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第179节

  记住你这个内管家,不止是一个端茶倒水的,要切实帮助朕分忧才是,任何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无法解决的,必须第一时间禀明于朕。”

  像王承恩这样忠心耿耿的太监,崇祯皇帝要交付给他相应的担子,能力这种东西,是能培养出来的,但是忠诚却不一定了。

  两面三刀、骑墙派的太监群体,崇祯皇帝一个都不会放出京城,就叫他们待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去干那些脏活累活,要是有蹦跶的,那就杀了。

  但像王承恩、方正化这帮忠诚可靠,能力不俗的太监群体,围绕着整个北直隶一带,没事就多跑跑吧,把各自所辖职权干好,这才是正道。

  当大明的皇帝,还是有一项极佳的优势。

  就是在干任何有用的事情,崇祯皇帝都能找到相应的人才,无需自己亲力亲为,叫忠诚可靠的群体,在自己的支持下,去做能改变现状的事情。

第293章 京城要改变

  崇祯三年的大明,似乎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辽东没有大乱子。

  山陕没有大乱子。

  大明其他地方,也没呈递灾情、民变、兵乱的紧急奏疏。

  虽说在朝堂这边,受责任制和追责制的影响,依旧产生些风波,但内阁的明确,也使得这一切都在可控之内。

  因为内阁这边,在温体仁的运作下,愿意落实责任制和追责制,这也叫崇祯皇帝在默认下,给予更多的权柄给内阁。

  眼下外朝的糟心事,一般都有内阁在前顶着。

  周延儒和温体仁这两个权谋政客,一个放在军机处,一个定在内阁,的确帮崇祯皇帝做了不少事情。

  然崇祯皇帝的心里也清楚。

  目下的平静,只能算暴风雨前的宁静。

  等到了三月后,诸多的问题,又将接踵而至的先后爆发。

  流寇全面转战山西。

  白莲教将在北直隶、河南等地冒头。

  张献忠会强势崛起。

  山东大水。

  金陵地震……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崇祯皇帝哪里敢有丝毫松懈,需要他做的事情,需要推进的谋划,还有很多很多。

  “皇…黄少爷,您不该随意出来走动的。”

  换了一身便服的孙传庭,眉宇间带着忧色,看向崇祯皇帝说道:“府上需要黄少爷坐镇,现在……”

  看着规谏的孙传庭,紧了紧紫貂披风的崇祯皇帝,笑道:“伯雅,你说的这些,本少爷先前都听到快起茧子了。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若是只待在一处地方,却不多出去走动走动,又怎么会清楚外面的情况?本少爷听说,当前崇文门税关那边,改变不小?”

  “是,的确改变不小。”

  孙传庭心里轻叹一声,看了眼左右,边走边说道:“仅过去两个多月,崇文门税关所征收的各类税收,总数就有三十七万余两银子。

  这还不包括查抄的私盐。

  若是寄售在便民铺的那批私盐,能全部平价卖出,至少能得银二十几万两银子。

  随着各项制度的明确,仅崇文门税关这边,一年所征收的税收,或能突破一百五十万两银子。”

  从不足十万两银子,到突破一百五十万两银子,崇祯皇帝心里能想象得到,大明各地偷税漏税的情况,究竟是怎样严峻的存在。

  “改变还真是不小啊。”

  崇祯皇帝微微一笑道:“若朝廷每年都能征收这么多税收银子,又何至于因为一些边地生出的动荡,就动不动向各地摊派辽饷呢?

  人人都说为了社稷,为了国朝,可叫他们分忧时,一个个所想都是给百姓加担子。

  在大明当官老爷,就是好啊。

  若是崇文门税关的各项制度,能推行到运河七关,朝廷真正做到掌控在手,又能增收多少税收银子?

  伯雅,你说朝廷这边,怎么就没想过这些?户部应尽的职权,与漕运总督的职权,混淆在一起,这不是诚心摆烂吗?”

  陛下这是想要全面整治,在漕运所设的七大钞关啊。

  但是厘清户部和漕运总督的职权,怎会那般轻易就能办成呢。

  不过若是能一地、一地的推行,多培养一些相应官吏,设立健全的监察制度,同时明确纱关留任时间,还是能逐一解决的。

  上述这些能落实下来,国朝仅在七大钞关一项,至少能征收五百万两银子,但难度也是很大的,必然会引起不小的反弹。

  看着陷入沉思的孙传庭,崇祯皇帝露出笑意,看来他所讲的这些,是叫孙传庭联想到什么了。

  “伯雅啊,等回去了以后,去那位府上聊聊。”

  崇祯皇帝淡笑道:“将本少爷提到的这些,包括你心里想的,你们聚在一起,好好研讨下。

  贪多嚼不烂嘛。

  沉下心来,将事情逐一给办成,遇到棘手的问题,就解决问题,需要重设的规矩,就大胆重设嘛。”

  “喏!”

  有毕自严这个财相,坐镇户部,全面主持户部事,崇祯皇帝肯定不会叫他闲着,毕竟国库的税收,还是要多多增加的。

  榷场一事,税关一事,国朝财政能完全掌控,就征收的那些税收银子,想征七八百万两银子,绝对没任何问题。

  崇祯皇帝的要求不高,在三年暂稳期将这些落实下来就行,期间遇到相应的问题,解决相应的问题就是了。

  当权谋算计和党同伐异的风气,不再是国朝的唯一色调,崇祯皇帝觉得依靠守旧的官员队伍,还是能解决不少问题的。

  遇到反抗阻挠的,遇到违法乱纪的,那厂卫势力也不是吃素的。

  等三年暂稳期一过,大明上下摆烂的态势,初步得到遏制和解决,那涉及更多核心利益的制度,就能跟着推行起来了。

  只要手里能掌握规模不小的新军,完全服从崇祯皇帝的调动,就算有公然跳出来反对,或干脆掀摊子的,那就派兵镇压之!

  周遇吉所领的勇卫营,若是能趁着三年暂稳期,在镇压流寇中斩获战绩,不叫流寇冲出山陕等地,那正兵五万,辅兵若干的野战新军,崇祯皇帝是必要的建立起来的。

  而留在西苑讲武堂的高级将校班,在这三年暂稳期,想一步步掌控三大营,并操练成新军的话。

  那实际掌握在崇祯皇帝的新军,规模能突破多少?

  当大明的皇帝,能够抓住兵权,并拥有良性的财源,跟庞大的文官群体,掰腕子,玩斗争,那就站到制高点上了。

  “伯雅,从内城一路走到这外城,你有什么感受?”回归现实的崇祯皇帝,看着脏乱差的坊市,对身旁的孙传庭说道。

  “有没有觉得这京城内外两城,差别太大了?尤其是随意搭建的屋舍,一旦出现走水之事,那必然殃及大片。”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干。

  崇祯皇帝在内心深处,所构想的大明,是美好的。

  但是想要实现这些蓝图,那么在现实中要去做的事情,就是一项项艰巨的挑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将改变落实到实处,就是崇祯皇帝要去做的事情。

第294章 除四害,指一条明路

  顺着崇祯皇帝的目光看去,熙攘的街道上,杂乱无序的屋舍,一些淡淡的臭味,飘散在这空气中,叫孙传庭的眉头微蹙起来。

  大明的国都京城,大体分为四层,即外城、内城、皇城、紫禁城,所谓‘四九城’这一别称,就是根据皇城的四门和内城的九门而起。

  起初成祖皇帝决定迁都,以巩固大明治下的北疆之地。

  不过在修筑京城时,并没有外城这一规划。

  没有外郭城的京城,这一整体格局,一直延续到嘉靖年间。

  然面对草原外敌的威胁,其实早在成化年间,就有过修筑外城的建议。

  但是出于多方面因素下,加之修筑外城的确耗资巨大,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直到嘉靖二十九年,朝廷才算正式动工,先于内城南面三门,修筑关厢城,只是修筑的过程中,因拆迁之事,导致民怨沸腾,被迫又停工了。

  一直等到嘉靖三十二年,利用元大都的遗址,四面环绕修筑京城的外郭城。

  原本计划修筑的外城,是环绕内城修建一周,但是吧,国朝财力不足,加之嘉靖三十六年,紫禁城出现火灾,要重建损毁严重的宫殿,最终也只修建了南城一面,后续虽增筑了外城各城门的瓮城,但整体的格局也就定下了。

  “伯雅,你可听说过‘四九城’这一说法?”

  看着眼前脏乱差的场景,崇祯皇帝双眼微眯道:“内城和外城,就像是两个地方,一道高大的城墙,宛若天险一般,隔绝了居住在这里的人。

  同在天子脚下,达官显贵、家境富裕的群体,跟这些贫贱的群体,所居住的地域,就像是仙境和地狱。”

  “……”

  孙传庭沉默了,透过天子所讲之言,孙传庭敏锐的觉察到,天子这是想要整修京城上下吗?

  可真要这样做,那又谈何容易啊。

  在国朝的情况,稍稍有些好转时,这般大兴土木的整修京城,那必然会拖垮国库的。

  一旦遇到什么新的危急状况,国库空虚的大明,就会陷入到被动的境遇下。

  在残酷的现实下,纵使孙传庭也有意想改变这些,但却不能真的这样做。

  “黄少爷…外城所堆积的问题,是长时间所形成的。”

首节 上一节 179/51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截胡刘备妻,我乃祖龙血脉

下一篇:大秦:夺笋呐,祖龙偷听我心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