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幽禁八年,百姓求我造反

幽禁八年,百姓求我造反 第266节

“这第一类,便是灾民中有手艺傍身,且手艺与此番以工代赈息息相关者,这类人京兆府为其开出的工钱最高。”

“第二类便是灾民中身强体壮者,这类人所出苦力最多,因此开出的工钱仅次于第一类人。”

“为了确保公平公正,京兆府会将河道按照难易程度进行细分,以此杜绝滥竽充数者。”

“第三类便是灾民中的老弱病残,京兆府会为此类人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务,同样是完成即可拿钱。”

“此外,除上午一顿饭由京兆府承担外,其余吃食京兆府统统以灾情前市价的一半出售给灾民。”

话音落罢。

许奕端起茶盏,借助着喝茶的功夫,给姚思廉一个缓冲的时间。

姚思廉低着头沉吟片刻。

眼神中的光芒愈发地明亮起来。

许奕所谓的精细化治理,说白了便是按劳分配,多干多得。

单单拿第二类来说。

每一处河段都会进行明码标价且限制工期。

工期内若是干不完,将会按照进度结算工钱。

与此同时将人调至相对容易之处,当然难易程度不同工钱自然也会不同。

而干的快的,干完这一处可以直接申请下一处。

如此往复下来,很快便能形成一定的财富积累。

此举从根源上调动了灾民的积极性,以及扼杀了滥竽充数者的生存空间!

若是有奇懒无比之人不想劳作。

也不是不可以。

京兆府会一天一顿粥饭吊着奇懒无比之人的命。

除此之外,京兆府还会以旱灾之前,市价的半价向所有灾民出售吃食。

到了那时,姚思廉不信真有人会坐得住!

若真是懒到了那种程度,那死便死了,谁也挑不出来京兆府半点不是来。

思及至此。

姚思廉不由得抬起头,由衷的感叹道:“是老夫孤陋寡闻了,京兆尹此招当真是高!”

许奕笑了笑并未多言。

以工代赈这个时代一千多年前便有了。

只不过是因其难度太大,成功执行者寥寥无几。

故,后世史书中并未有过多的记载。

至于如何以工代赈,具体如何执行,史书中更是只字未提。

而许奕则不同,后世许奕看过太多以工代赈的例子了。

因时代不同、民情不同,所以执行者所使用的方法也各不相同。

但再如何不同,一些共通点还是能够通过种种蛛丝马迹寻到的。

许奕制定的精细化治理在一定程度上,集合了百家所长。

除此之外,无非是又添加了他对人性的一些认知罢了。

第一百六十九章:因果循环,得与失

姚府书房内。

姚思廉望着笑而不语的许奕再度陷入了沉思中。

不可否认,以工代赈着实是一个好办法。

通过此举,既梳理了河道,解决了关中大旱。

又给了灾民足以活下来的金钱,使得关中地区再度恢复了以往的秩序。

但,田地问题依旧没有解决。

纵使一个灾民再如何拼了命地去劳作,所获得的金钱也根本无法赎回自己的田地。

世家豪绅们通过旱灾吞并田地,又岂会因旱灾结束而放弃自己手中的田地,任由灾民赎回去?

钱?他们根本就不缺。

总不能强行逼迫吧?

莫要忘了,这是一个皇权不下县的时代。

底层的秩序还需他们来维护。

若是逼急了,对谁都没有好处。

姚思廉苦苦寻思,却始终寻不到解决之法。

最终。

无奈之下再度看向许奕问道:“如何解决灾民田地问题?”

许奕拿起茶壶,边倒边开口说道:“最好解决的便是田地问题。”

姚思廉面露不解,急忙追问道:“此言怎讲?”

许奕放下茶壶解释道:“此番大旱席卷了整个关中,期间至少有二三十万人因旱灾而死去。”新笔趣阁

“很多地方除了县城内还有一些世家大族外,其余地方要么死绝了,要么便是逃难去了。”

“待以工代赈过后,关中平原上将会空出来许多无主的田地。”

“这些田地到时候会优先按照原籍,低价出售给灾民。”

“若是原籍买不到田地,则将迁移到其他田地充足的郡县。”

“若是如此还是无法解决田地问题。”

许奕顿了顿随即继续说道:“那便将目光放在那些官府与豪绅身上。”

“售卖无主田地的收入归了当地官府。”

“那么如何从豪绅大族手中购置田地用以安置灾民的难题,自然也应当各地官府去操心。”

“至于他们是花钱购置,还是威逼利诱,那就与我无关了。”

“我只要一个结果,过程如何随他们去吧。”

话音落罢。

姚思廉脸上瞬间露出震惊的神色。

与此同时,不由得再度夸赞道:“高!着实是高!”

话音落罢。

姚思廉不由得叹息道:“老了老了,这么简单的逻辑我怎么就想不透呢。”

许奕闻言笑道:“姚先生您是将全部心思都放在了教书育人上了。”

姚思廉笑了笑不由得叹息道:“若是你能一直做京兆尹该多好,到时候关中地区定然格外的繁荣昌盛。”

许奕笑了笑并未多言。

二人再度闲聊一阵后,许奕与王秋瑾便在姚家众人的相送下离开了姚府。

姚府门口。

姚思廉目送马车消失在街角后,方才转身走进了府邸。

临近书房门时。

姚思廉正了正衣衫,方才缓缓推开房门走了进去。

书房内,一道人影端坐在许奕方才坐过的太师椅上,静静地品着茶水。

姚思廉见状并未有丝毫的惊讶,好似一切本就该如此一般。

姚思廉迈步上前,边走边问道:“方才都听见了?”

那人端着茶盏轻品一口茶水不慌不忙地回答道:“听到了。”

姚思廉行至主座,入座后看向眼前那人问道:“如何?”

“茶水不错。”那人举了举手中的茶盏笑道。

姚思廉撇了撇嘴开口说道:“都做到次辅了,能不能不要老是和我开这种玩笑。”

姚思廉眼前之人不是旁人。

赫然正是谨身殿大学士、当朝次辅姚延津,与此同时也是那姚家的家主、姚思廉的族兄。

姚延津放下手中的茶盏,面色逐渐严肃道:“六皇子之举无论是对于朝廷而言,还是对于灾民而言,都是最好的办法,也是执行起来最简单的办法。”

“但,你不觉得六皇子此番赈灾的表现太过于耀眼了吗?”

姚思廉闻言面色不由得一变,低声喃喃道:“耀眼?”

首节 上一节 266/29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曹操:吾儿太凶悍

下一篇:祖龙:抡语灭匈奴,你管这叫儒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