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大明当皇孙 第31节
傅友德眼眶通红:
“臣愚钝,让太子爷费心了”
“你放心,该是你的,总归会是你的,朝堂上,自有孤跟你说项,你先放心去北平,孤跟他们去争,孤跟他们去斗,孤断然不会让有功之士流血又流泪!”
说到最后,朱标连自己都信了,感动的热泪盈眶,说的那叫一个慷慨激昂。
朱雄英傻了:亏心不亏心!这是彻底拿傅友德当傻子使了!
跟谁去争?跟谁去斗?满朝谁敢跟太子爷斗?弹劾傅友德结交藩王的督察院御史吗?那不你暗示让弹劾的吗?
不过一看傅友德这会儿的状态:
噗通一声跪倒地上,往前爬了两步,抱着朱标的腿就哭:
“太子爷!!!”
朱雄英已经麻了:这真是个傻子啊,不过也对,不是傻子,谁能干出来老爷子说句话就能把自己俩儿子脑袋砍下来的事儿?
朱雄英早就呆住了,看着朱标在这收买人心:推心置腹,情感诱惑,颁赏许愿玩了个遍,把傅友德哄的一愣一愣的,离开的时候还依依不舍的向太子爷告了别,乐呵呵的赶去北平赴任去了。
送走傅友德,朱标洋洋得意的看了眼朱雄英,端起茶杯喝了口茶:
“怎么样,学到点啥没?”
“没有,父亲的活儿干的忒糙了,儿臣啥都没学到!”
“嗨!”朱标放下茶碗“糙不糙,管用就成,就这种憨货,你跟他说怀恩抚远,他也不是那块料!”
“允炆怎么样?”朱标突然没头脑的问了一句。
“呃,先生们都夸奖半边儿,说他书读的好!”
“允炆是个糯糯的性子,有些事情爹不好说,你混不吝的在书堂要多照顾弟弟!”
朱雄英翻白眼:这算不算会哭的孩子有糖吃?
朱标摇了摇头:“又到饭点儿了?”
“时间过得真快!”朱标看了看日头,沉吟道:
“今儿个事儿太多,你先回坤宁宫吧,爹得到勤政殿去一趟,要不然等会儿你皇爷爷一准儿要骂娘!就不用等我们吃晌午饭了!”
果不其然,刚回到坤宁宫,老爷子的贴身太监正在跟皇后说今儿个晌午皇爷不回来吃了。
......
吃过了饭,朱雄英感觉很无聊,就跟马皇后说要去前殿看看皇爷爷和父亲。
马皇后想了想同意了,拿出几个食盒,往里边装了些晌午的饭菜:
“给你皇爷爷送去,他们要是吃了,重新带回来就成,要是没吃,让他们赶紧吃饭!”
“整天拿我大儿子当牲口使唤!”
末了,马皇后还嘟囔了一句。
奉天殿坐落于三台之上。面阔十一间,进深五间,重檐庑(wu)殿顶,上盖琉璃金瓦,双檐重脊,雕梁画栋,门窗是朱漆描金雕花的,是目前大明最高等级的建筑了。
老爷子在勤政殿,勤政殿是奉天殿的偏殿,朱元璋平常很忙,所以平常的寝殿也在奉天殿,就和勤政殿挨着。
甚至在前世马皇后死后,老爷子就再也没来过坤宁宫,一直是住在奉天殿的寝宫里。
提着食盒进了勤政殿,老爷子和朱标正埋头忙的正起劲儿。
他们最近真是忙坏了:置贵州都指挥使司,置云南一十四卫指挥使司,战后地方的安抚,大军的抚恤,北平的屯田,漳州府的盗,龙川河的匪,乳原山的寇,岷州卫的叛。
甚至京营要进行秋操演武,山东河南修河修堤的徭役,还要准备北伐事宜!
这么庞大一个国家,哪天不出几个了不起的事儿?何况朱元璋又是一个眼睛不揉沙子,极度集权的帝王,整天忙得脚跟不着地。
还在门口,就听见里边老爷子的咆哮声:
“将士能歇,百姓能歇,咱不能歇!”
“纳哈出这个老混账,咱当年放了他一马,不思报恩,现在跑到辽东,他王八羔子坟头上窝狗,成了精了他还!”
“咱一定要狠狠的揍他一顿!”
“河南的徭役是怎么征的这是?娘的,家里就一个带把儿的爷们儿,还敢让人去修河?人家要是没有功夫种地刨食儿,咱就让没饭吃的娃儿都去布政使衙门吃喝!吃穷他个王八羔子!”
“下旨!严饬!”
旁边的朱标也是一脸的无奈,火力全开的朱元璋吵得他耳朵生疼。
正在这个时候,朱雄英抱着硕大的食盒,艰难的跨过了门槛,走进了老爷子和朱标所在的偏殿。
“皇爷爷,父亲,吃饭啦”
看到朱雄英进来,朱元璋一愣,瞬间换了个脸色,笑容满面的说:
“呦,咱大孙来啦?还给咱带吃的啦?”
看向一旁的朱标:“这孩子真是个孝顺的!”
又伸着脑袋瞅了瞅外边待着的赵墩子:
“小胖子,你眼睛长到腚上啦?你小主子费这劲,也不知道帮把手?”
第40章 管你叫大哥?
朱元璋顺手接过食盒,拉着朱雄英的手:“来,大孙,看咱批折子!”
“可饿死孤了!”而朱标直接却二话不说直接冲向了饭盒。
“你是猪托生的?”朱元璋看见朱标咂嘴舔唇的样子,直接就开始了数落:
“不能你姓朱,就他娘的非把自己当成猪羔子养!瞅瞅你还有点儿太子的样子吗?”
朱雄英咧了咧嘴,想笑,但是没敢!
朱元璋总是这样,在外人面前,竭尽全力的维护太子的威严和面子,谁敢跟太子扎刺,绝对活不过第二天早上。
可在大孙子面前就肾上腺素急增,总想表现表现:看看咱,咱想数落谁就数落谁!崩看他是太子!在咱这不管用!看爷爷多牛!
就像前世的混混竭尽所能的向自己喜欢的女孩表现出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英雄气概是一个道理。
老小孩儿老小孩儿,到了这个岁数,有时候就天真的得哄着!
朱标也很委屈,“父皇,儿臣饿呀!”
这个时候的朱家人情味还是很足的,本来朱元璋就是泥腿子做了皇上,对于家里看的尤其的重,有明一朝,是历朝历代宫廷最有人情味的。
甚至在前世的时候,老爷子这朴素的家风,连四叔他们一大家子也深受影响,直到朱瞻基时期才有了深宫的气息。
实际上这个时候的老爷子,朱重八比朱元璋更多一些,相比皇帝的身份来说,更多一些人情味,如果按照这样的势头发展,倒是跟唐时的李世民差不多。
而一生中对于老爷子最重要的两个人还活着,一个是皇祖母,现在整天在后宫中跟老爷子斗嘴,一个是儿子朱标,整日跟着老爷子挨训。
这个时候的老爷子过的是最舒坦的,前两年撂倒胡惟庸,加强了中央集权,大儿子也是个有出息的,能压的住满朝文武的官儿,老朱家儿孙满堂,各个都是能文善武。
大明国力也正盛,想揍谁就揍谁,回到后宫老太太的热饭热菜就端上来了,除了累点儿,别的没什么不好的。
一些淮西的老兄弟,没事也进宫陪老爷子喝喝酒,有时候闲了还出宫溜达溜达。
可谓人生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对于当年打天下的老兄弟也没有那么防备,甚至费聚、赵庸、陆仲亨、王弼这几个短命的货就在前几个月还带兵出征来着。
人生活过得舒坦,心情就会畅快,要不然真跟上一世的时候一样,别说朱雄英自己心里打怵,老爷子真要认真起来,恐怕这个爹也不一定拦的住。
朱元璋非常嫌弃的看了眼朱标,“憨吃!”朱元璋撇撇嘴“开饭,咱肚儿也饿了!”
趴在盘子上猛的闻了闻,老爷子乐呵的眉开眼笑:“真香,咱就得意这一口!”
说着,从旁边拿起来一个折子,边吃边看。
朱雄英随意的的翻看了几个题本,没甚意思:
大明朝是没有奏折的,奏折这个词还是清朝康熙皇帝发明的,而洪武朝给皇帝写工作报告,基本可以分为三种:
题本,奏本,军报,密奏或者密疏。
题本是公事,比方各地的税收、徭役,刑律,督察院的弹劾,户部的拨款、吏部的升迁名单等等。
而奏本一般奏的是私事,比方说有的官员上奏本:皇上您吃了吗?城头的羊下水味道真是不错,皇上您可以尝尝!皇上您睡的好吗?臣昨儿个可是失眠了,昨儿个上城外踏青,可把臣热坏了!不过臣做了首小诗,请皇上鉴赏等等。
不过都知道老爷子忙的脚打后脑勺,洪武朝还没这等头铁的敢和老爷子逗闷子的奏本。
而密奏现在基本就是老爷子的锦衣卫上的折子,记录了大大小小官员的私事,边疆情况,各个地方上的民情等等,不过这些折子不是通过通政司转交宫里。
老爷子自己有门路,具体的密奏朱雄英还从来没见过。
而军报跟其他的就更不一样了,是朝廷领兵出征的大将给朱元璋提交的属于项目报告。
内容是这几个里边最简单的:某日,某地,胜败,缴获,请示。
又伸着脖子看老爷子手里的折子,还是那个河南布政使征徭役的事儿。
朱雄英摇了摇头:这个布政使也不会有太大的麻烦,最多挨顿训。
实际上也不能说河南布政使错了,只是少了点儿变通,顺便让人揪住了辫子:自从洪武十四年实行老爷子发明的里甲制开始,就没有规定一家多少人免于徭役,只是鳏寡孤独的人不需服徭役。
实际上这种徭役制度是有问题的,甚至大明的整个赋役制度都是有问题的:坑了百姓,弱了国家,壮大了士绅阶级。
圣君在位,国力强盛不会出一点的毛病,可一旦国力下降衰败,再碰上天灾人祸,活不下去的百姓就会比比皆是,民变四起。
上一篇:为了不插秧,努力考科举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