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第303节
第474章 治政(6)
“金参赞果真去朝鲜了?”
孙元化停下脚步,面露惊疑,看向沈世奎,皱眉道:“不是说,等你们东江那边,再展开几次奇袭后,再赴朝鲜吗?
难道辽东治下,出现什么变故了?”
“的确是出现一些变故。”
沈世奎点头道:“近半个月间,建虏在辽南一带,频频调兵,出动不少兵马,意图镇压辽民反抗。
此次末将赶赴登莱,就是想调走现有的水师,东江军近期,打算围绕辽南沿海,展开一次大规模的海上破袭。”
“竟有这样的事情?”
孙元化难以置信,看向沈世奎说道:“究竟出什么事情了?从天启五年开始,被建虏窃据的辽东,就很少出现辽民反抗。
怎现在突然之间,就出现这种趋势了?
辽南有这样的情况,是不是陛下先前对你们东江镇,下达过什么旨意?”
海风,渐渐变得大了。
孙元化的心情也跟着变了。
在近几个月间,东江镇向登莱两府之地,索要粮食的份额增多,甚至还在登莱募集一批批勇壮,编进东江军麾下。
随着泛辽东战略的多点推动,作为登莱巡抚的孙元化,压力跟着增加很多,不仅要治理好登莱两地,还要给东江镇提供各种所需。
受天津直隶州持续开海的影响,经停登莱的各类海船增多,这也叫孙元化趁此机会,明确相应的关税制度,还筹建起一批涉及造船、冶炼、纺织等产业。
“发生了好事。”
沈世奎看了眼左右,走到孙元化身旁,低声道:“辽南有现在的变动,其实是陛下,筛选了一批被俘流寇,被关死囚,经天津秘密赶赴辽南,在我东江军的配合下,自行在辽南展开发展。
一开始辽南那边,没什么动静,这叫我东江军上下,都觉得此谋可能会失败。
可突然之间,建虏开始在辽南这边,就开始有所行动,甚至我东江军这边,还收到辽南义军的讯号……”
听着沈世奎所讲的这些,孙元化的内心生出震惊,他怎么都没有想到,天子竟会秘密谋画出这些。
“难道陛下就不担心,此乃放虎归山之谋吗?”孙元化强压内心惊意,看向沈世奎皱眉道:“若是单纯的造建虏的反,那这些所谓义军,岂不是要靠大明来进行供养,如果说……”
“孙巡抚,这些事情陛下早就想好了。”
沈世奎笑道:“此次末将是来的太急,怕航行期间出现意外,所以没有携带那批金银过来。
辽东的义军规模,越大越好。
一来,他们能协助咱们大明,对整个辽东之地,展开相应的攻势,以此叫建虏不得安生,削弱建虏的战争潜力。
二来,他们所需的粮食,军械,火器,火炮,甚至是火药等,都需要拿真金白银进行换取,或者干脆拿建虏真鞑,二鞑的首级来换,再不济战马、牛、羊等,都是能进行换取的。
这次我们东江军,要谋划一场大破袭,意在策应这帮义军,不叫他们被建虏给全歼掉,不然这些好处全都没了。”
“天啊。”
孙元化下意识说道。
他怎么都没有想到,天子所秘密谋划的部署,竟然有着这般多的构想,倘若真的是这样的话,那就算此后辽东的义军,真和建虏分庭抗衡了,大明也能坐收渔翁之利。
毕竟这支辽东义军,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和建虏是没有分别的,也是不从事生产的。
“好,如此甚好!”
孙元化紧握拳头,说道:“新组建的那一支登莱水师,你全都给带走,东江军,毕竟毗邻在辽东海外。
这一战略上的优势,远比我登莱更加明显。
还需要什么?
若是麾下人马不够的话,本抚即刻跟登莱总兵官商榷,从我登莱这边,抽调一批整饬的兵马……”
“不用,不用。”
见孙元化这般激动,沈世奎忙笑着挥手道:“有那些海船就够了,先前从登莱这边,募集的近万勇壮,算是被操练出来了。
趁着此次机会,叫他们上战场见见血,知晓什么叫做战争,就够用了。
现阶段咱们东江军这边,还不具备大规模收复辽南失地的能力,所以才会以策应辽东义军为主。”
孙元化的情绪渐渐稳定下来。
“具备这样的优势,不容易。”
在沈世奎的注视下,孙元化开始囔囔自语,“涉及冶炼、锻造的产业,登莱这边必须要再攀升一个阶段。
尤其是各类军械、火铳、火炮的生产,是最为重要的事情。
不过这样一来,登莱两府的储备银就捉襟见肘了,不行,要尽快解决这个麻烦,积极开源才行。
在陛下的泛辽东战略中,登莱是一个重要的战略输送支点,倘若这一作用,没有发挥起来的话,那围绕辽南、东江等地,所起到的作用就会失衡啊。”
沈世奎:“……”
他没想到自己讲的这些,竟叫登莱巡抚孙元化,整个人变得魔障起来,这要是真魔障了,那他罪过就大了。
“孙巡抚?孙抚台……”
“对了!”
就在沈世奎面露关切,呼喊孙元化之际,孙元化却伸手道:“先前本抚,调派到你们东江军麾下,那支西洋火枪营,所起到的作用怎样?”
“还成。”
沈世奎一愣,下意识说道:“尤其是在新兵操练时,他们的一些操练方式,跟我讲武堂所传很像。”
“那就行。”
孙元化伸手道:“近些时日,我登莱这边,又雇佣了一批西洋教官,不少都是精通火炮的精兵。
叫他们跟着你一块回东江。
哪怕是和建虏进行破袭战,火炮所能发挥的成效,远比别的兵种,要来的更大。
若是有必要的话,你们东江军这边,可以给那批所谓辽东义军,配属一批西洋教官,叫那…李,对李自成麾下,能组建起成建制的火铳兵,火炮兵。
既然要削弱建虏的战争潜力,那就要做到极致,反正他们的火铳火炮,是由我大明秘密提供的。”
第475章 治政(7)
“这几个月间,国朝发生的事情很多,内阁的确为朕分担不少忧愁。”崇祯皇帝坐在龙椅上,看着眼前堆积的奏疏,对内阁成员说道。
“像毕卿所辖职权,对赋役制度的一些调整,张家口榷关的运转等事,却给国库的进项提供不少缓解。
不过在一些事情上,做的还不够好,不要受一些言官御史,所谓的风评弹劾,就放缓对所辖职权的松懈。”
韩爌、温体仁、毕自严这些内阁大臣,听闻天子所讲后,那无不流露出各异的神情,就时下朝野间的变动,让朝堂中的局势,再度发生相应的变动。
尤其是都察院这边,竟开始从六科治下,借调相应的官员,让六科都给事中,包括其他官员,都生出极大不满,甚至频频呈递弹劾、规谏奏疏。
怎奈这些呈递的奏疏,就像是销声匿迹一般,没有掀起任何风波。
“朕还是那句话,内阁,是帮着朕分忧的,是为朕左证的。”
崇祯皇帝轻拍眼前奏疏,淡漠道:“你们,不是言官御史的内阁,不是其他朝臣的内阁,是朕的内阁!
若是连承担责任的勇气,都没有的话,就尽早向朕呈递请辞奏疏,这次,朕不会再挽留丝毫。
韩卿,你最近面对言官御史的弹劾,似乎变得束手束脚了,连朕都没怀疑过你,你自己都开始怀疑自己了?”
“臣有罪。”
韩爌心下一惊,忙作揖行礼道。
“朕想听的不是这些话。”
崇祯皇帝眉头紧皱,开口道:“平叛,赈灾,各项开支,你来告诉朕,这般庞大的粮饷所需。
靠说这些话,就能解决了吗?
若是能的话,那朕天天去宗庙,当着列祖列宗的面,向他们告罪,说朕没有能力,只能以此来祷告了?”
韩爌身上生出冷汗。
天子当众讲这些话,他清楚是怎么回事,一方面是为总河衙署之事,另一方面是为朝中舆情所为。
“陛下,臣这几日一直在想,朝中有司衙署的官缺,较多,能否准许吏部,从地方筛选一批?”
温体仁此时走上前,作揖行礼道:“这样,工部尚书南居益,所呈递的奏疏,在实际廷推时,就能得到相应的缓解。
尤其是在工部这边,最近被罢免官职的较多……”
听到温体仁所讲,崇祯皇帝脸上露出笑意,这个温体仁啊,到底是钻营的好手,想以此来转移矛盾点。
不过增补朝中官缺一事,的确是能做的。
等到地方上的一批官员,能来到京城这边,那朝局就能变得更多,这对制衡朝堂而言,是有着诸多好处的。
况且,此时都察院左都御史韩继思,已然带队离京在北直隶这边,展开相应的巡察了,北直隶治下各府州县,凡是徇私舞弊、贪赃枉法、怠政懒政的官吏,都必须要全部都裁撤掉。
官缺的口子越大,那他就能顺势特开一期恩科,若是能从其中遴选一批良才,增补到翰林院那边,就能设法笼络一批天子门生。
现阶段的大明,还不具备革除科举,跟步入仕途的直接联系,就算是想要改,那也要等内外矛盾,初步得到缓解,包括他所掌握的基本盘,明确到一定范畴才行。
上一篇:三国:截胡刘备妻,我乃祖龙血脉
下一篇:大秦:夺笋呐,祖龙偷听我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