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三国:从刷好感开始兴汉

三国:从刷好感开始兴汉 第137节

【刘备好感度+2】(90)

【刘备好感度90,剑术天赋+15×2,马术天赋+10×2,权术天赋+10×2】

【剑术天赋上升至:天赋异禀】(9/300)

话说到这,刘备也有些惊讶,想不到儿子居然观察如此细致入微。

刘禅继续道:“你是不是拿下益州之后,便发现此人有问题了?恐怕是他一直没什么动作,你才故意诱他露出马脚,想看看他背后到底是谁。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他此刻大概已死在路上了?”

刘备此时终于露出了一丝笑意,笑中还带着一丝得意:“你猜错了。”

「我猜错了你至于这么高兴吗?!食不食油饼?」

“此人确是为父有意放走,但并未杀他。”刘备说到这就停下了,面带得意的等着刘禅发问。

「我就不问!」

刘禅手指一下一下点着膝盖,皱眉思考。

刘备则悠闲的抿了口温酒,惬意的看着陷入沉思的儿子,等着他来向自己求助……

“难道他是走水路,中途又顺支流往南去了?”

刘备闻听此言,惬意的表情立刻僵住了,讶道:“你怎么知道的?”

从刘备的反应里得到了肯定答复,刘禅却好像更为惊讶。

我焯,雍家居然还有这本事呢?看来以前倒是小瞧了他们。

刘禅一开始还以为这侍者定然是被曹老板的人收买的呢。

此时他已经将事情经过捋得差不多了。

“他若沿江顺流东去,则必是曹、孙两家之一收买,你自不可能任由其将消息泄露出去。

“可倘若他是向南去的……再加上此前他一直没有动作,唯独我等才要‘先定南中’他便往南跑,那自然是被南中大族收买。

“你故意留着不杀他,是想逼他们得到消息之后自己先闹起来,才好有借口发兵吧?”

【家族和睦触发】

【刘备好感度+2】(92)

刘备欣慰的点点头,越发觉得让刘禅从小跟着诸葛亮,让军师教育儿子是一个英明的决定。

“只是倘若对方想到了这一点,反而按兵不动,甚至派人进贡以表忠心,待今后我等挥军北伐时,其再伺机而动……”

刘备哈哈笑出声来:“南中家族若有吾儿之智,也不会不堪到现在还只知鱼肉当地百姓。万一他们不咬钩,再遣使者命其上计缴纳赋税,激他一激便是。”

笑罢,刘备待笑容渐收,忽又叹了口气:“唉,话虽如此,为父方才怒气却非作伪。此人追随为父多年,之前一向忠心耿耿,我倒希望是自己看错了。”

原本从荆州到益州一直随着那侍者的家人,忽然不见了,老刘问起他只说水土不服又搬回了荆州。

之后那侍者行为举止便不自然起来,多年的近侍,有这种变化老刘岂能看不出来?

更何况自从当年儿子在荆州遇刺,险些死了以后,老刘更是对这些侍者加倍留意。

当即便产生了怀疑,然而监视之下,此人却一直没什么动作。

在那之后,老刘便刻意让他侍奉各种重要场合,看他事后和谁接触、有何动作。

只是没想到,他一直忍到今天才动,背后居然是雍家。

“清酒红人面,白财动人心。天下又有几人能做到像几位叔叔一般,只是此前没人去诱惑他罢了。”刘禅倒是想得很开,小舅子和老兄弟都能叛变,别说一个下人了。

刘备先点点头,而后又是一愣:“清酒红人面,白财动人心?想不到阿斗随口说的诗句竟也颇为不凡,以前倒未看出你有此文采。”

「因为这是抄的。」

之后父子二人又聊了聊南中局势,史家历来惜字如金,对一些不太了解、商队又打听不到的情况,刘禅正好也从老刘口中知道的更清楚了一些。

翌日,王猛也终于挑齐了人手,刘禅却发现基本都是此前留守荆州的人。

“公嗣,我想把他也要来,你看行吗?”军营一角,王猛扯着旁边一脸无奈的沈忠,“他在荆州时就和我配合的很好,很有天赋。”

刘禅问沈忠道:“你怎么说?”

“我才刚当上军侯,屁股还没坐热,他就又拉我去当小兵,还是见不得光的那种……不过既然自家兄弟开口了,那也没办法。”

刘禅笑道:“那就这样吧,你可莫小瞧这份差事,做的好了可比千军万马都管用。”

沈忠闻言抱拳正色道:“不敢,既是太子交代的事情,必当竭力以赴。”

“既然都是老底子,那倒是省去了不少麻烦。你们先集中训练些时日,王猛传授经验心得,再让丁奉指导下你们武艺。”刘禅安排道,“与家人过完元日之后,立即出发。”

“是!”

如果有可能潜伏到敌人内部,那自然越早越有优势,而且这方面更多的还是看天赋,然后在实战中成长。

大家原本就都不是专业的,训练时间再长也没什么大用。

“却不知我等当往何处?”

“嗯……”刘禅沉吟片刻道,“王猛率40人去南中,沈忠率10人去上庸。

“南中那边,主要负责搜集越嶲郡、益州郡、牂牁郡的情报,关注当地大族。重点是益州郡的雍家,能安插人手或者收买眼线的话就尽量去做。

“还有叟人高定,以及一个叫孟获的,此二人在异族中声望颇高。但尔等若无把握,不必勉强,关注其动向即可。”

王猛抱拳道:“是!”

之所以这么安排,也是因为高定、孟获与雍家不同,汉人想做异族的情报工作难度实在太大。

孟获到底是彝人还是汉人尚不确定,但刘禅更倾向前者,毕竟汉人很难在当地民族中拥有如此声望。

“至于上庸,申耽、申仪……还有孟达,去查这三个人。”

“是。”

刘禅要查的这三人都是己方高官将领,但沈忠他们对此并无任何疑问。

既是太子所命,对方什么身份对这些赤星军人……如今是赤星影卫了,对他们来说都没有任何区别。

上庸那边按说刘封发了救兵,心结已解,应该不会再如历史上一般,发神经去抢孟达的什么鼓乐队了。

他们没有拒援关羽的罪责,孟达也不至于畏罪降曹了……吧?

只是这三人的人品在那摆着,就算没有这些事,谁知道会不会发生别的事?

东三郡位置重要,大意不得,刘禅还是决定小心为上。

部署过后,众人各自听命而行。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打算与期待,每个势力都计划着在新的一年有所突破。

时间也终于来到了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

第137章 再苦一苦法正吧

如今的世道也说不上太平,但终究比当初黄巾起义、各地军阀肆虐的时期要强上不少。

远离战区的百姓尽管日子艰难,总也还能勉强生活。

而荆益二地的百姓,相较他处则要更好一些。

荆州百姓虽然新历大战,但新岁减赋轻徭的政令已由诸葛亮正式发布,传达了下去。

为此战做出突出贡献的枝江县,更是得到了全年免税、不征徭役的优惠政策。

益州百姓条件则普遍要更好一点。

至于棚户区的人们……节日用酒都备好了。

此时的春节便是农历第一天,叫元日、正日等等。

达官贵人们家中,小辈要向家中长辈敬上椒酒。

椒是花椒,此时人们认为性温的花椒有诸多好处,颇有点后世某某神药包治百病的意思。

但这玩意产量不高、价格昂贵,在此时可不是普通人能用得起,即便棚户区的人们也舍不得如此奢侈。

大家族斗富炫富,除了比马比宅子比美姬,还会建椒香房,盖房子时用花椒涂墙,证明自己有的是钱……

这点真是千年不改,只是变成了比车、比房、比小秘,比奢侈品。形式变了,本质却都差不多。

而普通百姓,条件好点的用柏叶浸酒,再不行的则折些桃枝叶煮“桃汤”喝,也自有庆祝方式。

吃胶牙饧(麦芽糖)、五辛盘、每人一个鸡子。

这基本便是平民们的元日饮食了。

素来不吝啬的老刘自然不会只准备这些,王府烹羊宰牛,备下美酒珍馐,大宴成都官员将领。

一时间王府内尊卑列叙,典而有章,珍膳杂遝,充溢圆方。

也少不了笙磬筝瑟等雅乐,还有舞蹈。

当然这次因为有吴夫人等女眷出席,也就没法欣赏攒劲儿的节目了。

刘禅还特意命人把那头因为天冷有些打蔫的大象也牵来了。

那个善于驯养大象的年轻南人,指挥大象给众人助兴,颇有点马戏团表演的意思。

看得众人连连惊呼喝彩。

之后中央对各个地方官也会按照级别给一笔赏赐,此皆惯例。

首节 上一节 137/17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开局一个碗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