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我的封地变异了

大唐我的封地变异了 第277节

也无怪乎这些民众们这般激动,乃至喜极忘形,他们也是需要一场胜利证明大唐不一样!

是的,大唐确实已经取得了很多场胜利了,似乎百姓们已经可以从前隋的混乱中走出来了,但百姓们自己也不清楚,大唐这样的盛世还能持续多久。

想当初,杨广在没有御驾亲征高句丽的时候,隋朝国内日子不也能过得下去吗?

这次李湛亲征吐蕃,其实是唤起了不少人心中的这片阴影的,好在李湛因为李二提前回到京城了。

若不然的话,恐怕长安就会有些流言蜚语了。

而在百姓们心中有些惶惶的时候,蓝玉带来的这场大胜确实酣畅淋漓,也足以向百姓们证明,大唐绝不是二世而亡的大隋!

大唐能做到的还有更多,放眼大唐边疆,还有谁可堪一战?

东北的高句丽,草原上在贞观年间还南下逼近长安的突厥,西北的西域诸国,西南的吐蕃……

这些看似盛极一时的国家,中原的敌人们,现在不都臣服在大唐的脚下,有些儒生们,甚至已经在大唐身上看到了大汉的影子。

这样连战连胜的美景,着实会让世人们心醉,这是多么好的一个时代啊!

大唐已经找准了自己的定位,天下无敌!

而作为天下第一的国家的子民们,百姓们也渐渐明悟了大唐的强大,这才有了今天的这般欢呼雀跃。

若是往后再有什么军事上的胜利,可能百姓们就不会这么关注了,胜利的次数太多,来的太轻易,他们也就不会再特别在意了。

李湛也衷心的希望,大唐的百姓们不要有丧失这样的大国心态的一天,能够一直有着足够的自信,面对世间的挑战。

一场欢腾的宴会算是为此次唐蕃之间的战事结了一个尾,接下来大唐还要支出大量的钱财用于赏功。

没法子,现在大唐的土地是不够分了,那总要从钱财上给这些府兵们补偿吧?

要不然谁还愿意为大唐效力?

一想到这次赏赐要撒出去的钱粮,李湛的心里也有些小心疼。

本来攻打吐蕃就消耗了大唐很多储存的钱粮了,可以说整个陇右多年的积蓄近乎被一扫而空,而再加上接下来的这些赏赐,今年朝廷算是要过一个艰苦一点的年了。

次日,李湛召集来政事堂的宰辅们商议着处理吐蕃的后续事宜,战事虽然结束了,可吐蕃的治理不能放着不管,要不然若是再有一个强权从高原崛起,那大唐这一仗岂不是白打了。

在李湛刚起了一个头,提到这个话题的时候,让人意外的是,章惇居然站出来说道。

“臣愿请治蕃地。”

在场的所有人都很是震惊,有些难以置信的看着章惇,就连李湛也忍不住说道。

“大可不必如此,能治理蕃地的人还有很多,朕也不舍得把你外放到蕃地,那里的环境太过恶劣了,确实不是一个当官的好去处啊。”

章惇则正色道。

“臣知道这一点,可难道吐蕃的这块地方能就这么放着不管吗?只要朝廷想要治理蕃地,总是需要选人的。”

“而且对治理蕃地的人选要求也不会太低,首先他要能力合格,第二身体要好,其三则是要得陛下的信任。”

“三者结合起来,适合的人也不多啊!”

李湛想要反驳章惇,朝中不是还有张居正、王阳明、冯道等人吗?他们又不是不符合这些条件,怎么就非章惇不可了呢?

可是想了想,李湛也发现了,章惇这么说并非无的放矢。

其实单单是一条深得李湛的信任,就能把很多人筛出去了。

接下来的吐蕃肯定是要设置都护府的,朝廷不可能直接将蕃地化为郡县,而都护府……大都护掌握的权力实在有些大。

一般来讲,能担任大都护这个职务的,都必须是皇帝的心腹,可话说回来,一般情况下,皇帝的心腹又怎么可能缺官当呢?

谁愿意放弃在皇帝身边的大好前程不要,跑到穷乡僻壤的地方啃沙子,当一个大都护?

就像是现在朝中的人,深得李湛信任的张居正也好,王阳明也好,他们哪一个不是身上担着重任,不是轻易就能到边塞担任地方官员的。

更别说去蕃地这样的高原,身体确实也是一个必须的门槛,张居正也好,王阳明也罢,他们的身体和章惇比起来,确实是一个鶸。

可……李湛还是觉得章惇没有这个必要呀!

于是李湛索性直接问道。

“章卿为何这时候忽然想要转任地方,还是蕃地那样的地方呢?是在朝中干的不顺心了吗?”

章惇有些惶恐的说道。

“臣不敢,只是臣以为现在朝廷需要臣去吐蕃罢了。”

李湛满腹狐疑的盯着章惇,却从他脸上看不到半点的心虚,最后还是先把此事搁置了。

“此事往后再议吧。”

待到此次议事结束后,李湛专门私底下留了章惇一人在殿中问话,也就在这种没有其他人的时候,章惇才总算是肯吐露实情了。

“其实也没有别的特殊的原因,臣在长安呆的不是很习惯,朝中的政事有张居正和王阳明几人,臣能做的事不多,在政事堂中也有些像是充数的。”

“而军中的事务,臣也不可能插手,朝中那么多将军,他们哪一个不比臣更懂军务?”

“算来算去,臣觉得臣的才能还是在边事上,倒不如直接去蕃地任职几年,帮着朝廷打好当地的统治基础。”

听着章惇略带几分自嘲的话语,李湛就有些凝噎了,他知道章惇说的话是实情,他心里有些怨气其实也很正常。

他和张居正算是一起被李湛召唤出来的,可现在张局长掌握朝政大权,而他章惇主要负责的是鸿胪寺这样的边角处。

章惇的才能难道只能负责一个鸿胪寺吗?只能帮着在对外事务上提提意见吗?

当然不是,只是朝中的官位就那么多,权力也就那么多,张居正和王阳明两人多占了一部分,其他人自然就会少一部分。

在这事上,其实不单单是章惇的利益受到了损失,之前在地方的范仲淹难道没有感到自己的权力被侵蚀了很大一块吗?

只是范仲淹的脾性要比章惇好几分,所以一直忍到现在罢了。

这大概也是和一些过于优秀的人同处一个时代的悲哀吧,不管想要做什么事,都会被笼罩在其他人的阴影之下,世人也难以看到他们散发的光芒。

对章惇来说,可能跳出长安这个大坑,回到边疆任事已经算是一个很不错的结局了。

明白了章惇的苦衷以后,李湛也没有多做阻拦,本来章惇就是以边功见长,如今他还是主动请缨,李湛有什么理由不同意呢?

只是李湛还是嘱咐道。

眼看章惇言辞恳切,李湛也不好再多做挽留,略微沉吟片刻以后,李湛还是答应了章惇的请求,大概对于章惇来说,边地才是他真正能够发挥才智的地方吧?

与其强留章惇在长安,工作做得也不那么顺心,还不如把他放到边地,让他在边地建功立业,帮着大唐开疆扩土,这何尝不能让他留名青史?

另外,由章惇这个宰辅挂衔治理蕃地,也能显出朝廷对高原的重视,李湛还是希望章惇能把高原安定下来的。

最起码在这几十年里,李湛不愿意看到高原上再有其他强权崛起了。

若是章惇在任上处理的当的话,这个看似很高的目标,也未必不能实现。

章惇用来对付草原群胡的手段,也不是不适用于蕃地的那些羌民们,同样是落后的部落制的族群,难道还真的能有什么天差地别吗?

不过是吐蕃人处在高原之上,文明更加落后一点,比起草原还要缺几分底蕴罢了。

安抚好章惇后,李湛私底下又找来了张居正和王阳明两人,想要和他们商量一下自己在御驾亲征途中产生的一个奇思妙想——迁都幽州。

本来李湛兴致勃勃的和他们两人说起这个话题,试图征询他们两人的意见,却惹来两人一致的声讨。

“若是陛下觉得此事可行,能够安抚下来河北道的人心,那同时陛下也该好好想想该如何安抚关陇道的人心了!”

李湛有些尴尬的摸了摸鼻子,不好意思的说道。

“这……朕也清楚这事不太可能,但想想总不犯法吧?”

“说回正题,你们觉得现在的河北道到底如何,情况怎么样呀?”

李湛作为一个皇帝,他站的位置太高了,也不会有什么底层的民众能真的见到他,所以他对河北道的状况,也只是有一个模糊的轮廓,甚至就连这个轮廓也是在各种历史事件中拼凑出来的。

至于这样的模糊印象到底符不符合现在的河北道的情况,李湛也并不清楚,这才想要咨询一下张居正和王阳明两人。

听到李湛的这番问话,王阳明认真梳理了一下自己在河北道任事的那几年的所见所闻,附带着自己的各种感受,向李湛讲解了一番。

李湛其实当初也巡视了河北道,可他作为皇帝出行的时候能看到的东西,大家懂得都懂,不可能有多少真实的。

倒是王阳明当初因为要修黄河大堤,很是在河北道呆了一段时间,其中还包括在河南道、山东等地,可以说整个黄河中下游都被王阳明亲自跑完了。

论起这个时代对河北道的了解,可能王阳明并不是最深刻的那个,但王阳明不属于这个时代的特性,也让他能站在一个更为中立,更为客观的角度来看待河北道的问题。

“自前隋三征高句丽后,河北道就便被疮痍,而后又历经几任反王,河北道元气大伤。虽说自大唐统一以来,对河北道的建设也出了不小的力气,在当地劝课农桑,鼓励工商……”

“至今为止,河北道已然恢复旧观,而且在财富的积累上比起前代的数百年积累也不遑多让了。”

“但依臣来看,河北道的问题也不少。最大的问题有三个,一来读书的氛围不浓;二来南北发展差异大,北方运输依旧困难,河北道自身就人心不齐;三则是徭役的问题了。”

李湛听到王阳明的这番话,真的觉得挺反直觉的,不由的身子微微前倾很是认真的问道。

“河北道不是保存了华xia衣冠的地方吗?他们那些大姓们平素里最喜欢说的,不就是各种经典,怎么会没有读书的风气呢?”

“因为读书科举也轮不到他们,不管是那些七宗五姓之家,还是平头百姓都一样,只是最近这几年情况好了一点。”

王阳明简单的解释了下,河北道有那么多诗书传家的大族,按理说学术成就和读书的氛围都应该不错。

可在大唐建立以后,河北世族们多受关陇世族的打压,就算有科举有举荐,一般也轮不到河北道的士子们。

也就是李湛登基以后,情况好转了很多,李湛和关陇世族没太多焦急,起家又是在西北,至少从中枢层面上,他站的是比较公正的,这才有这两年的时候,河北道士子频频在科举考场上路面的一幕。

若是换成以往的科考,只怕很多河北道的士子们都已经放弃了。

可现在却不一样了。

这是在政治上的问题,何况也是因为河北道世族的力量过于强大,以至于民间压根没人愿意读书,就算读了书谁能考过诗书传家的这些大族们?

首节 上一节 277/2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