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第508节
只要大明能在朝鲜获取利益,就算爆发区域战争或冲突,也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毕竟战争能催化很多东西。
削弱朝鲜本土的元气,反哺到大明的各个领域,等到辽东地区发展起来,开始构建起铁路干线,那么真正实控朝鲜的部署,就能跟着顺势推动起来。
第796章 朝贡体系
“陛下,废除不征之国一事,是否应该再慎重考虑?”徐光启有些踌蹰,看着手里的案牍,对崇祯皇帝说道。
“毕竟国朝对待藩属国的态度,是明确的,如果说这份旨意要明发出去,那难免会有些……”
“难免有些什么?”
崇祯皇帝出言打断道:“太祖高皇帝所定《皇明祖训》,曾言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自不揣量,来扰我边,则彼为不祥。彼既不为中国患,而我兴兵轻伐,亦不祥也。
吾恐后世子孙,倚中国富强,贪一时战功,无故兴兵,致伤人命,切记不可。但胡戎与西北边境,互相密迩,累世战争,必选将练兵,时谨备之。今将不征诸夷国名,开列于后:朝鲜、日本、大琉球、小琉球、安南、真腊、暹罗、占城、苏门答腊、西洋、爪哇、彭亨、百花、三佛齐、孛泥国……
朕知晓太祖高皇帝之苦心,不想因征战而虚耗国力,然而朕想要说的,是现在之大明,与太祖高皇帝他老人家所处大明,已然是完全不同的情况了。”
被传召进宫的徐光启、毕自严几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流露出复杂的神情。
如果说《皇明祖训》能够调整的话,那就代表着有些事情,必然会经历一个阵痛期,这是对文官群体的一次震动。
过去文官群体动辄以祖制礼法,来对天子进行规谏,倘若《皇明祖训》都能调整的话,那他们何来依据呢?
改变大明的朝贡体系,废除掉不征之国这件事情,崇祯皇帝是有着很多想法的。
其一,解除掉大明对外的最后枷锁,加快推动海外移藩之事。
其二,震慑南洋诸国。
其三,明确要调整《皇明祖训》的态度。
其四,要将《皇明祖训》当做大明之宪法。
涉及到上述的构想,崇祯皇帝都要一一实现,唯有把这件事情做好,那么大明才有持续向前的源动力。
祖制礼法,不该变成只约束皇帝的枷锁,而应该变成大明的基本法,以此指导着大明不断向前。
崇祯皇帝已然想明白了。
通过改变朝贡体系,为之后推动《皇明祖训》立法一事蓄势,等到大明的宪法真正落下帷幕,今后的历任君主,只能对《皇明祖训》进行补充,而不能再删改先前所定,这是他唯一要双标的地方。
“还望陛下能三思啊。”
温体仁走上前,跪倒在地上,“废除掉不征之国一事,姑且不提国朝内部,究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就说朝鲜、安南、真腊这些地方,一旦知晓国朝废除掉此项祖制,那必然会有所反应的,甚至会破坏我大明的国威,倘若……”
“大明的国威,是打出来的,而不是靠所谓的朝贡捧出来的。”
崇祯皇帝神情倨傲,“过去那套朝贡体系,朕觉得也该废除掉了,随便来一些人,向国朝敬献一些东西,就能换取大批的赏赐。
这在朕看来,是愚蠢的。
看看现在的南洋诸国,都变成什么样了,一帮从欧罗巴大陆过来的海上势力,凭借着自身强大的海船和火炮,就能随意在南洋作威作福。
大明作为这些地方的宗主国,难道就眼睁睁的看着吗?
朕觉得不能。
今后大明不仅要维系本土的安稳,也必须要兼顾到这些地域,倘若南洋诸国任由外来势力肆虐,那迟早有一日,大明临海地带也会遭受肆虐。”
废除掉不征之国一事,不仅是为了解决枷锁,更是为今后大规模移藩做准备。
像南洋这等富庶之地,不控制在大明的手里,崇祯皇帝实在是太不甘心了。
就算现阶段的大明,无法实际控制住这些地域,可是让移藩过去的宗藩群体,甚至是一批勋戚群体,进驻到这些地域上,那也能给大明带来诸多的好处。
想要实现这一战略构想,按照崇祯皇帝的心理预期,至少需要十余载,甚至是更久,才能稳步的落实下来。
在这较长的期限内,就会有源源不断的财富和资源,成批量的输送到大明本土,继而帮着大明推动变革。
等到大明具备一定的工业实力,能够有效控制住这些地域,那么新一轮的海外移藩,就能跟着推行起来。
不过想等到第二层次的战略部署,能够真正意义上的落实下来,具体需要多长的时间,这是崇祯皇帝也没有想过的。
或许二十年。
或许三十年。
或许要更久。
但是不管需要多久,大明只要能按着他构想的去做,就能借着不断对外扩张的趋势,一步步的增强维新变法的力度。
“此事就这般决定了。”
崇祯皇帝站起身来,看向徐光启他们,“内阁将这份中旨明发下去,谁要是有任何的反对意见,那就呈递到御前来。
朕倒是想要看看,他们究竟是大明的臣子,还是这些藩属国的臣子。
行了,都先退下吧,朕要去武英殿一趟,江南诸省平叛一事,眼下又有了新的进展,你们内阁这边,也要协助好。”
“臣等领旨。”
众人作揖应道。
尽管徐光启、毕自严他们,还有很多的话想要说,可是崇祯皇帝的坚决态度,让他们也不敢再多说其他。
何况废除不征之国一事固然重要,可是在内阁这边,所接触到的重要之事太多了,现在的徐光启他们,实在是太忙碌了。
想要遏制住朝中的党争,除了要确保各方势力制衡外,还要多给他们找事情做,这样才能达到出其不意的成效。
崇祯皇帝现在就将一批需要持续跟进的事情,有序的移交到有司负责,权力给予你们,但同样的,敢出现任何问题,就必然是严惩不贷。
权力场上的博弈,就是一个反复拉扯的过程,崇祯皇帝就是要通过这个拉扯,来逐步的蓄势,为他今后彻改大明国制,夯筑一个牢靠的根基,继而紧抓维新变法的大旗。
第797章 维新之辩
“辽地能有今日之安稳蓬勃,老卿家是功不可没的。”崇祯皇帝神情感慨,看着离辽归京的孙承宗,“倘若没有老卿家镇守辽地,只怕国朝想要收复失地,镇压建虏之叛,断然是不现实的事情。”
“辽地能够有今日之变,绝非是老臣之功啊。”
孙承宗微微欠身道:“从老臣再度赴辽镇守,那皆是尊奉陛下所明旨意,围绕着泛辽东战略展开的部署。
过去在老臣的心里,对于陛下的部份决断和部署,是不理解的,觉得国朝真的这样做的话,恐会带来很多隐患。
可是让老臣万没有想到的。
伴随着泛辽东战略的逐步落实,不仅让国朝所辖戍辽军在辽前站稳脚跟,更让建虏在对峙下不断被削减底蕴,这才有今日的辽东。”
崇祯皇帝当然知道孙承宗说的是什么。
一个是李自成赴辽。
一个是在辽筹办产业。
不管是哪一个决定,处在那一时期下的辽地,都无疑是冒着极大风险的,一旦出现失控的趋势,就会造成不可评估的损失。
可站在崇祯皇帝的角度,这些决定固然说有些冒险,可对于那时的大明而言,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过去的事情,就叫他过去吧。”
崇祯皇帝收敛心神,微微一笑道:“人都是要向前看的,现在辽地两省重获新生,这就是最好的结果。
当然辽地两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想要确保大明东北边陲的安稳,就必须要铆足劲发展才行,朕相信有孙元化、申甫等一众良臣悍将,必然能带动辽地的改变。”
在地方上逐步去除个人影响力,这是崇祯皇帝一直在注意的事情,明确任期,改变官制,精兵简政,唯有把这些事情都做好,做扎实,那才能有效避免尾大不掉、拥兵自重的情况发生。
大明的流官制度,必须要更进一步的精进,以此确保大明在迈向新的道路征程,能够更快的适应和调整过来。
“陛下,老臣一直有一个疑问。”
孙承宗踌躇刹那,向崇祯皇帝作揖行礼道:“今后的大明,究竟要达到怎样的改变,才算是对标陛下所提的维新变法?”
受崇祯皇帝的影响,随着一批枷锁被彻底打破,这其实在大明的上下,引起很大的争议和影响。
即便是在辽东那边,孙承宗在没有卸任辽东督师前,一批维新派出身的官员,就朝堂上的种种决断,都有着自己的看法和分歧。
大明究竟要走一条怎样的路,这是很多人都在思索的事情。
“其实老卿家的这句话,朕也不知该怎样回答。”
崇祯皇帝想了想,神情有些怅然,“在朕的心里,大明要走‘新’的路线,可是这个新,究竟该怎样定义,涉及到的层面太多。
朕所想的新大明,应该是一个清平的时代,对外霸道,对内王道,这注定需要两套不同的体系,去扎根到大明本土和大明海外。
就像在大明本土境内,朕希望能持续推进产业领域的发展,让大明治下的子民,能够过上富裕的生活,让特权被限制在一个框架内,让土地兼并受到有效扼制,让底层的人能够看到希望。
过去的种种不合理之处,是滋生弊政和毒瘤的温床,这也给国朝带来很多的麻烦,造成很大的被动。”
新。
这是一个很宽泛的词汇,可是在听完崇祯皇帝所讲,孙承宗的心中却生出感慨。
过去的大明,的确存在很多问题。
恰恰是这些弊政和毒瘤,才导致大明在遇到一些问题时,没有足够的实力和底蕴,去从容面对这些问题。
“陛下,维新变法会持续推进吗?”
孙承宗收敛心神,再度询问道:“据老臣在辽地的种种见闻,倘若想达到陛下所言的谋划,恐并非10年,20年,就能够逐步实现的。
这必然需要经历一个漫长国朝,去分时期的不断向前推进,解决一个个时期下,所需要面对的问题。”
上一篇:三国:截胡刘备妻,我乃祖龙血脉
下一篇:大秦:夺笋呐,祖龙偷听我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