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视频通古代:开局盘点十大贤后

视频通古代:开局盘点十大贤后 第213节

公元662年正月,倭国向百济运送大批物资,同年五月,倭军舟师170艘前往增援,倭国本土则加紧备战。

公元663年三月,倭国再次增兵两万七千人,由倭军将领毛野稚子等人率领,嗯,如果他们算人的话!

同年,唐朝任命右威卫将军—孙仁师为熊津道行军总管,统率舟船170艘进驻熊津城。

有了援军,唐军士气大振,接下来,可以放手一战了!

按照军议部署,孙仁师、刘仁愿及新罗王金法敏于率陆军进发,而你则与杜爽、扶余隆率水军沿熊津、白江进军,水陆并进,扫清百济境内反抗势力。

同年,8月13日,唐军和新罗军包围了百济王所在的周流城,惨烈的白江口海战由此拉开序幕。

那一天,你率水军先行至白江口,很快,倭国水军千余艘也绵延驶至,宽阔水面上,唐、倭两路水军对峙。

彼时的双方实力对比是:倭军四万余人,战船千余艘,唐军一万三千人,战舰一百七十余艘。

就数量而言,你很吃亏,但不要紧,除了国内势力,打外人,唐军天下无敌,你都不带虚的。

很快,双方开始交战,借着坚固战舰、先进战法,唐军四战四胜,水陆连胜,那一天,数不尽的鬼子喂了王八,简直……太让人开心了!

数量劣势算啥,唐军战船高而坚,设计精良,倭国兵船则相对落后,甫一交战,四百多艘倭国木船被唐军连发火箭,顺风投火……

一时间,海水共烈焰一色!你看,这又是水,又是火的,俺们招待得多好,海里的王八不得表示感谢?

此战,倭军损失上千,嗯,没死太多人,别一天天把自己一个施暴者洗白成受害者的样子,做给谁看呢?呸~

倭国水军大败,而另一路,百济大军也扛不住唐军、新罗大军的联合进攻,大溃而逃,百济王扶余丰见势不妙逃亡高句丽。

随后,周流城内拒守的百济王室扶余忠胜、扶余忠志两兄弟率城内守军、士女以及未被杀死的倭军兵将,一并投降。

也是这一战,唐军彻底把倭国那群不要脸的玩意儿打疼了,所以……后面那些年,倭国不断派遣唐使前往唐朝,疯狂复制文化、制度、工艺。

为此,倭人不惜送出他们国内所谓的美女,交好唐朝大臣,为他们寻找典籍、教授文化,反正就是不要脸的全部一起学了。

以致于,倭国在之后数百年间几乎就是唐朝的一个微小的翻版模型,嗯,放现在也是不要脸,公然说什么唐朝文化在倭国。

尼玛,你们不要脸就算了,就不能考虑考虑唐朝人是个什么感受?要知道后世有这么个玩意儿打着文化的旗号糟践唐朝文化,不得屠了你祖宗……

这一战的影响一直到公元1592年,老猴子丰臣秀吉侵略朝鲜才算结束,近一千年间,倭国再未敢对华夏开战。

究其原因,大概是……贱!所谓上剑不练练下剑,金剑不练练银剑,总而言之,倭人至贱,天下无敌。

由于被唐朝打疼了,所以直接跪下叫爸爸,啥文化都学,丧心病狂的一批,哦,后面也是一样,叫漂亮国放了俩烟火,那时节,大街上全是熟人,于是,倭人怂了,再次开启疯狂跪舔模式。

白江口之战,是两国之间的第一次交战,也是东北亚地区已知较早的一次具有国际性的战役,当然,这绝不是最后一次。

这一战的胜利,基本上奠定了此后一千余年间东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格局。

最后总结一句话,道理不辩不明,小日子不打不行!别提啥小日子有礼貌,他们从古至今就没那玩意儿,三分人性不足,七分兽性根深蒂固,这才是事实!

第273章 生动形象—莫欺老年穷

话接前文!

倭军大败,百济王扶余丰独身逃往高句丽,百济王子扶余忠胜、扶余忠志率部投降。

此时此刻,唯有百济大军主帅迟受信占据的任存城还未被攻克,当然,这家伙没蹦哒太久,就让自己人灭了。

谁呢?原百济大将—沙吒相如、黑齿常之,沙吒相如知道的人很少,但黑齿常之大家应该不陌生。

作为一个百济人,一个降将,投降唐朝后,官位那是蹭蹭涨,先打吐蕃,后攻突厥,一路干到了燕然道行军大总管,进封燕国公,就问牛不牛?

话说唐朝那会儿是真自信,不管是突厥人、百济人,甚至是高句丽人,只要投降过来,唐朝都敢用,比如契苾何力、高仙芝,以及黑齿常之。

话归正题,沙吒相如、黑齿常之两人投降后,你为他们补足了粮草、军械,让他们前往攻取任存城。

孙仁师觉得此举可能会招致两人反叛,不太妥当,你淡淡一笑,表示这两人真诚并有谋略,有机会立功,何必怀疑。

翻译人话:这俩都是聪明人,现在唐军势大,百济将亡,谁强谁弱很明显,他俩可能反吗?

孙仁师没话说了!

事件发展也正如你的预料,有机会纳投名状的俩人打仗异常勇猛,没多久就拿下了任存城,迟受信逃亡高句丽。

至此,百济残余势力被全部扫清,百济宣告平定,朝廷下令孙仁师等人班师回朝,至于你则是留下镇守百济。

百济两次遭受战乱,现今满目疮痍……等等,两次?哦,第一次是苏定方灭百济,那没错了!

百济境内受到严重破坏,民生凋敝,你下令对死者进行掩埋祭奠,重新登记户籍,设置官署属吏,开辟道路,建设村庄。

同时,修复堤坝塘堰,救济贫困人家,鼓励农业生产,替他们建立土地神庙,百济的百姓由此安定下来。

再之后,你率军垦种土地,积极筹划平定高句丽,嗯,默默准备,积蓄力量,最后一波流带走敌人,老种花家的作风了。

而就在你默默建设百济废墟的时候,大将刘仁愿已然回了京城,皇帝召对时,好奇的问:你本是武将,但这次写来的奏表文书,写得非常得体,怎么做到的?

刘仁愿人挺诚实,即答:都是刘仁轨的手笔,不是我能写出来的。

于是皇帝乐了,你也因此被破格提拔,官升六级,正式升任带方州刺史,并获得长安一处住宅。

公元665年,在百济驻守两年的你回了大唐,同行的还有新罗、百济、耽罗、倭国等四国的酋长。

之所以带上这些酋长,是因为,皇帝要举行泰山封禅大典,这么大的场面可不得找人庆贺一下。

果然,看到你带着四国酋长赶来,皇帝龙颜大悦,很快擢升你为大司宪兼知政事,嗯,大司宪即御史大夫。

次年六月,你升任右相,兼任检校太子左中护,根据前后战功,受封乐城县男,这一年,你65岁,多年不动岗,总算进化坐火箭了,官职升迁……嗖嗖的!

公元668年,唐灭高句丽之战进入最后阶段,你被任命为辽东道安抚副大使、辽东道行军副大总管、熊津道安抚大使兼浿江道总管,这官职……真多!

你受命在唐军大部队开拔之前赶赴新罗征调兵马夹攻高句丽,随后北上,协助老司空李绩,攻灭高句丽。

同年,高句丽灭国,唐朝于此设立安东都护府,次年,唐军班师回朝,你被任命为辽东道安抚使,梳理安东都护府下辖州县。

公元670年正月,这一年,你已经69岁高龄,身子骨大不如前,上表请求致仕,皇帝表示同意,给你加授金紫光禄大夫头衔。

你以为可以就此安享晚年,但万万没想到的是,仅仅数月后,朝廷又想起了你,让你复出,任你为陇州刺史。

公元672年,你再次被征召入朝为太子左庶子,同年十二月,升任同中书门下三品,监修国史。

次年三月,因为许敬宗等人所记国史多有不实之处,皇帝下令让你改修国史……大无语,皇帝显然把你当成了万金油,不管文职、武职,缺哪个让你填上准能行。

公元674年,因新罗吞并熊津都督府,也就是百济那旮瘩,同时支援高句丽遗民作乱,皇帝于是决定讨伐新罗。

这一年,73岁的你被任命为鸡林道大总管,东征新罗。

同年,你率唐军横渡瓠芦河,攻克新罗重镇七重城,以功进封乐城县公,你儿子以及侄子中也有三个人被授予上柱国头衔,你的家乡为此感到光荣,把你的故居称为—乐城乡三柱里!

次年,你被从新罗前线召回朝廷,担任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兼太子宾客、监修国史,仍旧主持政务。

公元677年五月,吐蕃进犯扶州临河镇,唐军兵败,朝廷于是任命你为洮河道行军镇守大使,以图进取吐蕃。

不变的朝廷,总是变换的官职,还是文武肆意转换,也是没谁了!

要说打仗,你觉得没啥好说的,毕竟经常干,习惯了!

但给人当参谋就老火了,尤其,领导还是一个不通兵事的战五渣,嗯,他叫李敬玄。

你的建议屡遭李敬玄反对,反对就反对吧,关键这家伙还拿不出什么好的建议,为此,你怀恨在心,准备坑他一把。

随后不久,你上奏朝廷,表示西边镇守的重任,非李敬玄不可!

哎!这不是挺正常推荐吗?咋就坑了?因为……李敬玄不通兵事呗,而你,显然明白这点,却还是极力推荐,不是坑人又是啥?

当时,皇帝李治也很厌恶李敬玄,加上有你的推荐,果断准了,任命李敬玄为洮河道大总管,李敬玄极力推辞,但皇帝的态度很坚决,只能领命。

于是,公元678年九月,青海之战爆发,不通兵事的李敬玄迅速兵败,被贬为衡州刺史。

报复成功,很高兴吧?唐军兵败换来的!

这一点,你和李治干的非常非常不地道,因为……一将无能,累死三军,这道理你们不会不知道,但报复心切,蒙蔽了你们的双眼,为此,无数将士横尸边塞,这错,是你们筑下的。

公元681年,你兼任太子太傅,不久后,再次上疏请求致仕,李治同意你辞去尚书左仆射的职位,仍以太子太傅衔知政事。

公元682年,李治游幸东都洛阳,留皇太子李显在长安处理军政事务,即监国理政,令你和裴炎、薛元超辅佐太子。

公元683年八月,太子李显奉诏赶赴洛阳,监国一事由皇太孙李重照继任,你继续辅政。

公元683年十二月,皇帝李治驾崩,皇太后武氏执政,加授你特进头衔。

公元684年二月,继位不过50多天的皇帝李显被废为庐陵王,随后不久,皇太孙李重照被废,李旦被立为皇帝,朝政为皇太后武氏把持。

这一年,你83岁,再次被任命为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任长安留守,独自主持长安的留守事务。

武太后,或者说武曌特意写信给你,将你和留守关中的西汉名臣萧何并称,拉拢之意溢于言表。

但你对此显然不感冒,以自己年老体弱为由上疏推辞,请求免除自己的长安留守一职。

同时,你胆大包天的趁机陈述西汉吕后乱政败亡的故事,借此劝谏以及……嘲讽她。

武曌看过奏疏后,派侄子武承嗣专程前往长安向你表达慰问,以及解释。

表示自己之所以擅政,是因为皇帝李显正在守丧不能发布政令,自己只是暂时代替皇帝处理政事。

您是先帝旧臣,为远近所注目,希望您以匡正补救国事为怀,不要以年迈为由请求致仕。

解释一通还不算,随后不久,又加封你为乐城郡公,没办法,谁叫你威望高,还活得久呢!从李渊算起,你已然是四朝元老,威望比你高的,比如李靖、李绩、苏定方已经死了,剩下的,最多和你平起平坐。

同年,李敬业,或者说徐敬业在扬州起兵,拥兵十万讨伐武曌,大才子骆宾王以一篇《讨武檄文》名传天下。

公元685年正月,徐敬业叛乱被平定,徐敬业和骆宾王被部下所杀,哦,也有说骆宾王遁入空门的,反正结果不怎么美丽就是了。

同月,武曌以叛乱平定为由,改元垂拱,颁布新令,84岁的你,选择了遵从新令,改任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

同月二十二日,你的人生走到了终点,享年八十四岁,武曌为你辍朝三日,令在京官员依次到你家中吊祭。

随后,追赠你为开府仪同三司、并州大都督,准你陪葬乾陵,也就是李治的帝陵,赏赐实封三百户,嗯,给你家人的。

首节 上一节 213/31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我只想苟住,你却逼我出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