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第238节

  “这差事真不是他娘的人干的,那帮灾民,一个个都饿得像狼一样,险些有好几次,都发生民变了。”

  “是啊,先前国朝这边,不是一直在赈灾,一直在镇压流贼叛乱吗?为何山陕那边,会有这么多的灾民啊。”

  “这他娘的还用多想?肯定是山陕那边的官老爷们,一个个贪婪无度,把朝廷调拨的钱粮,多数都给贪墨了嘛,你们这几日轮值震慑灾民,难道就没听说吗?山西那边发生民乱了……”

  在这临设的营寨之内,精疲力尽的忠勇军锐士,在等待开饭之际,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讨论着这些时日的经历。

  出帐的孙祖寿,听到这些话,眉头紧皱,但是却没有多讲其他,这些时日处置梳理灾民事,麾下的忠勇军将士,的确是累坏了。

  要不是麾下这帮健儿,帮自己分担着压力,孙祖寿根本就不敢想象,在真定府这边的局势,会陷入到怎样混乱的态势下。

  麾下的亲卫家丁,捧着木盘,朝主帐走来,见自家提督出帐,愣了一下,随后便快步走上前,说道:“提督,吃些午膳吧,您已经一天一夜没吃了。”

  “嗯,叫些轮休的家丁,随本督去井陉那边看看。”

  孙祖寿拿起一块黑面窝头,狠狠的咬了一口,开口说道:“本督要去看看,眼下井陉的局势怎样。”

  “喏!”

  相比较于在京城坐镇的孙传庭,领军赶赴真定府、保定府坐镇的孙祖寿,所承受着的压力,一点都不比孙传庭小,甚至还要更大一些。

  一群饿红了眼的灾民,在知晓他们的天子,讲出逃难到北直隶治下,就能活命,现在北直隶,明明就在眼前,可却遭遇种种刁难,然他们眼里所谓的刁难,却是隔绝病患,梳理灾民群体,以便于更好的管辖他们,可他们却一个个都扎刺了。

  然身处京城的孙传庭,亦承受着巨大压力,这些梳理出来的灾民,一批批迁移到京城,如何安置他们,如何维稳他们,那都是异常繁琐之事。

  “你们凭什么这般,明明老子们是先过来的,你们为啥却紧着他们啊,老子们都饿多少天了……”

  “是咧,我们就是想活命,这有错吗?”

  “当初皇帝老子是咋说咧,说从老家逃难到北直隶治下,就能叫俺们吃饱饭,现在有这般……”

  在数十众亲卫家丁的簇拥下,孙祖寿赶到井陉这边,那怒吼声,咆哮声,是一浪高过一浪,一帮饿红眼的汉子,扎堆聚集在一起,跟忠勇军的锐士对峙起来。

  “老子明确的告诉你们,没有他娘的偏谁,不偏谁!”一名忠勇军将校,操着刀,怒目圆睁,咆哮道。

  “老子跟你们这帮人,谁都不认识,老子为何要厚此薄彼,你们这些天,待在这里,吃的馍馍,喝的粥水,都他娘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

  你们闹腾一个时辰,你们他娘的,就晚一个时辰进北直隶,你们闹腾一天,那就他娘的晚一天。

  谁要是敢聚众闹事,冲撞忠勇军,好啊,老子的刀,早就他娘的渴了,杀你们想蓄意造反的家伙,那还是绰绰有余的。

  老子当初在战场上,跟建虏赤膊拼杀的时候,你们他娘的,一个个还不知道躲在哪里求活呢……”

  作为经历过血战的精锐之师,目下的忠勇军,跟大明其他军队相比,那根本就不在一个层次上。

  持枪挎刀的一众忠勇军锐士,所表现出的强势,叫那些心生躁意,心生惊惧的山陕籍灾民,一个个都被震慑住了。

  “都是这该死的乱世,闹得了。”

  看着渐渐平息下来的乱局,一直沉默不言的孙祖寿,轻叹一声,说道:“天子是何其英明神武啊,可大明治下的贪官污吏,却曲解天子的意思,使得……”

  自奉诏率部,赶赴真定府、保定府治下后,所经历的种种,叫孙祖寿愈发明白,当今天子所处的境遇了。

  一个辽东。

  一个山陕。

  两股以下克上的叛军势力,是拼了命想破了大明,而治下所存在的诸多问题,使得矛盾不断被加剧。

  纵使天子再怎么英明神武,却没有人将天子的意志,在地方贯彻下来,那就大明所处的境遇,就会闹腾出诸多的事情。

  彼时的孙祖寿,尚不清楚远在京城的崇祯皇帝,处在怎样的境遇下。

第377章 番薯轮种

  紫禁城,乾清宫。

  一名名值守的大汉将军,宛若雕塑一般,挎刀挺立,和先前的气氛不同,彼时的深宫内,就像置身在深渊之中。

  冷漠。

  压抑。

  “皇爷…军机处所派山西平叛前指,已离京赶赴山西治下。”王承恩微微欠身,向自家皇爷禀明道。

  “另外骆养性所领锦衣卫,已展开相应的行动,大内行厂这边,亦遴选出一批可靠的宦官,展开相应的密查。

  此外,据奴婢所知晓的情况,周国丈所掌控的林家商号,已赶赴到真定府治下,要接收一批整编好的灾民……”

  听着王承恩所讲的这些,崇祯皇帝没有停下手里的御笔,一直都在写个不停。

  给毛承禄他们的密旨,直到现在才构思妥当。

  先前按崇祯皇帝所想,在自己没有觉得,将毛承禄、孔有德他们调教之前,是不会轻易放出京城的。

  毕竟放虎归山之事,崇祯皇帝绝不会做出。

  奈何残酷的现实,使得毛承禄、孔有德等所领四卫营,被迫滞留在山西治下,至少在山西民乱结束前,毛承禄他们是不能返回京城了。

  ‘不管怎样…对待毛承禄他们,在表面上,必须要给与绝对的信任。’

  崇祯皇帝放下手中的御笔,看着眼前这些密旨,心里暗暗说道:‘等到山西民乱结束以后,要回归京城,这样在京畿一带的兵马,才能增多,到时彻底掌握三大营,顺势将祖大寿、吴襄这帮辽东将门设法架空。’

  崇祯朝的大明,所暴露出的一应问题,都是先前积攒的一应矛盾,到了现在这个时候,算是彻底爆发出来了。

  崇祯三年,是极为关键的一年,若是不能掌握住大势,将所谋划的一应部署,都逐一的落实下来,那之后所面临的处境,只会变得更艰难。

  “王伴伴,遴选一批忠诚可靠的宦官,将朕所写的这些密旨,实发到毛承禄他们手里。”

  崇祯皇帝拿起这些密奏,看向王承恩说道:“切记,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发派到毛承禄他们手里。”

  “喏!”

  王承恩当即捧手接过密奏,沉声应道。

  现阶段所处的境遇,对崇祯皇帝来讲,必须要稳中求胜,安置灾民事要解决,蛀虫要揪出来杀一批,山西民乱必须镇压,若是一切都能顺利解决,那所掌握的优势,就能增多不少。

  “臣…徐光启,求见!”

  王承恩前脚离开,后脚徐光启,就来东暖阁这边。

  ‘嗯?徐光启此时过来,是所为何事?’

  崇祯皇帝闻言,心里不由得暗暗思量道:‘莫非是仓场那边,又出现什么事情了?’

  带着种种的疑惑,崇祯皇帝召见了徐光启。

  崇祯皇帝端起茶盏,呷了一口,看向徐光启说道:“徐卿,此来见朕,所为何事?”

  徐光启作揖行礼道:“启禀陛下,臣此来…想奏请陛下,准许农科,在北直隶治下各处皇庄,试种番薯。

  当前国朝所遇局势艰巨,又是安置灾民事,又是山西民乱事,臣这些时日,一直在跟农科的人,在一起探讨。

  能否趁着此次春耕到来之际,在试种番薯的这些皇庄,谴派农科官吏,跟随所种育秧番薯。”

  作为高产的农作物,由于是舶来物的缘由,使得大明对于番薯的种植技术,都在摸索和总结之中。

  但生活在神州的族群,乃是最会种植的族群,若是没有这次所遭遇的问题,徐光启或许不会这般着急。

  然眼睁睁的看着天子所遇处境,国朝所临格局,并非徐光启所能眼睁睁的在旁看着。

  “徐卿…对待试种番薯一事,可有多少把握?”

  崇祯皇帝看向徐光启,说道:“徐卿应该也清楚,朕很是重视此事,若番薯试种能取得一定的成效,朕必将要在大明各地推广种植。

  特别是山陕、辽东等地,对待粮食的需求,可谓是极大的,此事若不能有所成效,那朕是不会允许的。”

  虽说番薯、土豆等物,在万历朝,甚至更早一些,就通过西洋海船,传播到了大明治下。

  但真正等番薯、土豆等物,开始在神州种植开来,那都等到鞑清的康乾年间了。

  对待外来物种的接受程度,尚且经历这般漫长的时间,由此可见,在思想方面的守旧程度,是何其顽固的存在。

  好在崇祯皇帝已然想好了对策,利用银钱大批收购,以此来叫底层百姓,大范围的种植番薯、土豆等物,通过生产烧酒等物,来更换方式售卖出去,只要坚持一到两年,就能逐步叫更多的人接受。

  等到日后灾害愈发频繁之际,即便无需国朝来强迫种植,那底层的百姓也会主动去种植的。

  毕竟连观音土都能吃进肚子里,那还有什么是不能吃的?

  “臣不敢说有绝对的把握,但也有七成把握。”

  徐光启神情严肃,作揖行礼道:“若是小范围的试种,想要总结相应的种植经验,肯定是缓慢的事情。

  但若是定在遍布北直隶的皇庄,各处都总结相应的经验,到时再汇总到一起,那才能在日后,先行在北直隶治下推广种植。”

  但凡是没有这等紧迫的事情,徐光启肯定会选择稳妥的方式,可现在却不能稳妥了,必须要适当的迈开一些步子。

  “行,既然徐卿这般说,那朕就恩准了。”

  崇祯皇帝站起身来,缓步朝徐光启走来,托起双臂,正色道:“番薯种植一事,徐卿必须要重视起来。

  朕会叫内廷,给各地的掌庄太监传旨,叫他们全力配合农科的官吏,不管有任何所需,都全力满足。”

  “臣领旨谢恩!”

  徐光启闻言,当即应道:“请陛下放心,臣定会全力做好此事,尽早叫番薯这一良种,在最短的时间内,于我大明治下种植起来。”

  徐光启所想的这些,正是崇祯皇帝所念,粮食,是步入小冰河时期下,大明所最紧缺的存在。

  如果能多一口口粮,那大明就能少死很多的人!

第378章 抓!都抓起来!

  分流安置山陕籍逃难的灾民,随着各方局势的挤压,在京畿一带造成的影响,可谓是引起较大的风波。

首节 上一节 238/51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截胡刘备妻,我乃祖龙血脉

下一篇:大秦:夺笋呐,祖龙偷听我心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