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第26节

眼下建虏杀进喜峰口,遵化、三屯营两地,暴露在建虏兵锋之下,局势危急之际,他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建虏肆虐京畿要地。

“臣领旨!”

对孙承宗来讲,刚才那一刹,仿佛度过了漫长时间。

此刻跪在地上的群臣,那一个个是心生哀怨,天子这两日来,绕开外朝,做了太多叫他们无法接受的事情。

从特设军机处开始,短短两日之间,不仅是朝堂格局出现变局,就连神京上下也有不小变动。

照眼前这样的架势来看,那天子独揽大权的势头,是怎么都不可能压制住了。

“陛下,臣恳请入军机处,佐陛下统御抵御建虏事。”韩爌强压内心不平,恭敬的朗声说道。

朱纯臣他们没来之前,天子所讲的那些话,已叫他们失去奉祖制劝谏天子的先机,真要不顾一切,撕破脸皮的话,只怕天子真敢请出《大诰》。

且朱纯臣方才也讲,京卫都督府已奉旨行事,接管部分侍卫上直军各卫指挥使之位,这件事情已木已成舟。

真要继续纠缠此事的话,结果定不会是好的,且建虏威逼遵化、三屯营等地,若因此事闹大了,说不定建虏真就杀到神京了。

朕非亡国之君,诸臣皆亡国之臣。这句话的威力太大了,大到韩爌、李标他们这些朝臣,不敢再过多纠缠下去了。

“韩卿,你能心忧国朝安危,朕心里很欣慰。”

崇祯皇帝弯下腰,搀起行拜礼的韩爌,面露笑意的说道:“但韩卿若入军机处,那内阁该由谁来坐镇?

認"!;"準!千::尋!資",源',.;中.轉"裙!,"2!'!:0;":"6,:8.,,5.,'.6!:,!0:'5."'3  眼下建虏磨刀霍霍,一门心思想亡我大明,此时内阁当领着六部、科、道等衙署,多多为朕分忧才对。

不如这样,着礼部左侍郎徐光启,暂停编修新历法一事,军机处行走,协理朕处置紧急要务。”

徐光启,是明末有名的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时任礼部左侍郎,主持新历法编修一事。

其另一层身份,则是天主教教友领袖和护教士,与李之藻、杨廷筠二人,算是所谓圣教三柱石。

而已故的杨廷筠,早年参加过东林讲会,算是跟东林党有些牵扯,韩爌细细的揣摩一番,便知天子是何意。

“臣领旨!”

韩爌当即拱手应道。

“嗯,既无事,便都回去吧。”

崇祯皇帝看向韩爌,淡然道:“韩卿,朕希望内阁这边,还有其他部院,当已稳定国朝为重,击退建虏是我大明该做之事。”

言罢便转过身去,看向孙承宗几人,缓步朝军机处正堂内走去,心中却暗暗轻笑起来,这一战,终究是朕赢了!

若没有建虏寇边一事,想特设军机处,特设京卫都督府,放出厂卫,这些断然不可能实现的。

不能再刺激朝中的这帮东林党,还有文官群体了,眼下这朝堂微妙的平衡,算是初步打造起来了。

“孙卿,你们几人都进来。”

走进正堂的那一刹,崇祯皇帝收敛心神,对依旧站在原地的孙承宗几人说道。

“臣等领旨!”

孙承宗、王洽等人,当即拱手应道,看了眼已站起身的群臣,随后便快步朝正堂内走去。

“韩元辅,难道此事就这么算了吗?”

李标神情复杂,瞅着近在咫尺的军机处正堂,却有着相隔千里之感,看向韩爌说道:“这京卫都督府,就这样特设下来了?”

“是啊,此前从没有过这种先例啊。”

钱龙锡紧随其后,对韩爌说道:“您看身边这帮同僚,那一个个都不愿这般,咱们就不再劝谏陛下了吗?”

“怎么劝?!”

韩爌看了眼朝军机处正堂走去的朱纯臣,皱眉说道:“如今建虏进犯一事,叫天子彻底怒了,眼下所做之事,皆是以稳局势而特设。

等建虏被我大明击败,再度守好京畿防线,那咱们再劝谏陛下也不迟,现在再继续纠缠这些,只怕我等的名声,就算是彻底臭掉了。”

李标、钱龙锡他们,还有站在左右的大臣,在听完韩爌所讲后,那一个个的脑海里,都浮现出方才发生的一幕幕。

朕非亡国之君,诸臣皆亡国之臣!

请出《大诰》之言等等。

真要是逼急了天子,做出这样的事情,只怕这朝堂会变得更乱,而他们的仕途,他们的名声,都将不保啊!

这也使得他们脸上露出落寞的神情。

唉,都是这建虏闹的,要不是他们进犯大明,又怎会闹出这么多风波,没事不在辽东好好待着,偏跑到关内干什么!

第37章 帝王心术(下)

“孙卿,成国公留下,其他卿家,都去忙各自差事吧。”

崇祯皇帝坐在龙椅上,看着孙承宗他们几人,神情淡然的说道:“宣府镇、密云等地军务,必须尽快整理出来。

另军机处要拟定个章程,若有义军进京驰援,当如何分属,如何调遣,别到时候真有义军来了,再生乱子,此事王卿主抓吧。”

“臣等领旨。”

王洽、李邦华、周延儒等人,当即拱手应道,随后便离开此处,回到各自位置上,准备继续忙碌起来了。

“哒,哒,哒。”

候着的孙承宗、朱纯臣,听着崇祯皇帝敲击龙案的声音,内心却是不一样的情绪,此刻的他们,心里都不知道,天子接下来要说什么。

“孙卿,把京卫都督府所拟奏疏,拿来叫朕看看。”

崇祯皇帝向前探探身,淡然的说道,随后便端起手边茶盏,呷了一口,咀嚼着喝进嘴里的茶叶。

“臣领旨。”

孙承宗将方才拿到的奏疏,恭敬的递到崇祯皇帝跟前,站在一旁的朱纯臣,却变得忐忑起来,生怕天子再询问他什么。

“孙卿,朕记得你昨日对朕讲,想调宣府镇、密云等地兵马,朝廷还缺一百万两银子,外加十万石军粮?”

崇祯皇帝翻看着手里奏疏,却对孙承宗说道。

嗯?

孙承宗愣了一下,自己什么时候讲过这话?

不对,这是天子想向朱纯臣他们,索要钱粮,以此换取京卫都督府所任人选!

“没错陛下。”

孙承宗拱手说道:“别的地方还好说,但宣府镇、密云等地,距神京有一段距离,一旦上述援军开拔抵京,日后与建虏交战的话,那朝廷这边必须解决钱粮才行。”

“嗯。”

崇祯皇帝搁下手中奏疏,抬头看向神情微变的朱纯臣,说道:“卿家,各勋戚子弟,进府军前卫一事,是否派人传达下去了?”

“回陛下,臣已传达。”

朱纯臣忙拱手回道:“最迟明日,适龄的勋戚子弟,将悉数前去府军前卫报备,听候陛下差遣。”

崇祯皇帝拿京卫都督府,要置换外朝脱离京卫控制,张维贤在京营顺利整饬,顺势再拿些好处是必然的。

除了勋戚子弟进府军前卫,充当质子之外,然同样来讲,他们亦有了前程,这并不算是好处。

毕竟那些在京营任职的勋戚武官,这些年来,于京营贪墨多少粮饷,唯有他们自己心里最清楚。

“卿家做的不错。”

崇祯皇帝拖着长音,敲击着龙案,对朱纯臣说道:“不过卿家可知,此前李卿整饬京营事,曾向朕上一份密奏。

然考虑到兹事重大,朕一直都没讲出来,本想着就此作罢,但眼下朝廷的难处,卿家也是知道的。

方才外朝的那帮大臣,对京卫都督府一事,表现出怎样的态度,卿家也都看到了,若此事传出去的话,只怕……”

“陛下,今国朝遭遇建虏进犯,臣等身为大明臣子,理应为国朝分忧才是。”

朱纯臣神情正色,对崇祯皇帝拱手作揖道:“臣等会儿就召集京卫都督府之人,为朝分忧,还请陛下允准。”

“卿家,真乃我大明忠臣啊!”

崇祯皇帝站起身来,快步朝前走去,托住朱纯臣的双臂,道:“朕有卿家相助,真乃朕之幸,大明之幸啊!”

“臣惶恐!”

朱纯臣忙垂首说道。

瞧见此幕的孙承宗,此刻内心充满感慨,天子果然乃一代明君啊,简简单单几句话,便解决了一百万两银子,还有十万石粮食。

“孙卿,京卫都督府所呈奏疏,要抓紧办。”

崇祯皇帝此时转过身来,看向孙承宗说道:“另派人去司礼监,在西苑准备一处地方,朕要叫府军前卫的人马,皆去西苑操练,创西苑新军!

日后,京卫都督府也好,京营也罢,所缺将校,优先从西苑新军中遴选。”

“臣领旨!”

孙承宗忙拱手应道。

被崇祯皇帝托着双臂的朱纯臣,此刻内心充满感慨,更充满敬畏,天子这是在敲打我们啊。

看来先前在京营所做之事,天子都一清二楚,只是未寻到合适的机会,所以才隐忍下来了。

想明白这些的朱纯臣,哪怕是再不想主动掏银子,可当想起天子之前的表现,发自心底的生出一股寒意。

连朝中的那帮大臣联合劝谏,天子都未曾退让过半步,那他们这帮初掌权的勋戚,天子又何曾会放在眼里啊!

拿银子换自家子嗣的前程,是朱纯臣唯一能说服那帮勋戚的理由。

首节 上一节 26/50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巨蟒分身,开局迎娶秦可卿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