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我的封地变异了

大唐我的封地变异了 第128节

李湛的心里挺高兴的,只是略笑了笑说道。

“看来杜荷也堪大用了。那你后面查到什么眉目了吗?”

杜如晦面带惭色,很是诚恳的说道。

“臣查了一下,只是发现了有四个考生不太对劲,这几人都是京兆府里有名的浪荡子,不学无术,这次科举却榜上有名,能够参加接下来的考试。”

“调出他们的卷子,写的却中规中矩,但怎么都不像是他们的水平能写出来的。只是京中这次考试卷子过手的人太多了,很难追查。”

“那你觉得现在要继续追查下去吗?要是查应该怎么做?”

杜如晦面色沉静,很是有底气的说道。

“陛下,臣以为查是一定要查的,这样的人在未来肯定会是一颗毒瘤,留在朝中绝非什么好事。只是臣以为现在不便于大张旗鼓的查,不然容易让人心惶惶,甚至可能有已经没考上的人闹事。”

“毕竟这次考试出现舞弊的情况,谁也没法保证这些落第士子们,是不是本来有才华却被那些徇私舞弊的官员们罢黜了的。”

“可这样一来,只会让这次大考弄成一个笑柄,实非智者所为。”

“只要咱们先默不作声,那些暗地里的虫子们,定然不可能忍得住。之前的考试影响还不大,能获得的利益还比较少,他们都敢这么干了,安知此次大考他们不敢泄题?”

“有一就有二,只要做好准备,等到他们露头之后一举拿下就好了。”

李湛很是赞赏杜如晦的意见,不骄不躁,沉稳有度,确实不愧他杜断的名头啊。

“好,事情就按你说的来办,不过这事还没重要到让你这个丞相忙活的地步,朕会把这事交给别人追查,爱卿还是注意下身体。”

杜如晦颇为感激的说道。

“谢陛下。”

等到杜如晦离开大殿后,李湛却开始踱起了步子,这事他真的有像之前在杜如晦面前表现的那么毫不在意吗?

不可能的!

只要想想后世满清治下,年年发生的舞弊大案,李湛的心里就觉得窝火,眼看这次像是有苗头出现,李湛自然是很恼怒的。

只是李湛也很清楚,只要有考试,舞弊的情况就一定会有,只是看是把那些腌臜事放到明面上还是暗地里。

当初的察举制发展到后期,不就是把那些私底下的勾结,相互举荐放到了明面上了,弄得察举制那叫一个臭不可闻。

所以这事绝对不算意外,可李湛这才刚开个头,就有人给他上眼药,李湛的心里当然是相当窝火的。

真的以为李湛的刀子不够锋利啊?

虽然李湛现在是刚刚登基没多久,可这禁军全在李湛手里,他们这些人还敢在长安这么跳,实在是不知道死字怎么写的。

李湛想了一会,吩咐道。

“去,把李破李校尉喊来。”

既然他们敢这么做,官面上的大理寺和刑部只怕是不能用了,还是用他手头上正在组建的军情司吧。

李破这个当年的牧奴,在草原势力被扫清之后,就来到李湛身边专门负责这事,只是李湛是很希望,这样的特务机构不会对准国内的。

可惜,这些世族们不给面子啊!

喊来李破之后,只是简单的吩咐了几句,李湛就让李破退下了。

这事要是对官场上的那些官员们,可能追查着很有难度,有时候还不愿意得罪人。

可这对于李湛手底下的军情司来说真的不算事,他们自组建的时候,大部分那可都是能在突厥王帐潜伏下来的人才。

而且有李湛这个皇帝作为依靠,谁会在乎那些世族们的报复?

李破被李湛吩咐了几句以后,走出皇宫,脸上满满的都是笑意,他知道李湛一开始对军情司的安排,可能很难涉及国内的事。

可现在,这些舞弊的人是把刀往他们的手里递啊!

李破虽然不清楚后世那些舞弊的人,究竟是何身份。但他对现在敢于舞弊的人的身份自然有所揣测,不外乎是朝中的勋贵或者世族。

勋贵们的概率要小很多,毕竟如今大唐的勋贵们,那都是跟着李二打天下的,在李湛上位后,不夹着尾巴做人都已经很不可思议了。

这群人现在大都相当谨慎,可是那些世家大族们,可就不是这样了,只是回到长安没多久,李破可就不止一次听说那些大族门人们的腌臜事了。

舞弊的胆子,他们肯定有,还很大。

不过考虑到现在大唐立国不久,真的敢于牵扯到这样的案子里的应该还是少数,这就有些可惜了。

……

查处舞弊的事,自然是需要不着痕迹的进行的,而随着天气越来越冷,李湛也提前召开了一次小规模的朝会,主要参加人员是三省的高官,还有他麾下的一些心腹学士们。

也算是为接下来的大朝会定一个基调,再展望下新的一年。

其实这次朝会上要说的事,确实不少。

摆在第一位的,就是李湛的年号问题,当初李二退位,到了现在已经要到新年了,年号问题不能再拖了,总不能等到李湛继位一年了,年号还用贞观吧?

关于这点,李湛的心里是渴望用上开元的,所以他示意冯道帮着提出了这个年号,至于其他人说出来的‘贞元’等,李湛实在没看上眼。

不管怎么说,唐玄宗开元这个年号确实起的挺好的,而且在开元年间大唐达到了鼎盛期,用这个表达李湛心里的美好祈愿,也是应有之事。

那些被李湛召唤出来的文臣们很清楚李湛的这点小心思,也不虞会在开元后陷入天宝年的衰退,说到底时代不一样。

眼看李湛的心思已经暴露无遗,而且开元这个年号也一点不差什么,所以这些官员们就没有反对的。

另外一个事,就是李湛准备裁撤部分兵员了,如今大唐东北、草原的战事已经结束,接着保留一大支军队对国家的负担还是比较重的。

在有了火炮、火铳的前提下,留着太多军队,其实意义并不算太大。

而另外一个重中之重,其实就是商讨要不要扩建长安城的问题。

今年李湛对外作战接连胜利,接下来可能会有更多外国贵族们,被李湛强行迁徙到长安,以如今长安的规模实在是不够用了。

现在的意见就是两个,要么扩建长安城,让长安城成为如今当之无愧的第一大城。

要么就是重修东都洛阳,把都城迁往洛阳,白纸上好作画,洛阳城的主体虽然在隋末战乱中被毁的很厉害,可洛阳城的皇宫内苑保留的比较好。

若是真的搬到洛阳,皇宫里就可以不用施工,弄什么奇观了。

李湛自己自然是倾向于在东都洛阳,重修洛阳城的,反正这些俘虏够多,有他们修建城池,也不用担心过度使用民力。

可房玄龄等人的反对也不无道理,现在长安的大明宫都还在修建,若是就这么转去洛阳,重新定都,那不是白白浪费了修好的大明宫吗?

就是大唐国力强盛,也不能在这种时候这么浪费啊。

之前的时候,晋阳城的行宫也经过一轮修缮,这样的事要是传出去,对李湛的形象实在不怎么好。

最重要的是,现在国内的大工程实在太多了,近一点的还有正在修建的皇陵,一个是给李渊修的,主体部分已经建设好了。

可给李二修建的皇陵可刚刚才动工啊,更不用说很快就要开始修建李湛的皇陵。

这几项工作都能把朝中的大臣们压得喘不过来气,要知道修建皇陵可不单单是要劳动力,更重要的是要有营造方面的大匠呀。

大唐能称得上营造方面大匠的人就这么多,哪里能忙得过来?

远一点的,还要修建联通荆襄和南阳的运河,正要在半岛上修建的主干道,草原上还要修建受降城等等。

房玄龄等人是唯恐李湛成为第二个隋炀帝,力争不让他同时开展这么多的大工程,别管用的是不是蛮夷,有这个趋势就应该警惕了。

李湛实在是争不过他们,而且李湛也不愿意给后世的皇帝们做一个坏榜样,所以勉强退让了一步,至少明年不修建洛阳城了,但那些迁徙的新罗、百济等地的贵族,大部分都要迁往洛阳。

等到未来修建洛阳城后,正好让他们出钱出力,也是为了填充洛阳附近的人口。

现在关中人口太多了,可洛阳人口因为隋末战乱,和前两年的水旱灾害,一直没有恢复过来,倒不如让这些本来就懂一点汉文化的半岛三国贵族们,先行填进去。

对李湛的这个安排,反对的人就比较少了,大家都看出来了,迁都已经成了定局。

只是洛阳现在的优势确实也比长安大,说到底隋炀帝修的大运河,着实让洛阳变得繁荣了很多。

只要这条大运河还在,洛阳的地位就不会有什么变动,就算不是首都,也会是中原首屈一指的商业都市。

剩下的就是一些看起来杂七杂八的事了,但重要性远远高于刚才李湛和他们交流的这些事务。

河西四州原来种植的高产粮食已经开始在全国试点推行了,效果相当喜人,知道的大臣们都乐的合不拢嘴。

有这样的‘神器’在手,也无怪乎当初李湛能不停地往长安输送粮食了。

平均亩产千斤,这放以前那真是想都不敢想的事,而那些土豆、红薯虽然不能当主粮吃,可是亩产更高。

何况这两者对天气要求很低,土地肥沃程度要求就更低了,只要每家每户种上一点土豆或者红薯,怎么熬都能熬过饥荒吧?

这等到未来一定是活人无数的好东西啊!

在初步看到推行的成果后,魏征和萧瑀都主动请缨,想要负责天下的高产良种的推广,他们都不是傻子,这样的一份大功德,只要沾上了,就算在自己死前的时候,官位可能不高。

可是等到去世以后,带来的福泽绝对可以绵延数代,这可比单纯的当高官来的幸福的多,就算是高官也要防着站错队啊!

可有了这样的功劳傍身,就算是以后出现政斗,大多数人也会看在推广粮种的份上,给他们留下一支后人。

要是更夸张一点,说不定可以像现在的孔孟等家族,绵延不绝。

眼看他们为这事快要把狗脑子都打出来了,李湛乾坤独断,让他们各自负责一个州县的粮种推广,人人有份。

这些大臣们看到李湛的决定,虽然心不甘情不愿的,但也明白这样一块肥肉,李湛肯定不可能让他们一人独自吞下。

更别说,这粮种还是李湛拿出来的,真要说起来,百姓们也更应该感谢李湛才对。

他们就是再争,在聪明人眼里也是争不过李湛的,唯一值得疑虑的是,到了地方之后会不会有贪天之功为己有的人。

毋庸置疑,这样的人肯定会有,恐怕数量也不少,不过在李湛的铁拳下,只怕是活不了太久的。

至于其他的事务,其实还有一个字典的推广,之前李湛已经编纂好的蒙学字典,李湛也希望能在明年全面推广开来。

首节 上一节 128/2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