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第309节

虽说后宫的妃嫔有不少,但能叫崇祯皇帝绝对相信的,却唯有周皇后一人,大明帝后是一体的。

“有皇后这句话,那朕就放心了。”

崇祯皇帝微笑着说道:“朕要走了,现在乾清宫那边,还有不少政务,等着朕去处理,皇后要照顾好自己。”

虽说崇祯皇帝一再告诫自己,别那般勤政克己,想给积重难返的大明,实现真正意义的拨乱反正,还需很长的时间和周期,可现在所处境遇明显好了很多,这难保让他想将很多谋划,都逐一落实下来。

和周皇后寒暄一会儿,崇祯皇帝就离开了坤宁宫,朝乾清宫那边走去。

“皇爷,据司礼监来报,一些宗藩已抵通州。”王承恩紧随在后,微微欠身道:“不过对临时搭建的行营,多表露出……”

“那就叫他们忍着。”

崇祯皇帝不假思索道:“朕叫他们来京城陛见,一个个心中就不清楚怎么回事?似大批宗藩入住通州,那还不知被搅成什么样子。

告诉通州的行营太监,过分的要求一概不予理会,等所有宗藩都抵京了,朕再传旨召见他们。”

“奴婢遵旨。”

大明宗藩这件事情,必须要妥善解决,不能叫他们在就藩地,继续为所欲为了,否则大明根脉不知被啃噬成什么样。

“对了,过两日,传张之极进宫见朕。”

崇祯皇帝想了想,伸手道:“理藩院创设到现在,也该发挥他们的成效了,白白拿着俸禄和皇粮,这肯定是不行的。

另外从内廷这边,筛选一批年老的宦官,最好是识文断字的,朕要创设一所宗学,来好好教教宗藩和宗室子弟。”

“皇爷,创设宗学一事,若是在朝传开,只怕那些文官会说些什么吧?”王承恩想了想,面露忧色道。

“毕竟皇明对待宗藩和宗室,都是有着种种限制的,奴婢怕外朝那帮文官,会死揪着此事不放。”

“这些朕都想到了。”

崇祯皇帝摆手道:“曹化淳不是从山西回来了?到时叫那些反对的,都好好看看,代藩和晋藩一脉,都干了什么。

一个个死揪着宗法礼制不丢手,怕宗藩他们待在京城,会发生什么乱子,朕开设大明宗学,就是教他们子弟规矩的。

等这件事情结束后,就传召各地宗藩子弟,特别是那些世子和嫡子,无一例外,全都给朕召进京城来。”

“奴婢领旨。”

王承恩当即应道。

想要叫大明各地宗藩分支,都能有所约束和忌惮,就必须捏住他们命门,这些进大明宗学的子弟,就是变相的质子。

当然进了大明宗学,想安于享受是不可能了,老实学各种东西吧,等到机会成熟后,这批宗学子弟,都将承袭各脉的爵位,代表着大明去移藩出去,想要祸害人的话,就去大明之外的地域去,这也算为大明开海,奠定相应的基础。

第484章 建虏,不过如此

“五军营和神枢营的移防换驻,包括裁撤散兵游勇,这些事情你们做的都很好。”

崇祯皇帝负手前行,对随行的毛承禄、孔有德一行,出言赞许道:“这给国朝减去较重的负担,此外还直接或间接推动一些谋画的落实。

比如九门提督府的定编事宜。

比如军机处所掌裁撤京卫事。

所以在你们的心里,都是始终绷紧一根弦,在京营中当差领军,凡事要多做少说,你们的一言一行,会有很多人盯着。”

“臣等谨遵上谕!”

毛承禄、孔有德他们当即应道。

对天子的这份关切,毛承禄他们皆能清楚的感受到,这和先前在东江镇麾下,那是完全不同的。

这也使得毛承禄他们明白,先前所经历的种种歧视和不公,天子是不知情的,更别提暗中授意一说。

士为知己者死。

从东江军调离到京城为将,毛承禄他们心底所生戒备,随着时间的推移,早就销声匿迹了。

现在他们所想的,就是做好份内事,不辜负天子的这种厚望和期许。

“都说说吧,对之后京营的发展,有什么想法?”

崇祯皇帝停下脚步,转身看向毛承禄他们,正色道:“现在不管是流贼平叛,还是建虏平叛,局势虽说比先前稳定些。

但是这些猖獗的叛逆势力,一日不彻底镇压铲除,那大明社稷的安定,就一日不会消停下来。

京营的主要职责,虽是拱卫京畿的安定,但在朕眼里看来,该出去征战,那就要出去征战。”

“陛下英明。”

毛承禄神情严肃,昂首行礼道:“对于五军营今后的发展,臣心里的确有些想法,陛下能否恩准,允许五军营多恢复些骑兵建制?

鉴于大明当前叛乱的整体趋势,想要在战场上占据主导优势,除了发展火器部队,增强火炮威力外,更应注重骑军的建设和发展。

仅从三大营这一层面考虑,神机营倾向于火器突杀,神枢营倾向于守阵迎敌,那五军营的定位,应倾向于骑军混编。

这样一来的话,若是某地叛的乱需要镇压,可从三大营抽调相应兵马,混编组成联合军队,协同作战下,能叫战力发挥到极致。”

崇祯皇帝听闻此言,点点头表示认可,其实此事就算毛承禄不讲,他也准备重新定义三大营的侧重点。

在这个时代的战场拼杀,可不是单兵种作战,骑兵,长枪兵,盾兵,车营兵,弓弩手,火枪手,火炮手等等,那细分的是很明确的。

当初御驾亲征时,跟进犯的建虏八旗打过,叫崇祯皇帝心里比谁都清楚,统筹发展大明新军的必要性。

“陛下,臣也有些想法。”

孔有德紧随其后道:“现在五军营和神枢营,都开始筛选勇壮增补,虽说有四卫营的基干撑着。

但论及中低层将校的补充和发展,也是不能轻视的。

所以能否在三大营这边,参考西苑讲武堂的建制,筹建起一个京营讲武堂,这样能更快更多的培养中低层将校。”

“这两件事情都是有必要做的。”

崇祯皇帝伸手道:“这样,你们回去就写一份奏疏,呈递到御前来,该怎样明确,该怎样逐步发展,都详细的写下来。

现在神机营奉旨赴陕征战,你们在京畿这边,就应该为三大营的整体发展,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

大明军队的建设,就应该让专业的人去做,像大明文官群体干涉军队事宜,崇祯皇帝要逐步的限制起来。

军政分离这是必须要走的路。

“陛下,臣还有想法。”尚可喜上前说道:“神枢营麾下的火炮队伍,整体水准还是偏低的。

臣知道西山火枪营,麾下有大批精通火炮的精锐,能否从西山那边,抽调一批精锐悍卒,补充到神枢营麾下?”

对毛承禄、孔有德他们现在的表现,崇祯皇帝心里很是满意,这些都是有才能的虎将悍将,若是真能为大明效忠,那对大明新军的建设,必将起到决定性作用。

“皇爷,孙督师呈递密奏。”

就在崇祯皇帝想说些什么时,曹化淳却捧着一份密奏,匆匆跑了过来。

“呈上来。”

在众人的注视下,崇祯皇帝拿过那份密奏。

毛承禄、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他们,相视一眼,神情间流露出些许疑惑,这个时候辽前呈递密奏,难道是发生什么事情了?

“哈哈,这建虏也不过如此嘛。”

就在众人疑惑之际,崇祯皇帝却笑道:“没想到在辽南那边,竟发生这样的事情,好啊,朕果真没看错那李自成。

你们几个,都看看吧。”

说着,崇祯皇帝将手中密奏,递给毛承禄他们。

“辽南那边,竟出现大规模叛乱?”毛承禄看到密奏上的内容,露出错愕的神情,“甚至建虏抽调不少兵马,都没能将其镇压?”

“这李自成是何许人?”

孔有德惊疑道:“这般短的时间,就能掀起这等风波,甚至还打下绣岩城,这真是够匪夷所思的。”

作为昔日毛文龙麾下倚重的将校,毛承禄、孔有德他们,对辽东的情况很了解,对建虏八旗亦很了解。

孙承宗所呈递的这份密奏,言明当前辽东的局势,只是毛承禄他们都没想到,搅动辽东局势的契机,竟是一先前没听过的人。

“这些心里知道就行了。”见众人疑惑很多,崇祯皇帝微笑着说道:“看来针对辽东的部署,也该多增加些才行了。

在世人的眼里,建虏是不可战胜的,只是藏在这背后的隐患,却被建虏一次次的大胜所忽略掉。

现在辽东的局势变化很大,你们都要抓紧时间,尽快将五军营和神枢营操练起来,心中有什么想法,都尽快呈递奏疏到御前。

别到时候朕打算解决一些叛乱,想叫你们出战,在关键时刻给朕掉链子,去吧,朕还有些事情要处理。”

“臣等遵旨。”

毛承禄、孔有德他们当即应道。

第485章 军备竞赛

大明现阶段的问题很多很杂,然真要去繁从简的话,赋役财政,教育科举,灾情治理,军队掌控,这四大类才是核心所在,围绕这些核心,又衍生出很多分支,混在一起后就成现在的模样了。

想要去触及这四类核心的话,必然会牵扯到其他层面,继而形成连锁反应,这也是崇祯皇帝不断抽丝剥茧的原因。

“李自成啊,朕还真有些小觑你了。”

回到东暖阁的崇祯皇帝,盯着眼前的辽东舆图,淡笑道:“这种四面楚歌之下,都能在辽南掀起风波,看来刘兴祚他们,对你的配合都很有成效啊。

王伴伴,从西山调出的那批燧发火铳、震天雷等火器,离开天津新港,运往东江镇那边没?”

“已经离开天津新港了。”

首节 上一节 309/50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巨蟒分身,开局迎娶秦可卿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