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我天天死谏,成千古一相?

大明:我天天死谏,成千古一相? 第166节

万万没想到。

自己三哥竟然在冥冥之中,下了这么大的一步棋。

朱元璋矗立在宫墙之下。

表情已然明显的慌乱了起来。

“咱这个家毁了……老大,你看见了没有,你这一死,把咱的这个家,给毁成什么样子了!”

苏谯看着身形慌乱的朱元璋,却冷冷的提醒道

“陛下,您恐怕还是错了。”

“传位燕王,毁掉的,恐怕不仅仅只是皇家!还有天下!”

朱元璋猛地抬起头来,眯起眼睛盯紧了面前的苏谯。

“什么?”

苏谯看着朱元璋低声问道

“陛下难道忘了,为何要封诸王于塞外了?”

苏谯熟读明史。

自然知道一件事情。

那就是古人没有一个傻子。

尤其是能够白手起家,最后夺得天下的朱元璋。

后世人皆知,分封诸王,乃是取乱之道。

朱元璋焉能不知?

但是老朱还是封了。

老朱又是为何分封诸王呢?

原因很简单。

就是要蚕食掉草原的草场,把万里草原变成汉人故地!

所以老朱从自己的二十多个儿子里,挑了最为善战的十三个儿子。

封在了长城沿线!

洪武三十年,朱元璋命专人绘制《三北山河形胜图本》。

明喻诸王,自长城沿线起,北去不拘几千里,除各郡亦定军屯之外,草原荒、闲、平地、山场,任由腹内诸王、驸马、边民樵采。

诸王不得擅自圈地,听其往来,不拘时月。

意思就是,长城以南,除了图本上已经确定的军屯,所有的土地,归天下臣民共有,任何人不得阻拦。

百姓想去樵采、放牧多久,就让百姓去多久,百姓想往北跑多远,就让百姓跑多远,是为不拘其几千里,不拘时月!

苏谯深知。

此计若赖为国策,不出三世,则西洋东侵之路尽绝,而我西进之门则开。

或许不利于大明,但必大利于天下汉人!

五月花号拔锚起航之日,必在天兵兵临莱茵河前后!

..... ... .......

听到苏谯的话。

朱元璋猛地醒悟过来。

死死的盯着苏谯问道

“你是说,咱家老四篡位之后,也会削藩?!”

苏谯冷哼道

“陛下难道以为不会吗?”

跪在朱元璋身后的朱棣脸色惨白的哀嚎道

“爹,儿臣都说了这么多遍了,儿臣不会篡位啊!”

“你闭嘴!”

苏谯看着朱元璋无奈的苦笑道

“所以,臣可以断言,将来燕王若是篡位成功,终其一生,必将卧冰尝雪,北伐草原,想要毕功于一役!”

“因为那个时候的朝局,会逼着燕王废掉陛下布下的大好河山!”

“燕王不仅是在向陛下证明自己,同样也是在补偿陛下,告诉陛下,还有更好的办法!”

“但是陛下觉得燕王殿下会成功吗?”

听到苏谯的问题。

朱元璋的表情不由得觉得有几分可笑。

成功?

老四要是真能成功,他还至于跑到几十年后去捞那倒霉孩子?!

纵观历史。

朱棣五征大漠,甚至死在了从草原班师的路上,这一点是十分诡异的。

朱棣显然不仅仅只是想要撒欢蹦跶两下,或者说只是为了给大明打出几十年的太平。

更直接的原因是朱棣亲手毁掉了一个起码朱棣认为将来一定可以为大明永远解决边患的方案。

所以朱棣迫不及待的想要拿出另一个方案去取代掉之前那个被自己亲手毁掉的方案!

至于为什么朱棣不继续效法老朱。

原因很简单。

朱棣不是朱元璋。

朱元璋有二十多个儿子。

朱棣只有哥仨。

这等大事,身为皇帝,朱棣又不可能放给下面的臣子去做。

而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当朱棣稳住阵脚,重新将目光看向北面的时候。

草原各部已然不是洪武朝时候的草原各部了。

跪在朱元璋身后的朱棣听着苏谯的话。

心里早就把苏谯给骂了一万遍了。

早知道你这么莽。

昨天晚上就是天王老子来了我也不能让你走啊!

你也不能啥话都往外倒啊!

朱元璋深吸了一口气,狠狠的瞪了一眼朱棣。

“好啊,老四,你是干的真漂亮啊……”

朱棣闻言不由得方寸大乱。

这都哪跟哪啊!

爹,我还没造反呢!

再说了,这不就是这小子嘴皮子一动胡说八道的吗?!

听到朱元璋的话,苏谯不由得一愣。

“陛下,您真没料到?”

“那您是怎么推演出两百年后大明会有几十万宗室的?”

话音刚落。

宫墙崩塌处,登时便陷入了一片死寂。

连朱元璋都不由得一愣。

合着这才是咱朱家到两百年后养出来几十万宗室的原因?!三.

115,苏谯:等会,赐死算谁杀的?

听到这里。

朱元璋才猛地回过神来。

有些不敢置信的看着苏谯问道

“你的意思是说,咱大明两百年后有几十万宗室,全都是因为咱老四?”

朱棣闻言心中不由得万马奔腾。

首节 上一节 166/53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剪辑通历史:盘点十大失败的传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