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幽禁八年,百姓求我造反

幽禁八年,百姓求我造反 第170节

事实上,并非姚思廉想不到根本,而是他不敢,不敢去深究,仿佛生怕深究的多了便没了精气神一般。

而现在,许奕的话语已然逼迫的他不得不去深究。

这场旱灾,粮食不可或缺,但有了粮食并不代表这场旱灾便被彻底解决了。

粮食仅仅只是治标罢了,毕竟再多的粮食也架不住数十万张嘴日复一日地去吃。

而想要治本,则必须有水!可以灌溉之水!可以活命之水!

“呼~!”

姚思廉重重吐出一口浊气,将飘散的思绪强行拉了回来。

无他。

想多了。

治标尚未完成,谈何治本?

更何况治标都已这般艰难,治本又会如何?

不知不觉间,姚思廉疲倦的脸庞仿佛瞬间老了十几岁一般。

见此。

许奕不由得安抚道:“姚先生无需担忧,一切有我在。”

姚思廉重重地叹息道:“太难了。”

当恐惧成了现实,被许奕毫不保留地暴露在阳光下时。

不知不觉间,姚思廉已然失去了所有信念以及精气神。

许奕面色一沉大声质问道:“难?难便不做了吗?难便要做实关中平原,饿殍满地,尸骸遍野,百姓易子而食吗?”

姚思廉摇了摇头欲哭无泪道:“我也想做,可,如何去做啊!”

“如何去做?”许奕失笑一声,喃喃反问。

姚思廉自然无法给许奕答案。

而,许奕亦不需要姚思廉给予他答案。

答案,早就在其心中。

许奕面色一正,沉声道:“本官心中早已有了答案,只不过此时尚且不到时候罢了。”

此言一出,姚思廉瞬间抬起头睁大双眼,目不转睛地看向许奕。

许奕沉声问道:“姚先生可信本官?”

姚思廉目不转睛地看向许奕,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出这段时日以来许奕的所有所作所为。

随即重重地点了点头肯定道:“信!”

许奕沉声道:“本官知姚先生亦是一心为国为民,既然姚先生信任本官,那便帮本官解决一些后顾之忧!”

“用不了多久,本官便还姚先生一个朗朗晴天!”

姚思廉望着许奕坚毅的脸庞,内心深处不由得重燃部分信心。

重重地点了点头,随即沉声道:“需要老夫如何去做?”

许奕面色严肃道:“以国子监祭酒身份,号召京师有志书生,全力接收百姓善款!”

抄家,百姓善款,许奕具都要,且!多多益善!

“好!没问题!老夫这就去书写告示!”姚思廉重重点头答应下来。

许奕点了点头,开口说道:“此事不忙。”

姚思廉疑惑地看向许奕,略有些不解其意。

许奕解释道:“在京书生背景际遇难免错综复杂,人一多,便容易出现账目混乱。”

“账目一混乱,便容易出现心术不正之人浑水摸鱼。”

“想必姚先生也不想看到,赈灾内部出现硕鼠。”

姚思廉重重地点了点头,随即开口说道:“人一多出现心术不正之人浑水摸鱼自然不可避免,不过你我可建立监察机制。”

“如此一来,其一可震慑宵小,防患于未然。”

“其二,若真有宵小伸手,也可第一时间做出应对之举,杀一儆百。”

许奕笑了笑,不得不说在某些方面,姚思廉的想法与许奕不谋而合。

许奕面色一正,点头道:“建立监察机制势在必行,姚先生可有人选推荐?”

姚思廉闻言瞬间陷入沉思之中。

举荐人选看似简单,实则不然。

其一,此人选必须德高望重,否则定然无法服众。

其二,此人选必须行得正、坐得端,从根本上杜绝监守自盗的可能性。

其三,此人身份背景必须无比干净,不得与世家有染,从根本上杜绝与世家狼狈为奸的可能性。

满足一二者常有,三者皆满足者,当真犹如凤毛麟角。

忽然。

姚思廉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出一道人影。

那人自幼家境贫寒,却勤学苦读。

三元及第,却不愿入朝为官。

持剑游历十年,以脚步丈量山河大地,最远已至西域。

游离归来入秦岭太白,设教坛于太白山间撒教化于人世间。

其教坛前,达官贵人、三教九流、贩夫走卒,皆有。

端的是有教无类!

如今,年过半百满头白发,仍不为五斗米所折腰。

朝廷六次入山相召,皆被其拒之!

端的是人如其号!

姚思廉豁然抬头看向许奕,一字一句沉声道:“山竹居士--吕在中!”

“山竹居士吕在中?”许奕低声喃喃一句。

随即脑海中不由得浮现之前曾看过的杂篇,心中不由得暗道:“当真为一奇人也。”

许奕定了定神,沉声询问道:“姚先生能将吕先生请出来?”

姚思廉不由得挺直了腰背,抬手轻抚胡须,脸上浮现出神秘笑意。

随即笑道:“别人或许不能,但是,我能。”

话音落罢。

姚思廉再度抚须,满脸笑意地看向许奕,俨然一副等待追问的模样。

只不过。

很可惜。

许奕并未追问,反而是毫无心理负担地拱手郑重道:“如此,便有劳姚先生明日亲自跑一趟了,到时本官自会与城防守军协商,抽调两百士卒以此护卫先生安全。”

“愕。”此言一出,姚思廉脸上的笑意瞬间凝固。

张了张嘴,一肚子的话语想要脱口而出。

可惜。

最终万千话语,化作了一个无比简单的字眼:“好。”

“那就有劳姚先生了。”许奕起身将腰间祭酒印物归原主,随即拱手郑重一拜。

姚思廉望着手中祭酒印愣了愣,相比继续留在许奕手中,接下来的他,好似更需要这枚祭酒印。

回过神来的姚思廉还以一礼,连连说道:“好说好说。”

许奕礼送姚思廉走出大堂。

当其转身时,嘴角不由得露出喜悦之色。

姚思廉若是真能将吕在中请出山,这对于许奕而言,无异于一个天大的意外之喜。

毕竟,许奕原本的计划中,若是姚思廉没有合适的人选,他便只能厚着脸皮去将十三王爷请出山。

身为当今世上硕果仅存的几位老牌王爷,且一向与世无争的十三王爷。

无论是资历还是声望都是足够的。

只不过,如此一来,许奕势必会欠下人情。

而人世间最难偿还的,便是人情,不到万不得已,许奕自然是能不欠便不欠。

至于许镇,资历是有,但其在京师的声望却是远远不够的。

毕竟其离京二十余年,去年方才重新归京,且执掌的还是宗正寺,于京师之中,声望自然是比不过从未离京就藩的十三王爷。

首节 上一节 170/29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曹操:吾儿太凶悍

下一篇:祖龙:抡语灭匈奴,你管这叫儒家

推荐阅读