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封地三年,废物皇子震惊朝堂大佬

封地三年,废物皇子震惊朝堂大佬 第159节

此时的円城正躬着身子落后符凌半个身位,跟着他一起视察石见银矿的开采情况。

松良健一被李肃送回来的时候,他也在场。

符凌等人直接将其五马分尸的惨状他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如今的这些乾人在倭国的地位他也心里清楚,自然摆正了自己的位置。

这倭国名义上还是小天皇说了算,但实际上早已经是那名大乾的年轻人的天下了。

现在的他无比庆幸自己早早就跟了李肃,让自己如今还能吃香喝辣。

几个月前那名满脸胡茬子的乾人大汉带着兵马来到了隔壁的村岛县,让当地的大名交出武装。

那大名円城直认识,实力比自己还要强几分,结果就因为态度不甚积极,就被那乾人给砍了脑袋。

如今自己虽然手下没了武装,但被任命协助符凌管理石见银矿,也算是让他感到满意。

“将军,送餐的来了,是否安排矿工先吃饭?”

猪本敬太从后边小跑着过来,对着円城直说道。

“混蛋,符凌大人在这里呢,要先给符凌大人请示,还有不要叫我将军,我已经不是将军了!”

円城直一脚踢向猪本敬太的屁股,训斥道。

“大人,要不先让矿工们吃饭?”

円城直转头迅速脸上带上了讨好的笑容对着符凌询问道。

“嗯。”

符凌点点头,如今的他已经完全适应了现在的身份。

现在他们这些乾人主要负责看管石见银矿,还有一部分抽调出去负责带领那些倭国武士雇佣兵管理大田县的治安。

这石见银矿的矿工都是由倭人组成的。

里面一部分是招募的平民,还有一部分是想要进入雇佣兵团但资格不够,转而选择来挖矿博一个机会的倭国武士。

按照殿下的吩咐,每个月会给几个名额,选出表现好的武士矿工扩充到当地的雇佣兵团里。

因此这也导致这些倭国武士挖矿特别卖力,甚至比那些平民还要听话。

倭国皇宫。

“殿下,咱们海上的人在巡逻时发现了一些事。”

刘齐对着李肃说道。

除了跟随李肃登陆的岭南商队士卒外,海上李肃还留下了一队人负责船队事务。

这些战船也会在倭国的海域附近巡弋,进行日常的演练。

“哦,发现了什么?”

李肃好奇道。

如今倭国内部已经整肃的差不多了,事情基本上都已经步入了正轨,他正打算近期返回岭南呢。

“咱们的人发现了海上有一些新罗的商船和战船正在外逃。

拦截了几艘,据船上的人说是高句丽和新罗爆发了战争。

如今那新罗已经快被高句丽打到都城了。

我们在一艘船上发现了新罗的太子,据他说,他们已经给大乾送了国书。

请求咱们大乾主持公道,出兵讨伐高句丽,但目前还没有得到大乾朝廷的回复。”

刘齐汇报道。

“高句丽?”

李肃听闻不禁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高句丽和新罗名义上和倭国一样都是大乾的属国,历代国王都应该受到中原王朝的册封才能作数。

但是据他所知,前朝三征高句丽损失惨重,皆是失败而归,高句丽因此便不再把中原王朝当回事了。

到了大乾建国,大乾也被鞑靼人拖入战局,疲于应付,更是没空搭理高句丽,两国之间也就仅仅止步于朝贡而已。

如今的高句丽国王高巨基当初登基时便没有给大乾送过求封的国书,但大乾也捏着鼻子默许了。

李肃自然知道朝廷的尿性,接到新罗的求援信,朝堂那帮人又得讨论许久,争执不断。

最后估计就是给高句丽送个信谴责一下,勒令他们停手。

至于高句丽听不听,大乾也就爱莫能助了。

其实这也是之前的大乾对附属国的掌控越来越弱的原因之一,作为宗主国,你屁用没有,谁还服你?

李肃摩挲着下巴,脑中不断的思考。

一个不断扩张的高句丽完全不符合大乾的利益,在前身的历史上,高句丽就曾经一度强大到给中原王朝带来威胁。

李肃自然不会允许这种事继续在这个时空发生。

“那新罗太子如今在哪里?”

李肃做出了决定,现在只需要出师有名了。

“臣把他的座船带到了大田县的港口,如今正和咱们的人在一块。”

刘齐回道。

“传令下去,我们于三日后起航离开倭国,让大家准备一下。”

李肃命令道。

“是!”

而此时的大乾朝堂,正在对新罗之事爆发激烈着的讨论。

乾帝坐在龙椅上忍不住以手扶额,被吵的头疼。

……

第175章 穷途末路

此前大乾朝廷已经召见了在京鸿胪馆的高句丽使臣,谴责其擅自出兵新罗,要求其立即退兵。

但高句丽使臣的态度模糊不清,直接选择了冷处理。

因此才有如今早朝大乾君臣在这里讨论的热烈。

“讨论出结果没有!已经吵了两个时辰了,朕要你们这些文武官员是来耍嘴皮子的吗!”

乾帝实在是忍受不了底下这群大臣的喧闹,带着怒气开口道。

群臣见乾帝发怒,也是赶忙噤声,一时之间,都做起了鹌鹑。

“赵爱卿有何看法?”

乾帝看向兵部尚书赵金明,此事关乎对外是否用兵,他这个兵部尚书最有发言权。

“陛下,如今我大乾北部边关驱逐了鞑靼人,而且装备了岭南的火炮和新式装备。

若是只是陈兵高句丽边境,以武力迫使其退兵,是可行的。

只是,这毕竟是劳民伤财之举,为了一个区区新罗,是否不智?”

赵金明算是朝堂少有的务实派,做事首先考虑的就是是否对大乾有利。

“赵大人此言差矣,我大乾乃是高句丽和新罗的宗主国,高句丽一向对我大乾不敬,倘若这次能借此机会震慑高句丽,恢复我大乾荣光,更能彰显陛下的文治武功。”

礼部尚书张廉出列反驳道。

双方各执一词,很快便又吵了起来。

乾帝坐在龙椅上,脑海中在不断地挣扎,从心理上他更倾向于张廉的说法。

自己若是能让高句丽臣服,就代表着昔日前朝没有做到的事,在自己手中变相实现了。

更能彰显大乾的正统地位。

但是从理智上讲,震慑高句丽至少调动十万边军,几十万民夫,只是粮草辎重就要耗费无算。

如今大乾虽然步入正轨,呈现一片向好的态势,但如此劳民伤财非明君所为。

倘若震慑目的达到了还好,若是高句丽一意孤行,自己是打还是不打?

若是打了,结果像前朝一样输了,自己岂不是和前朝那位一样成了昏君?

甚至鞑靼人趁虚再次南下也不无可能,到时候大乾就危险了。

一个不好就会动摇大乾的稳定,其中的政治风险是乾帝不得不考虑的。

“先让辽东的边军在边境进行演武吧,暂时先看看情况。”

最终乾帝做了一个中间的决定。

震慑可以,但不会大规模调动军队,只让在辽东的五万边军进行演武,这样最起码给自己留了条退路。

于是,发往辽东的圣旨快马送出。

跟着一起出发的还有兵部尚书赵金明,此次他被任命为钦差。

首节 上一节 159/18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S级辅助系统:千古群雄皆为我用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