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大明当皇孙 第13节
不动声色的叉开话头,嗔道”还不都是你们惯的,不过也不能显我这个母妃太过小气,今儿个煲的鱼还剩下不少,一会儿妾给雄英送去尝尝鲜儿”
朱标看了眼旁边的漏壶:“这会儿坤宁宫多半用过膳了”接着不以为意的说道:“嗯!是个心意吧”
“那殿下”先摆上台面的,自然不是最终目的,先漫天要价的目标就是完成接下来的企图,吕氏深谙此道:
“您什么时候跟皇上提一声儿,让允炆也上文华殿读书,有雄英照应着,总不至于让谁欺负了去!”
“孤的儿子,谁敢欺负”老爷子不在的时候,朱标也是满脸的桀骜。
紧接着,又有些迟疑:允炆刚过五岁吧,现在是不是太早了点儿!”
小孩子太小,心性不定,很难坐的住,并且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孩子小脑认知发育不完善,客观条件不成熟。
注意力不集中,学业跟不上,很容易造成先生说城门楼子,学生记成胯骨轴子,所以老爷子规定,皇子年满六岁才开始安排读书。
不过朱允炆不在此类,吕氏是书香门第,家学渊博,深知道读书的重要性,所以朱允炆过了三岁生辰之后,吕氏就亲自教导他识字读书。
虽说朱雄英大朱允炆三岁,可读的书,真不一定比朱允炆多。
“跟着玩儿呗,允炆一个孩子在春和宫也怪孤单的,再者说了,允炆自小识字,又是个听话的性子,断不会惹得先生不快,丢太子的人”
“你呀”朱标瞥了一眼吕氏,说不上是喜是怒:“好好的孩子,正是玩儿的年纪,疯着玩儿就是了,非要强加管教,连一丝鲜活气儿都没!”
晌午吃撑了,一打嗝就不住地往嗓子眼儿翻腾,没办法,朱雄英就绕着内花园消食儿,挺着肚子在凉荫里散步。一边像个鸭子似的溜达,嘴里还不住的嘟囔着:
“都怪皇祖母,说什么多吃多拿长大个儿,搞得现在想睡个午觉都睡不好...”
正嘀咕着,远远的看见吕氏带着一大帮子人往坤宁宫走来。
从形态上看,吕氏恐怕是经过专门的训练,没有一丝多余的动作,淡黄色的袍服连褶儿都充满了美感。
真的有大家气质。
双手叠于腹前,步伐不紧不慢,有种皇族特有的优越感。轻灵和沉稳竟能如此矛盾的体现在一个人的身上。
“还是父亲会活着呀”朱雄英正感慨着,吕氏已经轻飘的走到了的面前。
“课业沉重,雄英怎么不趁空睡会儿呀?”弯腰轻轻捏了捏朱雄英的小脸,吕氏的眼睛已经弯成了一个月牙。
“见过母妃”朱雄英退后两步。双手拱于胸前,弯下腰施礼道。
“哎呀呀,再这样母妃可生气啦!”伸手扶起朱雄英,吕氏佯怒道。
吕氏身上有种特殊的亲和力:
“一家子见得什么礼,你是母妃看着长大的,虽说你不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可在母妃眼里,你跟允炆都是母妃的亲儿子”
紧接着,也不给朱雄英说话的机会,伸手摆了下,一个提着食盒的太监就走到了身后。
鱼汤最怕冷,不管多么好吃的鱼,凉了就十分的腥,所以这个食盒也是特制的,上下分为三层,最下面是一个小型的火炉,炉子上烧的是炭,上边两层被一个铁网隔开,下层是清水,最上面一层是奶白的鱼汤。另外出于防火的思虑,盒子上不但开了气孔,内衬还抹了特殊的涂料。
一个小小的食盒,便凝结了数种技巧,充分的体现了中华手工匠人的智慧。
吕氏亲手接过了食盒,放在花园的石桌上:
“今儿个母妃炖的肺鱼,你父亲惦着你,母妃就送来些,倒不是什么名贵的东西,也就尝个鲜”
朱雄英脸上露出了苦笑:
“实在是吃不得了,晌午就吃撑了,刚撂下筷子,说出来消消食儿,再吃非得哕出来不可”
怕吕氏再说出什么非吃不可的理由,连忙盖棺定论,脸上堆着笑:
“要不母妃就先搁那吧,等消消食再吃也不迟,总不能亏了母妃的一番心意不是。”
“巧嘴”吕氏笑骂道:“那可得趁热哈,凉了可就不鲜了”
想了想,紧接着又道:“母妃还要向父皇母后请安,就先不陪你玩儿了,抽空多上春和宫去,允炆老是念叨你”
说完,就带着一大票人浩浩荡荡的去了坤宁宫的主殿。
“恭送母妃”
自从吕氏出门后,本来躺在椅子上小憩的朱标缓缓睁开了眼睛,朱标作为储君来讲,对人也好,事儿也罢,把控都是极为敏感,不然,这个储君也轮不到他来坐.
人最难隐瞒的,就是自己,吕氏今儿个的表现虽说与常时无异,但以朱标的精明,怎么能看不出来这些:
“唉,自大妞薨逝,吕氏晋为太子妃,允炆也从庶次子升为嫡次子,自小又是个乖巧的模样。”
“如不出意外,大明三代皇帝多半要落在雄英的头上,太子妃虽说身份贵重,可将来允炆这一支要想顺遂,多半还要看雄英的意思”
“看着老爷子这么喜欢雄英,雄英的病也逐渐好转,吕氏心里,多半起了...嗯...巴结...虽说将来都是藩王,可藩王跟藩王不一样啊!”
“有的藩王就能江南水乡,过两天安生日子,可有的藩王,不说边塞苦寒之地,有些土人杂居的地方,就不是个好去处”
“虽说是一个爹的孩子,可天下间兄弟阋墙的事儿还少吗?再有雄英自小长于坤宁宫,又是马皇后养大的,不说生分,怕是情分也没有那么高”
“想着如能一起读书,情分自然少不了,也算是结个善缘。要再过两年,等雄英十岁,就要单独读书了,到那时,怕是再想做些什么也晚了”
想到这,朱标叹了口气,突然有些佩服老爷子,近二十多个儿子,四十多个嫔妃,都能处理的井井有条,怎么做到的呢。
“唉,不痴不聋,不做当家翁,都是自己儿子,就顺手推一把吧!”
第17章 喝汤
与此同时,朱雄英也在低头苦思:
“肺鱼...听着这么熟悉呢,怎么就想不起来了”
“肺鱼...肺鱼...想起来了”朱雄英霍然抬头“是河豚!”
紧接着:朱雄英就开始了强烈的心理斗争,脸上阴晴不定:
“按道理来说,应该没什么事,吕氏也不会这么蠢,老爷子和老太太都在呢,再说,父亲也吃了”
“不对不对,爹没事不代表儿子没事”
“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zhuan yu),而在萧墙之内,言犹在耳啊”
“父亲就几个儿子,不是常氏所出就是吕氏所出,允熥又是个不成器的,要真是拼了命给她儿子博一个前程,万一吃出个好歹,愣说是没拾掇干净,看在父亲的面子上,谁能拿她怎么办”
“就算是诛九族,她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独生女,从小没了娘,爹前几年也死了,孩子身上还流着朱家的血”
想了半天,终归是下了结论:
“不能喝,别说是真的喝不下去,就算能喝下去,也不能喝,她赌的是博,我丢的是命”
平心而论,朱雄英是杞人忧天了,不免有些阴谋论,不过也不能埋怨朱雄英,谁让大明初期的皇储之争她儿子是最终得利者呢。
开国之初,可都不是省油的灯呀,秦王,晋王,燕王,包括最后被封为吴王的朱允熥,死的死,隐的隐,废的废。
朱允炆有能力还则罢了,可明明是一个草包,最后却登基了,这不由朱雄英不曾多言,便先有三成警惕。
不过话说回来,漫说吕氏根本没有这个想法,就算是有,也断然不会用此等拙劣的方法。
说一千道一万,老爷子还活着呢,开国皇帝的谋略手腕,根本不是常人所能想象和理解,但凡有一丝的不确定,老爷子也不会让进了他的口”
“唉”想了半晌,朱雄英叹了口气,伸手把一直在后边跟着的墩子唤了过来:“吃了吗?”
墩子还是一如往常的胖,胖人热天也更容易出汗,虽说是阴凉的地方,不时还有股小风儿刮过,朱雄英还没怎地,墩子的脸却是热的通红,外加一脑门子的汗:
“回禀殿下,方才朴公公分发了两块烧饼,奴婢已经用过了”
“还能吃吗?”
“请殿下吩咐”墩子乖巧的不像话。
朱雄英一指桌上的鱼汤:“赏你了”
‘噗通’墩子直接磕在了满是泥土的地上:
“那是...那是...那是太子妃专门做给殿下的,奴婢一张贱皮子,怎么禁得起这天大的福分呐,奴婢万死不敢从命!”
“吃”朱雄英不容置疑。
没办法,墩子只能默默的爬起来,双手颤抖着捧起了汤碗,端详了半天。
在老爷子想来,太监不是人的东西,主子亲手做的东西。除了试毒,多看一眼都是罪。
这个想法,墩子一样的清楚。
可这是长孙的命令,就容不得他。
看着朱雄英目不转睛的盯着他,一咬牙,咕咚咕咚喝了个净光,汤里的鱼肉嚼都没嚼就顺着汤咽了下去。
“滋滋滋,牛嚼牡丹,这好东西给你喝真是白瞎了!”朱雄英饶有兴趣的看着空空的碗底:“好喝吗”
“没尝出来味儿”墩子倒是实诚。
朱雄英随便找了个石凳,吹了吹上边的土,坐了下来,一只手托着下巴:
“方才的事情,吐露出半个字,要你的脑袋”
“是”墩子咧出来一个难看的微笑。
“你老家是在宣府吧!怎么进宫的?”朱雄英突然问道。
“回殿下的话,洪武三年鞑子扣关,爹娘都死在了鞑子的刀下,那时候奴婢还小,是远房的一个叔叔料理了后事。”
“可爹娘没了,不想辙就得饿死,叔叔家养着三个孩子也不宽裕,奴婢不想拖累叔叔,就进了晋王府,平常干些打杂的活儿,前年随晋王进京,呃...太子爷..”
“父亲看你模样周正,就向三叔要了你来,做了我的贴身太监,我说的对吗?”朱雄英看墩子哆哩哆嗦的话也说不齐整,就代他说出了后边的话。
“回殿下,是这样的”墩子特别容易脸红。
“倒是个懂事儿的”朱雄英忽然咧嘴一笑:“唉,什么世道,宣府那边常年打仗,倒是苦了你们这些边关的百姓了”
上一篇:为了不插秧,努力考科举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