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第294节

  国税处的一众官吏,当即拱手作揖道。

  “大家都不要吵闹,携带本银的,来此兑换本票,然后再持本票,到债券发售点,可购买不同年限,不同份额的战争债券。”

  “大家都听好了,户部所辖国税处,对外售卖的战争债券,到期兑付,必须本人,持本票,到指定地点进行兑换……”

  “队伍中持有汇通票号,所开具银票者,不必排队检校,可直接来债券发售点,由汇通票号的人检校……”

  此时的顺天府衙前,数十名国税处的官吏,各司其职,负责着各自的事宜,先前排起的几条长龙,在出现短暂混乱后,又再度恢复平静。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垂手而立的管绍宁,看着眼前所聚人群,有些失神道:“怎会出现这般多的人,这跟预想的不一样啊。”

  “的确。”

  孙传庭皱眉道:“京城这边,对朝廷所开售的战争债券,似乎热情很高涨,这的确有些超乎本官的预料了。”

  眼前所排起的长龙,所聚集的那些人,无一不在宣示着,这对大明很是新颖的债券,似乎受到很大的追捧。

  一个以田产为锚定物,对外售卖的战争债券,到期不能兑付本金利息,可凭本票兑付田产,且利息相对较高。

  但凡是家境优渥者,都会心动的。

  毕竟京畿治下的田产,本就是极为保值的传家宝,很多人虽然不清楚,战争债券背后的效应,可是田产却是实在的啊!

  崇祯三年的大明,虽说公信力受到一些损耗,可是还远没有到崇祯十几年那般,变得一文不值。

  再者说辽东和山陕等地,在这些时日间,虽说产生的起伏较大,然所产生的积极效应,也增强了京城各个群体的信心。

  而藏在这人流之中,纵使是孙传庭和管绍宁二人,都不清楚的,其实是一些人,在背后想要达成的目的。

  “国丈,咱们的人都去了,顺天府衙那边热闹极了,这次咱们汇通票号,所拨一百万两银子,购买的战争债券,都是十年期的。”

  “公爷,咱英国公府的人,购买到十万两战争债券,不过只有一部分,是十年期的,其他多是五年期的。”

  “王公公,咱大内行厂这边,所持内帑银子,购买到那批预定的债券了,多以两年期,三年期为主。”

  “侯爷……”

  在顺天府衙热闹非凡的背后,彼时在京城各坊治下,跑动着很多的人,他们将那边的消息,传到他们背后之人。

  一千万两的战争债券,内帑预定两百万,汇通票号预定一百万,仅剩下七百万的债券份额,对于这座窖藏诸多银子的京城而言,其实根本就不够吃的。

  在小农经济下的大明,之所以会窖藏着诸多银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缺少坚挺的金融产品。

  如果说有朝廷来做背书,且能打消掉民间的种种顾忌,对待能获得效益的项目,那还是会有很多人,愿意掏出银子购买的。

  这几日,对崇祯皇帝所看重的管绍宁来讲,那注定是极为不平的时期,因为他先前的诸多旧观念,都将会被逐一的打破!

第461章 召对

  紫禁城就像是一座围城,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进去,作为大明法统上的权力中枢所在,这里藏着太多的秘密。

  崇祯皇帝走在这御道上,看着眼前的殿宇楼阁,那心情有些复杂,国税处所售卖的战争债券,短短时日就兜售一空,这在朝堂上引起哄动。

  多数的大臣不能理解,究竟是怎么回事。

  就凭借一张张特制的纸,便能在民间聚拢千万巨资?

  不过崇祯皇帝心里却很清楚,藏在这背后的隐晦之意,究竟是代表着什么。

  “管卿,涉及所筹银钱的政务,你们国税处这边,要做好相应的准备。”

  崇祯皇帝停下脚步,转身对管绍宁说道:“登记造册的台账要保存好,各个年限的战争债券,必须到期兑付本金利息,等这些事情做好后,就领着国税处的人,先去天津那边,梳理漕运钞关事。

  除此之外,和天津知州陈延生,根据天津的实情出发,商榷以天津州府之名,对外发售一批建设债券,用于天津直隶州建设所需。

  份额,暂定八百万两银子。

  明确告诉陈延生,这笔银子专司天津建设,任何人都不能挪用,就冶炼、造船、港口等项加快建设。”

  “臣领旨!”

  管绍宁虽有些惊疑,然却没有多讲其他。

  此次在京售卖战争债券,所经历的种种,看似短短几日,却叫管绍宁的旧观念,被彻底打破了。

  回想起先前天子对自己所讲种种,管绍宁敏锐的觉察到,其实大明根本就不缺银子,尤其是民间,持有大批银子的人,很多。

  可是究竟是什么造成他们,纵使是将银子死死攥着,都不愿为朝廷分忧,这内在的一些联系,管绍宁还是想不明白。

  “皇爷,孙提督来了。”

  在管绍宁离去之际,王承恩匆匆赶来,作揖道。

  “宣。”

  崇祯皇帝言简意赅道。

  不知不觉间,先前从山陕两地逃难的灾民,跑到北直隶这边的情况,渐渐就消失不见了。

  尤其是山西那边,刘鸿训就任山西巡抚后,纵使陕西那边有逃难的灾民,但也多留在山西境内。

  地方性质的赈灾行署,在整个大明境内,现阶段仅北直隶、山东、山西三地,顺势筹建起来了。

  一来是当地确有灾情发生。

  二来是这些地方的巡抚,皆是崇祯皇帝信任的大臣。

  这个以赈灾公署为首的赈灾体系,看似在大明官场的地位不高,也不怎么被文官群体所承认,可是肩负着的使命和职责,却很重。

  不是谁都能兼领地方赈灾行署的主官。

  卢象升,袁可立,刘鸿训三人,皆是务实肯干的贤臣良才,是能够以实际行动,来为崇祯皇帝分忧的。

  有他们在地方支撑起来,不管是实际性赈灾,行以工代赈,减轻大灾害降临,所造成的伤害,还是磨砺各地吏员队伍,皆能起到极佳的作用。

  崇祯皇帝心里很是期待。

  以阎应元为首的这批读书人,真正磨砺起来后,将他们派到被打烂的陕西治下,辽东治下,能发挥出怎样的奇效。

  “孙卿啊,时下有件要务,九门提督府要抓进谋划了。”

  见到消瘦不少的孙祖寿,崇祯皇帝微笑着说道:“要不了多久,五军营和神枢营,要悉数撤离出京城。

  围绕拱卫京城,增强京畿驻防,展开相应的调度,等到了那个时候,这京城内外城的守城事,九门提督府要全部撑起来。

  如何确保内外城的安稳,应增补多少员额,丰台大营驻守规模等等,孙卿要遵循若有来犯之敌,能确保京城安危为前提,尽快拟一份奏疏呈递御前。

  除此之外,五城兵马司这边,以后就隶属于九门提督府名下,将其中滋生的蛀虫,全给朕清除干净!”

  “!!!”

  孙祖寿听闻天子所讲,那心中生出惊意,若真是这般的话,那九门提督府的地位和权势,在朝增加很多啊。

  纵使是朝中的那帮大臣,都不敢小觑他这个九门提督啊。

  京城上下的警备事,从这一刻开始,将彻底形成一个闭环。

  能出任九门提督的人,毫无疑问,必将是天子最信任的人。

  “陛下,若是这般的话,那九门提督府治下,必须增补几名副职。”孙祖寿收敛心神,忙作揖道。

  “涉及五城兵马司的职权,涉及内城防的职权,涉及外城防的职权,都必须由这些副职主掌。

  包括丰台大营那边,臣虽然兼领忠勇军职权,可是臣……”

  听着孙祖寿所进谏的这些话,崇祯皇帝露出欣慰的笑容,他果真没有看错人,若是换作旁人,骤然得到此等重权,肯定会想尽办法抓在自己手里。

  但是孙祖寿却没有这般做。

  毕竟九门提督府这边,真要按照天子所言的那般,这掌握的职权太大,叫孙祖寿都觉得烫手。

  被朝中的那帮大臣,心生忌惮是一方面。

  但是相对应的,也会被他们死死盯着,敢有任何出格举动,恐必将死无葬身之地。

  “将这些进谏之言,一并写进奏疏中,朕到时会考虑的。”

  崇祯皇帝走上前,搀扶起孙祖寿,说道:“孙卿,以后京城的安定,朕就全托付卿家之手了。”

  “臣定不负陛下厚望!”

  孙祖寿再度作揖道。

  天子言行举止间,那份毫无保留的信任,叫孙祖寿心里生出一股暖流,这亦叫他坚定了信念。

  自此以后的京城,不管经历什么,都绝不能有任何乱子!

  ‘不容易啊,等待了这般久,才算彻底理清楚,从宫禁,到京城警备,到京畿守备等多线体系。’

  看着眼前的孙祖寿,崇祯皇帝的心里,却满是感慨:‘只要这多层的军事力量,之后能逐一落实下来,纵使是建虏八旗这边,敢再绕道辽东,进犯大明关内,那也不至于说这般被动了。

  不过就辽东时下那种情况,建虏这边就算想进犯大明,恐也是有心无力了,建虏的扩张势头,在被朕一点点抽底!’

第462章 不法

  事实上,没有财政危机的大明朝廷,或许在朝堂上依旧存有风波和谋算,然这个僵化的体制,依旧是能运转起来的。

  或许这个效率慢了些。

  不过跟原有时间线相比,崇祯皇帝心里还是较为满意的。

  真要进行比较的话,此间,在崇祯二年就进犯大明关内的建虏,依旧在京东一带肆虐,为确保京畿安定,确保江山不倾覆,大明君臣想方设法的抽调援军,以此抗击建虏,想驱逐走建虏。

首节 上一节 294/51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截胡刘备妻,我乃祖龙血脉

下一篇:大秦:夺笋呐,祖龙偷听我心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