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幽禁八年,百姓求我造反

幽禁八年,百姓求我造反 第203节

话音落罢。

董兴转身径直地朝着城门楼走去。

这等大事,他一个区区副将,如何做得了主。

不一会儿的功夫。

荣平川揉着泛红的双眼,打着哈欠缓缓走出了城门楼。

方一抵达城门上方,先前那得了董兴眼色,前去拿取公文与令牌的士卒也已然折返。

荣平川接过公文,快速查看一番后,吩咐道:“公文与令牌都没问题,将令牌还回去。”

话音落罢。

荣平川看向董兴等人,沉声吩咐道:“戒严!”

“遵令!”众人面色一正,齐刷刷地抱拳回答道。

随着许奕在城内动作不断,收缴粮食不断。

城外灾民已然很少再会试图混入城内了。

但长安城事关重大,再如何谨慎都不为过。

若是放进来一个身带疾病的灾民入城,不出事还好,一出事整个宣平门上到守将,下到守卒。

无一人可以承担那可怕的后果。

片刻后。

待所有士卒全部进入战备状态后。

荣平川大手一挥,下令道:“放吊桥!开城门!”

伴随着荣平川一声令下。

宣平门三个门道缓缓打开两道。

这已然给足了许奕面子,若是其他人来,至多也就打开一个门道罢了。

荣平川看向下方赵守,朗声道:“赵护卫,请!”

张守郑重抱拳行礼道:“谢荣将军。”

话音落罢。

赵守大手一挥道:“出发!”

顷刻间,数不清的马车拉着满载的木料缓缓朝着两道城门驶去。

赵守大踏步走向马车。

随着马车缓缓驶出了宣平门。

不一会儿的功夫便踏上了护城河上方的吊桥。

相比第一次出城时的剑拔弩张,这一次出城倒是顺利不少。

即使没有士卒护卫,此时的吊桥上亦没有一道灾民的身影。

渐渐地,第一辆马车走下了吊桥。

赵守伸手指了一个方向,随即马车继续缓缓前行。

赵守斜靠在木料上,静静地打量着城外灾民。

灾民们依旧是聚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小堆。

或躺、或坐,待在原地一动不动。

与上次相见,灾民们脸上多了一些红润,身上或多或少地多了一些衣衫,用以御寒。

随着车队缓缓向前。

赵守脸上的笑容愈发地骄傲起来。

出城三里,未见一具饿殍!更未见一个插标卖首的稚童。

与上次相比,简直就是天翻地覆般的变化。

而这!自然是他家六爷的功劳!

赵守自怀中掏出一份堪舆图,左右对照之后。

缓缓摆手道:“停!”

待马车停稳后。

赵守将堪舆图重新收入怀中。

翻身爬上木料顶部。

重新掏出堪舆图,大声道:“一到五号马车!向左行进九里!于九里处卸下木料!”

“六到十号马车!向左偏移六里,于六里处卸下木料!”

“十一到十五号马车,向右行进九里!于九里处卸下木料!”

“十六到二十号马车,向右行进六里!于六里处卸下木料!”

“二十一到二十五号马车,于此地道路百米外卸下木料!”

“其余马车继续跟我走!”

话音落罢。

赵守爬下木料堆,继续缓缓前行。

......

城门楼上。

荣平川挑目看向城外。

只见原本排成一条长龙的马车,此时已然缓缓朝着左右分散。

每行进一些距离便会分散一波。

当木料卸完之后,众多马车便会顺着另一条吊桥重新回城。

一切都显得极具章法。

荣平川收回目光,转身走向另一边城墙。

随着时间的推移,城门不远处那些汇聚的百姓,人数已然超过两千。

且还有愈聚愈多的趋势。

“六皇子究竟在搞什么?”荣平川收回目光低声喃喃道:“花费如此多的财力人力物力,究竟是要建什么?”

京兆府衙门张贴在城门不远处的告示荣平川早已看过。

那下方两千余百姓皆是木匠。

无论是五十文一天也好,还是三十五文一天也罢。

初看倒是没什么,可莫要忘了基数与时间。

若是全部算下来,这每一日都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更何况,那告示中明明白白地写明了,无需自带干粮!

就在荣平川百思不得其解之际。

城门不远处的那些百姓,在衙役的组织下,全部站了起来。

正嘈乱地排列着队形。

荣平川再度放眼望去,不由得轻笑道:“一群衙役也搞上阵型了。”

董兴闻言不由得咧嘴一笑,开口说道:“要不要属下下去教教他们什么叫真正的队形?”

荣平川想了想随即开口说道:“也好,带两百人下去。”

“遵令!”董兴面色一正大声回应道。

就在董兴即将走下城墙时。

荣平川大声叮嘱道:“让弟兄们对那些匠人和衙役客气一些。”

董兴顿了顿,随即回答道:“遵令!”

......

随着时间的推移。

距离许奕约定的未时愈发地近了。

宣平门城墙内,直到此时仍有大量的匠人,自四面八方快速奔来。

单单是一上午的时间,工房花名册上便多了足足上千位木匠。

胡元初坚信,这才仅仅只是一个开端。

当工钱下发的那一刻,定然还会有数不清的匠人争相加入工房。

胡元初谢过董兴等人后。

首节 上一节 203/29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曹操:吾儿太凶悍

下一篇:祖龙:抡语灭匈奴,你管这叫儒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