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第314节

  哪怕现在他们不被大明官场主流认可,但是等到了合适的机会,这批人就会分批步入仕途,成为大明官员的一份子!

  ……

  紫禁城,乾清宫。

  “没想到卢卿他们,居然提前想好筹建驰道建设了。”崇祯皇帝捧着手里的奏疏,面露笑意道:“朕先前还想着,给卢卿他们去一封密旨,叫他们展开驰道建设,水利建设,现在好了。

  张口就要两百多万两银子。

  还列举的这般详细。

  看来这件事情,卢卿他们先前谋划很久了,不过两百多万两银子,只怕是不够吧。”

  王承恩微微欠身道:“皇爷,若是卢巡抚他们,要在北直隶各府县,筹建起整体的驰道,单单天津和保定两地,所筹建的水泥厂,恐满足不了需求。

  现在水泥煅烧的技术,虽说提升不少,不过各个水泥窑的产量,却是相对稳定的。

  想要做成这件事情,就算将内厂这边,所筹建起的水泥厂,都加在一起的话,也只是勉强满足。

  只是这样一来的话,别的地方,就没有……”

  “嗯,想来这是第一封密奏。”

  崇祯皇帝点头说道:“既然筹建驰道建设,卢卿他们能想的这般缜密,那不会想不到这件事情。

  或许要不了几日,卢卿的密奏又会呈递过来,其实趁此机会,在地方筹建一批官办的诸厂,是一个不错的解决办法。”

第492章 直隶大建设(2)

  崇祯皇帝拿着奏疏,起身朝舆图那边走去,王承恩快跟紧随在后,见眼前舆图还是辽东那边的,忙低首走上前,抽出直隶舆图。

  “以治理赈灾行署牵头组织,用以工代赈的方式,筹建北直隶境内的驰道建设。”崇祯皇帝盯着直隶舆图,继续说道:“那脱产群体的规模,肯定是不小的,当前天津直隶州的发展,很不错。

  那么卢卿的构想,肯定是以保定、真定以南的府县为主,趁着先前灾情的影响,积极发展直隶南部。

  筹建官办诸厂,倘若这件事情能做好的话,就能用最少的土地,创造最大化的价值,水泥、冶炼等基础产业,无疑能容纳最多的壮劳力。”

  说着,崇祯皇帝伸手比画起来,保定、真定、顺德、广平、大名等府县,若是能筹建起一批工业园区,无疑是极好的存在。

  等到这直隶境内的驰道建设,能够顺利竣工的话,这对北直隶的交通条件,无疑会带来巨大改变。

  崇祯皇帝心里比谁都要清楚,想要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这首要条件,就是相对完备的基础建设。

  这就像是主动脉一般,能源源不断的进行输送,促进内部之间的循环,保障地方间的紧密联系。

  “王伴伴,从西山等处,抽调一批涉及水泥、冶炼的大匠师,最少也要有三十名,另选派一批学徒。”

  崇祯皇帝想了想,伸手对王承恩说道:“叫他们及其家眷,跟随内帑调拨的粮饷,一起赶赴保定府治下。

  既然现有的产能不足,那就在地方上筹建官办诸厂,大名府、广平府等地,终究是有大批破产的百姓。

  给这些地方的百姓,寻找一条赖以生存的生计,比什么都要重要。

  至于内帑这边,暂拨三百万两银子,若是后续还需要追加的话,要第一时间呈递到御前来。”

  “奴婢遵旨!”

  王承恩忙作揖应道。

  对待内帑的那笔银子,崇祯皇帝的态度是很双标的。

  针对朝堂这边,非重大事件,非紧急要务,他是不会给朝中有司,调拨一两银子,想以嘴上大义,骗他的内帑银子,不可能。

  大明吏治这般腐败,调拨一百万两银子,能有三四成落到实处,就算是烧高香的存在了。

  叫大明面临的财政危机压力,给到文官群体这边,是崇祯皇帝必须要做的,既然想在朝为官,以确保自身阶层的利益,那就要承受这方面的压力。

  大明的俸禄拿着。

  大明的皇粮吃着。

  大明的特权享着。

  却不想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天底下可没有这等好事情。

  至少崇祯朝不会再有了!

  对待帝党这边,但凡对发展有益的构想和部署,崇祯皇帝能看到相应的前景,那没其他可说的,该调拨多少粮饷,就调拨多少,该筹措多少人才,就筹措多少,总之就是做好后勤部长的角色。

  大明能干实事的人才,拢共就这么一小撮,要是他这位大明皇帝,不坚定的站在他们身后撑腰,那卢象升他们的压力更大。

  寒了这批人的心,大明算彻底没救了。

  “等等,朕给卢卿写封密旨。”

  见王承恩要走,崇祯皇帝伸手说道:“到时,挑选可靠的人,跟随押运队伍,一起赶赴保定府。”

  “喏!”

  崇祯皇帝快步朝御案那边走去,心里所想的,是关于驰道建设的一些意见,包括合理征收过路费的构想。

  “卿家所呈奏疏,朕已知晓。”

  坐到龙椅上,崇祯皇帝拿起御笔,抽出一份公函,就开始书写起来:“针对驰道建设这一块,朕没有意见,前期筹谋的核算类目很详细,此事的确要办,以赈灾行署为主导,一切由卿家根据情况来断。

  然驰道建设必然需要各类建材,特别是新运用的水泥,考虑到这种情况,朕觉得可以在直隶境内筹建一批官办诸厂。

  可参考天津治下的发展。

  就以水泥厂为起点,先行探索官办诸厂的经验,具体掌控的衙署,最好由卿家所在巡抚府直辖,或赈灾行署直辖。

  等到时机成熟后,可以筹建起玻璃、冶炼、纺织等诸产业,尽力确保治下破产百姓,能分流到诸产业中,为日后谋改商税做准备。”

  崇祯皇帝一边写着,一边思索着,在旁服侍的王承恩,则小心的研墨。

  “除此之外,对筹建的直隶驰道,朕心中有个构想,待驰道全面竣工后,可叫进出驰道的群体,缴纳一定份额的过路费。

  对于该笔收入,可用于驰道养护,扩建新的驰道,挪用其他领域建设……”

  大明跟后世可不一样,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随便离开一地,前去一地,像底层的百姓群体,可能一辈子都没离开过出生地。

  能辗转去往各地,不是达官贵胄,就是读书人,要么就是商贾群体,这些人,那可是不缺银子的。

  大明筹建基础建设工程,虽说跟后世没法相比,但是所占比的开支,依旧是极为庞大的存在。

  崇祯皇帝不可能一直自己掏银子,去推动这方面的建设,最好的办法,就是能形成相应的产业,演变成良性循环。

  以基础建设为核心,开辟上下游产业,聚拢破产的百姓群体,培养相应的人才,继而带动更深层次的发展。

  要做的事情很多,核心的经验摸索,还需卢象升他们去探索,去总结,崇祯皇帝所能做的,就是指明方向。

  “王伴伴,将这份密旨派人送到卢卿那边。”

  崇祯皇帝放下御笔,伸手对王承恩说道:“内帑银子可先行调拨,至于粮食,内厂可与直隶巡抚府进行对接。

  倘若直隶驰道建设,真的要步入落实阶段,那对大明社稷的改变,是极有益处的。”

  “奴婢明白。”

  王承恩当即作揖道。

  大明的摸索发展,尚需时间来沉淀,不过就时下的趋势来看,崇祯皇帝心里很是欣慰,不说资本萌芽怎样,单单是产业萌芽,被他逐步孵化出来了。

第493章 路,朕给你们了

  自京卫都督府创设,涉及宫城和皇城的禁卫,就变得愈发严密起来,特别是刘文炳、卫时泰他们掌权,诸上直亲卫军,就不像先前那般松散。

  紫禁城不再是个筛子。

  外朝的文官群体,想要了解内廷情况,算是难如登天的存在,崇祯皇帝干什么,不干什么,没有人知晓。

  想以此揣摩圣意,难了!

  “新乐侯,你说天子召见北地诸藩,究竟是所为何事?”卫时泰眉头微皱,挎刀前行,侧首看了眼身后各藩诸王,低声说道:“这些亲王和郡王进京,可引起不小的哄动,外朝那帮大臣,都吵翻天了。”

  “不清楚。”

  刘文炳瞅了眼身后诸王,随后说道:“天子说什么,咱们做什么,至于别的,别想,别问。”

  以福王朱常洵为首,北地诸藩的亲王和郡王,一个个面色紧张,跟着刘文炳、卫时泰他们,朝乾清宫方向赶去。

  置身在这威严的紫禁城,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忐忑难安,他们之中的很多人,这辈子还是第一次进京,第一次进紫禁城。

  朱常洵他们并不清楚,天子传召他们进京陛见,究竟是为了什么。

  近了。

  乾清宫那边,聚集着众多的大汉将军和内廷宦官,无数道目光汇聚到他们身上,叫朱常洵这些宗藩,一个个心里紧张起来。

  在各自的就藩地,他们是地位崇高的藩王,享受着荣华富贵,但是到了紫禁城,来到乾清宫,他们就是臣!

  王承恩面色平静,从乾清宫正殿走去,看向朱常洵他们,朗声道:“传皇爷口谕,宣北地诸藩觐见。”

  “臣等遵旨。”

  朱常洵他们闻言,忙作揖行礼道。

  此次进京陛见的北地诸藩,亲王和郡王加起来就达百余众,而在大明江南和西南诸省的治下,还有着诸多宗藩。

  大明宗藩的问题,到了迫在眉睫的程度。

  崇祯皇帝稳坐在龙椅上,看着进殿的这帮宗藩,除了福王朱常洵,他多少有一些印象之外,其他人根本就不认识。

  若非是他的皇兄,天启皇帝驾崩了,只怕这个时候,他亦是大明宗藩的一员,被敕封到某地就藩。

首节 上一节 314/51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截胡刘备妻,我乃祖龙血脉

下一篇:大秦:夺笋呐,祖龙偷听我心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