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我一身反骨,你夸我好圣孙

大明:我一身反骨,你夸我好圣孙 第178节

对于他来说,其他的都好说,日常的朝会偷偷懒实际上也出不了什么问题。

六部对于处理这些事情实际上早已轻车熟路了,平日里跟朱高煜汇报汇报也只是走个流程罢了。

双方都很清楚这些事情的处理办法。

但是朱高煜亲手弄出来的一大批新式项目可就不一样了。

这些东西,之前没有任何旧例可循,所有官员都是在摸索之中前行。

如果朱高煜不多关注一下的话,好事变坏事,或者项目出现什么想不到的问题,那可一点都不稀奇。

这不,朱高煜这刚刚在皇宫里呆了半天,处理了一下挤压的公务以后,转头就溜了出来。

他的第一站就去了银行。

这玩意儿作为他金融改革的基石,他可不能忽视。

走在宽阔的银行大厅里,朱高煜环视四周点点头,感觉至少在硬件安排上户部没有偷懒。

银行这东西,对于整个大明来说都是新鲜物事。

可银行的职能、安排在朱高煜留给户部的一道折子里说了个明白以后,对于官员群体来说,这银行倒真是个好东西。

不说其他的,单说银行建立开始,所有官员的俸禄就不再是发宝钞之类的玩意儿,而是直接发足量银子,这点就足够太多人铭感五内了。

更别说,这银行还提供存贷业务。

存款还有利息,这简直就是前所未闻呐!

要知道,以前宋朝的时候不是没有钱庄这种东西,可那钱庄你若是把钱存他们家,还得出保管费呢。

眼下这银行,干的虽然是钱庄的买卖,但只要银子存进来,不但给你单子明明白白的告诉你存了多少钱,每年还给你一笔利息。

虽然这利息低得跟没有一样,但特娘的谁能比这个国库一样的银行库房更保险?

而银行的贷款业务就更有意思了。

最先普及开来的便是官员群体。

对于这帮人,朱高煜给出了一个“福利政策”,那便是只要在编在岗的官员,拿着官凭就能贷款。

利息也不高,基本上算是很体贴的救急钱了。

至于还款,那更简单,直接从你俸禄当中扣一半放在银行里,都不到你手上就还了账了。

这其实就是给人救急用的。

当然了,若是家里有什么大事需要用钱,也可以拿着地契、房契来银行抵押贷款。

这样就能多出一大笔银子,还钱还是从俸禄里扣,只是约好了时间若是你还不上来的话,那房子、地可就到了银行的手里了。

官员们对于这种模式简直不要太喜欢。

谁家还没个马高镫短的时候?

平日里若是家里有急事,缺了那么点银子,找人开口不好意思,可不找人吧,家里又实在过不下去。

如今有了这银行就方便了。

凭借品级就能贷款,数额虽然不大,但给钱方便,还钱也方便,直接发俸禄的时候就给你扣走了。

干点大事可能不够,但是用来填补家里急用,简直不要太好。

而随着官员群体当中的流行,商人们慢慢的也发现这里面的好处了。

不说别的,对于他们来说,光是一个存银不要保管费,那便是天大的好事了。

更何况,存银的时候,铜钱、银子管你什么成色都收,只不过会有个折色而已。

但取出来的时候,绝对是一等一的标准的官银。

就凭着这点,一众商贾们个顶个的眼红啊。

当然了,他们也能贷款,可他们的贷款那就跟官员不一样了。

地契、房契都能抵押,可借一年或者借半年最多,到时候本息必须一次性还清。

而且利息也比官员们要高得多。

不过哪怕这样,一众商贾还是趋之若鹜。

因为银行本就是大明朝廷建立的,天生信誉度就高别人一个档次。

更别说哪怕他们贷款的利息确实有些高,但比起旁人放的高利贷来说,简直不要太公正。

而且,银行眼下最受人欢迎的一项业务,其实还是票据业务。

在应天府存个一千两的单子揣怀里,溜溜达达的到了杭州、苏州,任何一个地方,但凡有银行分支机构的地方,都能兑出银子来。

就冲着这点,这就帮了商贾的大忙了。

多少商贾带着大笔银钱出门最后人财两失的?

如今有了这等业务,一张小纸片就能带走,这不轻轻松松?

而且还别说银行还在琢磨着开启各种其他业务呢。

可以说,以后银行的存在将越来越深入众人的生活、工作当中,从而变得不可或缺。

而随着官员、商贾这两大群体的下场,最终那帮子勋贵们也忍不住了。

对于他们来说,被朱高煜连续几刀砍下来,差点断了脊梁骨,这好不容易保下条命最好还是老老实实过日子。

如今银行这个机构,他们琢磨了半天似乎不是用来坑钱。

那自然慢慢的也开始了接触。

毕竟谁家没点没处放的银子,谁家没点救急救穷的时候?

所以,一时不察,这银行业务还真就在勋贵圈子里慢慢普及开了。

对于银行的蒸蒸日上,朱高煜自然乐见其成,毕竟这里面还有不少后手呢。

第二百一十九章 这才当权几天?就削藩?

银行的热闹持续了整整小一个月的功夫。

这不仅仅是因为银行毕竟跟普通百姓眼下的生活还没多大关系,他们还是习惯于把钱藏在自家床底。

更何况,能吃饱饭的都算持家有道了,普通百姓家里有几个能到银行取存取银子的。

顶多是平日里觉着铜钱不够用了,拿银子去换点铜钱罢了。

而官场上,此时也没功夫关注银行这事儿了。

实在是随着朱高煜交代下来的大事儿越来越多,哪怕六部都在不断的扩招,但仍旧天天忙活得四脚朝天的。

一帮子官僚这次算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

实在是朱高煜最近安排的太又章法了,这些事儿,都对官员们有好处。

甭管是提升俸禄还是银行建立以后针对官员给出的优惠条件,可以说天下官员就没有不感恩戴德的。

这些东西可是实打实的给了他们好处。

六部固然高高在上,可天下官员,拢共才多少人在六部,绝大多数人还是在地方上老老实实待着呢。

户部你抱怨可以,骂娘也可以,可你要是干耽误一下试试?

这些其他地方的官吏,不敢冲着朱高煜发火,毕竟那是未来的皇帝,如今也是大权在握的监国太孙。

可户部?

呵呵,平日给你面子,你是户部天官,可不给你面子尤其是你挡着大家财路的时候。

哼哼,孙贼,你最好没亲朋故旧在别人辖区里,不然你就等着家里人给你诉苦吧。

所以,户部这帮人明明忙得跟二孙子似的,还屁话都不敢多说一句。

不过就在众人以为银行的事儿过去了,大家能消停一会儿的时候,朱高煜冷不丁的又搞事了。

这不,今日里的朝会上,聊完处理完日常事务后,按理来说就要散朝各回各家了。

可偏生朱高煜冷不丁的忽然提起了一个极为忌讳的问题。

“诸位,不知道对我朝的藩王、宗室制度有啥想法?”

“大家呢,也不要多想,尽可能的畅所欲言,我呢也是跟大家借这个机会探讨探讨!”

这话一出,满堂皆惊。

朝堂上的衮衮诸公可不傻,朱高煜刚刚所说的不计较是真是假不知道。

可藩王手里一个个的可都是有兵有将的,尤其几位塞王,那手头可都是大权在握、军力雄厚来着。

这要是在朝堂上说了什么,不用想都知道,到时候肯定会有人传到这些王爷耳朵里。

那岂不是平白无故的得罪人?

众人不用想都知道,这朝中肯定有不少人跟藩王私底下有联系。

别看大明律规定,私下结交藩王论罪,可实际上,有些人际交往哪里是那么容易断了的?

更何况,有些本身就是亲戚或者干脆还有利益勾连在,那通风报信而已,简直不要太简单。

所以这时候压根没人说话了。

首节 上一节 178/3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我天天死谏,成千古一相?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