他才敢说,可以真正开启大航海时代。

否则,便是铁架战场再坚固,动力再好,在茫茫大海之上,也只会迷路迷航,不知所踪。

“大航海,对于人才的需求,还是太高了。”

“哪怕是我耗费不少力气,也只凑出一个船队,现在要探索远洋航行,还是不行。”

“就先将目标,定在南洋吧。”

“南洋诸多岛屿,还有矿产无数的澳大利亚。”

“若是可以探索到这里,开发出来的资源,就足够大明吃撑!”

朱高煜拿着一张自己亲手绘制的地图,在上面比划。

他虽然有无尽雄心壮志,但却也知道,路是一步一步走的,饭是一口一口吃的。

先探索南洋,获得各种资源财富。

然后再用这种财富,来吸引更多的人,继续投入航海探索。

“大航海大航海,光靠官方的力量,可远远不够!”

“要想办法,吸引更多的民间人士参与,让民间跟着投入人力物力,让更多聪明人,有胆魄有野心的人,一起参与进来。”

“如此,才可以形成大势!”

朱高煜一巴掌拍在地图上,定下计划。

今天,他会在朝会之上,公布铁架战场的消息,并让群臣讨论。

支不支持另说,起码,得让大明文武百官,知道有这件事,知道是他朱高煜在推动!

等以后见了成果,才可以迅速引起关注,掀起风潮。

他不再犹豫,换上明黄龙袍,拿着文件和地图,往朝会大殿走去。

“皇太孙殿下到!”

“朝会——启!”

奉天殿中,群臣依次而立,大礼参拜之后,终于开始商议政务。

一开始,就听见兵部尚书面色严肃,上前开口。

“启禀殿下,臣有本奏!”

“滇西有野人土司作乱,啸聚上千余众,围攻县城!”

“请殿下下旨,命大军镇压,进山剿匪!”

朱高煜早就习以为常,当即点头下旨。

“准!”

“滇西蛮夷土人,叛降不定,当以镇压为主,让其知道大明不可欺!”

“待本殿下腾出手来,再行处置!”

滇西十万大山,里面住着无数土人,言语不通,不服王化,连交流都困难。

他们啸聚起来,围攻县城,也不过是做做样子,讨点好处,真要让他们和大明正规军开战,必然是一败涂地的。

这种顽疾,由来已久。

朱高煜并没有过多理会,大明类似的问题,简直多不胜数,根本管不过来。

关键是滇西的大山里,又没有什么资源,没必要浪费人力物力。

等大明内部生活好了,粮食肉类吃不完,自然有的是办法吸引土人下山定居。

首节 上一节 224/3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我天天死谏,成千古一相?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