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封地三年,废物皇子震惊朝堂大佬

封地三年,废物皇子震惊朝堂大佬 第54节

乾帝一脸自信,对李岩咆哮道。

“噔,噔,噔!”

这时一串鼓声传来。

“外边怎么回事,哪里来的鼓声?”

乾帝正在气头上,怒声道。

“陛下,宫外有一名岭南来的商人在敲登闻鼓。”

殿外一名侍卫禀告道。

“岭南来的商人?正好,把他带进来!”

乾帝开口道。

很快,一名身穿富商打扮的人走进了殿中。

“草民岭南府商会会长杜沉拜见陛下。”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杜沉。

半个月前,他便启程来了京师,准备受众人之托,前来告御状。

实在是那陈道民定的税实在太高,现在已经完全支撑不下去了。

他们都是些来往京师的大商户,动不动就囤积十几万两银子的货物,这抽税比重实在让他们不堪重负。

“陛下,这是我岭南府共计八百三十七名大商户的联名血书,控诉新任岭南知府巧立名目,设立各种苛捐杂税,横征暴敛。

我等一直以来都无比感念陛下让安王殿下给我们提供的经商环境,故此兢兢业业纳税,从不违法乱纪,但如今实在是活不下去了呀,请陛下为我等贱民主持公道!”

杜沉声泪俱下,高高举起一份血书,久久不肯抬头。

乾帝接过杜沉递上来的血书,看到那密密麻麻的用血写的名字,顿时感觉气血上涌。

这一个个名字都仿佛是在打自己的脸。

本来这些商人在岭南经营的好好的,现在因为自己派了个知府过去,反而让人家活不下去了。

这让乾帝感觉脸上火辣辣的。

“还让朕下旨褒奖!”

没处撒气的乾帝看到跪在一旁的太子,顿时找到了出气筒,一脚踹了上去。

“还不让他滚回来!留在那里丢人现眼让百姓戳朕的脊梁骨吗!”

……

第62章 他们眼里有光

来岭南府宣旨的人出乎众人的意料。

竟然是吏部尚书潘凤。

他此行受乾帝所托,主要办三件事。

第一件事便是宣读罢免陈道民这个岭南知府的圣旨。

告诉百姓,那陈道民的总总作为皆是他一人所为,与朝廷无关。

朝廷为了岭南的百姓不再受此獠的毒害,所以派了当朝的吏部尚书大人前来把他押赴京师。

同时也是向李肃释放信号,朝廷并没有想着从李肃手里抢夺岭南的治理权。

第二件事便是宣读任命曹有德为新的岭南知府的任命,并且其余四州的官员也可由曹有德推荐后任命。

这件事对安王一系的人来说无异于意外之喜,没想到赶走一个陈道民,就直接让曹有德上位了。

他们本来还想着最好的结果就是朝廷会派一个好相与的新知府过来,没想到惊喜来的这么突然。

这曹有德名义上还是一个七品知县,不算副职,这都已经算是连升三级了。

事实上朝堂在讨论让谁接替陈道民的位置时也是多有争议。

有人认为应该再由朝廷派一个知府上任,但潘凤提议直接由曹有德接任。

虽然很多人心里觉得曹有德已经算是安王的人了,再任命他为知府,让岭南府由安王完全掌控多有不妥。

但毕竟明面上曹有德还是朝廷的官员,自然没有人敢跳出来说曹有德心向安王,不得不防之类的话。

明显乾帝正在气头上,有陈道民废物在前,如果再不小心推荐了一个废物去岭南任知府,一旦出了事,到时候谁推荐谁就要担这个干系了。

他们可不是太子,只是挨那么一脚就轻轻放下了,轮到他们乾帝估计会杀人了。

官场就是如此,宁可不开口,也决不能出错,所以潘凤提出由曹有德接任,最终非但没有人反对,反而顺利通过了。

潘凤来其实更重要的是为了第三件事,那就是去岭南大学请贾思言回京。

贾思言之前没有联系朝堂,乾帝还可以装作不知道他在岭南。

但既然现在贾思言主动给他上了奏章,相当于贾思言主动向朝堂暴露了自己行踪,自己再不做点什么,就说不过去了。

无论是作为贾思言的学生,还是作为被贾思言扶上皇位的帝王,都要做足了姿态去请贾思言回京。

事实上乾帝自己也是想让贾思言回京的,对于这种亦师亦臣的关系,乾帝格外珍重。

就算他不愿意继续插手朝政,但能够留在京师颐养天年,也算是成全了乾帝的尊师重道之心。

然而当潘凤找到贾思言,并言明来意后,贾思言直接一口回绝了。

“老夫觉得这岭南大学就挺适合老夫的,这里有一帮完全不同于别处的学子,有一帮不会整天‘孔曰成仁,孟曰取义’的先生。

他们不会只读那之乎者也,也学格物,学商贾之道,学治国之策。

甚至愿意弯腰去那田间的稻田,问道于老农,去研究如何种出更高产的庄稼。”

贾思言给潘凤倒了一杯茶,潘凤连忙起身,口称不敢。

贾思言抿了一口茶,继续道:

“老夫游历大乾五载,如今的大乾已经在走下坡路了,如果再不改变点什么,恐怕就要和那历史上的王朝一般重复历史的轨迹罢了。

老夫在这岭南看到了大乾的希望,看到了天下人的希望。

老夫想俯下身子做点事,或者说,嗯,在这岭南——学点东西。

你看那行走岭南大街上的百姓,他们或许没有崭新的衣服,甚至可能有些人还打着补丁。

但他们每一个人都干净整洁,眼睛里都有光,被大人牵着的孩童都能张嘴背几句“人之初,性本善”。

哦,这是《三字经》里的开篇,是安王所著,你走的时候可以带几本回去。”

贾思言解释了一句,继续道:

“这岭南的百姓即使有些新迁来的百姓连个属于自己的房子都没有,但他们都知道,只要自己努力,将来一切都会有的。

自己可以住上这城里的房子,可以送孩子去读书,只要不懒惰,生活会越来越好。

而不是像大乾的其他地方那样,百姓一辈子忙碌,种一亩地,有半亩地的收成都是别人的。

官府视他们为牛马,世家权贵视他们为猪狗,读书人把他们称为泥腿子。

老夫在他们的眼里看不到光,这大乾的繁华仿佛和他们一点关系都没有。”

潘凤欠身坐在一旁,听得冷汗直流,这话也就面前这位敢这么说。

但凡这些话出自其他人之口,断然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怎么,怕了?”

贾思言又端起茶喝了一口,似笑非笑看着潘凤。

虽然已经贵为吏部天官,但在眼前这位面前,潘凤还是感觉如坐针毡。

“贾相的话太过尖锐,下官不敢置喙。

下官觉得,这千百年来百姓都是这么过来的,想要改变,也非一朝一夕可为。”

潘凤说了句不痛不痒的话,不敢深说下去。

“嗯,老夫知道,这朝堂上的官员都是讲中庸的,但凡激进点的也做不到那高位。

你们如是,老夫当年也如是。

但是如今老夫既然远离了朝堂,总得在入土前为这大乾做点什么。

安王那孩子性子散漫,做事随心所欲,但可能就是因为此,所以他才能不受那世俗的观念约束,才能打造出如今的岭南。

老夫既然是陛下的老师,也算是安王的长辈,如今既然他想把岭南打造的更好,老头子我自然要护他一程。

这次你们把陈道民派来任知府,有些人打的什么注意,老夫心里清楚。

那陈道民来我岭南大学查账,我本来第一时间可以点明我的身份,谅他也不敢做什么。

但老夫没有,为什么?

李肃那小子有利用老夫的心思,老头子岂能看不出来。

老夫愿意帮他,不是因为其他,只是因为我从他身上看到了希望,从他的新政上看到了振兴大乾的希望。”

贾思言目光如炬的盯着潘凤,潘凤赶忙躬身称是。

他知道,今日贾思言给他说的这些话,不只是说给他听的,更是让他转告给京师里的某些人。

首节 上一节 54/18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S级辅助系统:千古群雄皆为我用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