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第333节

“刘帅,不然首批出战的军队,就交由末将来统辖吧。”左良玉挎刀而立,见刘兴祚快步走来,皱眉说道:“毕竟东江先锋登陆之后,就要对镇江堡展开进攻,倘若……”

“行了,这首战的功劳,你们谁都别跟本帅抢了。”

刘兴祚笑着摆手道:“东江军的主帅,是我刘兴祚,说起来,从本帅接管东江镇后,还没为陛下献上一份厚礼。

这次李自成这般生猛,那本帅也不能软了。

如果说后续建虏主力,真跑到定辽右卫一带,到时候这仗啊,有你们打的时候。”

左良玉、沈世奎听闻此言,眉头微蹙起来,别看刘兴祚说的那般轻松,可他们心中都很清楚。

恰恰是登陆镇江堡一带海岸,向镇江堡发动攻势的首战,这是最难打的,毕竟为节省时间,先锋主力没携带过多的火炮,如果说不能趁着第二批大军,乘船渡海赶赴前线,将镇江堡打下来,那之后面临的境遇就被动了。

第520章 募工(1)

辽东境内掀起的战争风云,受地域限制的影响,暂且没有在大明境内,产生什么较大的风波。

随着流贼平叛、建虏平叛的势头,渐渐开始变得明朗起来,这也使得大明北方诸省的秩序,不像先前那般混乱。

甚至像山西治下的发展,也渐渐有了起色,这对崇祯皇帝来讲,心里是非常欣慰和感慨的。

文华殿。

“朕今日摆驾文华殿,召集诸卿,是有件政事要商榷。”崇祯皇帝倚靠在龙椅上,看着韩爌、毕自严他们,神情正色道:“现在气候是越来越冷了,距正旦也没几个月了,农忙秋收的时候也都过去了。

此前直隶巡抚卢象升、天津知州陈延生他们,向朕呈递过重修直隶境驰道的奏疏,朕那是也恩准了。

地方筹措一批,内帑调拨一批,这件事情算是逐步落实下来,相应的建设都起到不错的成效。”

韩爌、温体仁、毕自严、徐光启、周延儒这些内阁大臣,一个个都流露出各异的神情,显然都在想天子所讲,究竟是何意。

对卢象升这位直隶巡抚,朝中那帮文官群体,有说好的,有说坏的,毕竟卢象升自赴任以来,所做的事情很多,甚至还和韩继思一起,清查掉一批地方贪官,这引得很多群体的强烈不满。

北直隶治下的官场风气,在卢象升的监管下,算是在一点点的逆转,甚至地方上的士绅、地主等群体,都不敢公然僭越大明法纪。

卢象升没有当直隶巡抚以前,那北直隶治下的各府县,可谓是各种事情都有,像什么贪赃枉法、盘剥百姓、兼并土地等等,根本就是毫无顾忌的在做。

尽管北直隶就在大明天子的眼前,不过地方上若是不想叫一些坏事,捅到京城这边来,那还是有很多办法的。

可恰恰是独设直隶巡抚后,尤其是直隶赈灾行署的创设,逐步渗透到各府县治下,情况就发生逆变了。

地方官不敢怠政懒政了。

士绅等不敢肆无忌惮了。

直隶赈灾行署所辖生员和读书人,一个个都年轻气盛,倘若他们知晓什么不法之事,都会及时禀到直隶巡抚府。

这谁受得了啊。

“朕觉得这算是不错的契机。”

看着众人的反应,崇祯皇帝继续道:“朕想以赈灾公署的名义,向山西、直隶、山东三地所设行署,下发一道旨意。

着命三地赈灾行署,开始在治下着手整饬水利、扩宽河道、修筑水库、整修驰道。

通过这些兴起的建设,在所辖府州县进行募工,来吸纳治下流民群体,并逐步完成登记造册。

对完成登记造册的流民,可让三地巡抚,在各府州县治下,以赈灾行署的勘探意见为主,拨部份官田进行安置,叫他们有落脚之地。”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

韩爌听闻此言,忙上前拱手道:“倘若真这般做的话,那无疑会拖垮国库啊,毕竟上述三地境内,究竟有多少流民,这谁都不清楚。

甚至临近的布政使司,若是知晓这一募工情况,是否会大批涌进上述三地?

况且各地的官田,都是有数的,倘若用作安置流民所用,那有损的会是国库赋税啊。”

崇祯皇帝眉头紧皱起来,对韩爌这般激动的反应,他多少是能猜出一些的。

无非就是不想掏银子,这是主要的。

其次是这件事情闹得动静太大。

再者若真的这般做了,恐赈灾行署的底蕴会越来越强,到时大明各地,都将逐步明确此制。

对于赈灾公署的特设,各地行署的分立,其实朝中不少文官是反对和批驳的,尤其是户部这边。

崇祯皇帝所构建的赈灾体制,下辖的一众吏员群体,都是继而如仇的年轻生员和读书人,对这等贪赃枉法之事,他们是极度憎恨的。

此前大明地方出现灾情,要朝廷进行粮饷调拨,以确保地方赈灾,原本是户部直接负责,这其中可是有不少油水的。

而这一批批赈灾粮饷,从京城调拨到地方上去,还会经历层层的盘剥,真正到了灾情地区后,能有三四成用到赈灾上,那都算烧高香了。

可现在朝堂一个赈灾公署,地方一个赈灾行署,实现了无缝对接,叫很多人都插不进去手,那无疑断了很多人的财路。

毕自严是户部尚书不假,能确保自身的清廉,但是户部所辖清吏司何其多,所辖官员何其多,这其中有多少想捞油水的,根本就查验不过来。

“那依着韩卿的意思来说,朕是不是能理解成,凡大明治下的破产流民,就不算是大明的百姓?”

崇祯皇帝眼神冷厉,盯着韩爌说道:“若是这般的话,那内阁何不进行票拟,递交到军机处这边,让他们明发票拟,调动我大明各地军队,将各地的流民全都当做流贼给剿灭了?这样岂不更省事?”

韩爌忙道:“陛下,臣绝无此意。”

大明治下的流民群体,受三大饷摊派、卫所制崩坏、苛捐杂税、土地兼并、灾情等多重因素影响,称得上是逐年递增,若是流民问题不能解决,只怕山陕的流贼叛乱镇压了,在大明其他地方还会爆发流贼叛乱。

“既然没有此意,那就想办法解决。”

崇祯皇帝态度坚决道:“内阁是给朕分忧的,不是给朕提问题的,如果说连这点事情都解决不好,那朕要内阁干什么?

干脆全都罢黜掉算了。

再者言,商榷这件事情,朕有说过要叫国库全掏吗?当初朕创设赈灾公署时,是怎样跟你们说的?”

此时的文华殿内陷入到沉寂之中。

总的来说,韩爌这位内阁首辅,还算是合格的,至少在崇祯皇帝对内阁掺沙子后,的确帮自己分担不少压力。

成为皇权和臣权之争的格挡。

但是韩爌这个人,有些时候治政思维有些固化,满脑子都是那套小农经济套路,大明若还走这一套,就算能铲除部分弊政,那也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第521章 募工(2)

没有理会低首而立的韩爌,崇祯皇帝看向毕自严询问道:“毕卿,你觉得朕方才所讲,如何?”

作为大明的财相,毕自严理财能力毋庸置疑,至少当前的国库,不像先前那般,支出一部分粮饷,都要拆东墙补西墙。

“臣觉得此议可办,要从办。”

毕自严走上前,神情正色道:“趁着当前局势稳定,以整饬水利、扩宽河道、修筑水库、整修驰道的名义,聚拢山西、直隶、山东三地流民,于朝于民都是好事。

固然朝廷要支出一笔粮饷开支,可此事若是能办好,那给朝廷和地方带来的获益,都是难以估量的。”

嗯?

韩爌、温体仁、周延儒这些内阁大臣,无不露出疑惑的神情,看向了毕自严。

“陛下,其实朝廷可趁此机会,让三地赈灾行署,跟此前所设黄河、运河、永定河等河政协理衙门,紧密联系到一起。”

毕自严继续说道:“长久以来,流民安置就困扰着朝廷,各地流民规模不一,且无从查证。

这些流民多是破产的群体,名下没有土地,在籍贯所在没有了活路,才被迫选择拖家带口的流亡各处求活。

可若是想要妥善安置这些流民,朝廷和地方又拿不出这般多土地,到最后也只能听之任之。

如果所聚流民的一些地方,没有遭遇灾情还好,多少还有些活路,可一旦遭遇灾情,彻底没了活路,那就会滋生叛乱。

像先前山陕两地流贼叛乱严峻时,不就是山陕两地多年遭灾,尽管朝廷也调拨了赈灾粮饷,可最后却还是无济于事。

所以在三地的赈灾行署,聚拢所辖各府州县流民时,完成登记造册,监察他们进行各项工程,可从中遴选一批老实本份者,就近转入各河政协理衙门,编入河工队伍之中。”

到底是大明财相啊。

听完毕自严所讲,崇祯皇帝心里生出感慨。

叫各河政协理衙门,吸纳一部分老实本分的流民,编进河工队伍,以负责各地河政修缮巩固,他还真是没有想到。

说起来,赈灾行署和河政协理衙门,属于相辅相成的存在,尽管是不同的行政衙署,但所做的事情,都是为减轻大明治下灾情。

只不过相较于河政协理衙门,这个赈灾行署所分管的更杂一些,还肩负培养人才的重要属性。

“毕卿所讲的这些,倒是朕先前没有想到的。”

崇祯皇帝微笑着说道:“通过这次的募工,能有效地解决山西、直隶、山东三地流民弊政。

还能充实各河政协理衙门,所辖的河工队伍,有效修缮巩固黄河、永定河、运河等主要河道。

既然是这样的话,那以赈灾公署之名,所下发的旨意,就着毕卿草拟,尽快呈递到御前来。”

“陛下,臣还有一言。”

毕自严闻言,拱手道:“别的事情都还好说,唯独这个粮饷调拨,臣觉得应当好好商榷下。”

嗯?

崇祯皇帝眉头微蹙。

毕自严继续道:“臣以为此次朝廷这般大范畴,在山西、直隶、山东三地,行此利国利民之举,不应叫国库和内帑全部承担。

应当国库拨一部分,内帑拨一部分,地方官府自筹一部分,统一移交到三地赈灾行署进行调配。

像上述之地的士绅、良善等,应捐一笔银子或粮食,用于整饬水利、扩宽河道、修筑水库、整修驰道。

毕竟这些事情做好,不仅对朝廷和地方有利,对他们也是有利的,只是这个份额,还是要商榷一下。”

首节 上一节 333/50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巨蟒分身,开局迎娶秦可卿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